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八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五单元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难点名称
通过学习《一滴水经过丽江》,理解个体生命意识和民族文化内涵。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本篇课文可以算是游记中的异类,不写人的游览而写水的经历,用一滴水从融化成形到汇入大江的过程,串起了丽江的景物与建筑,人文与地理,历史与现实,感情饱满而含蓄,耐人寻味。因此,理解个体生命意识和民族文化内涵,既是本文的重点,又是本文的难点。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丽江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胜地,本文又是一篇如诗如画的游记,所以把这节课定位为欣赏丽江的美。
八年级的学生通常会认为美就是自然风光美,往往忽略建筑的美和精神层面的美,需要教师悉心引导学生理解本篇课文折射的个体生命意识和民族文化内涵。
难点教学方法
1.教师引导,适时点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同时,注重文章整体到段、句、词的深入剖析。
2.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优美的情境中,带入文本。
3.通过小组讨论、归纳等方式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理解本篇课文折射的个体生命意识和民族文化内涵。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课件)
1.师:同学们,大自然的美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动听的音乐可以激越人的心情。下面请大家听一首我喜欢的歌曲—《彩云之南》。彩云之南,我心的方向,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色丽江,人在路上,彩云之南,归去的地方,往事芬芳,随风飘扬,蝴蝶泉边,歌声在流淌,泸沽湖畔,心仍荡漾……
2.师:喜欢这首歌,是因为老师对云南是十分向往的,因为她自然又古朴 ,她是我国西南角的一颗明珠,而丽江是云南的一个地标,要想走进云南,怎能不从丽江开始?幸运的是,我们今天遇到了阿来的这篇文章《一滴水经过丽江》。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初读感悟
有人说:品味这篇文,就会爱上这座城。我们今天就先从题目的“经过”入手,看看丽江的这滴水究竟带我们去了哪些地方。
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在文中标画出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找找“水”的游踪。
玉龙雪山顶→经过驿道→经过(村庄)→(丽江坝)→奔流到(草甸)→跌落(落水洞)→冒出(黑龙潭)→流过(四方街)→顺着(玉河)→看到街道店铺→出城奔入(金沙江)
二、课文精读
(出示课件)
1.文章从“一滴水” 的视角来展现丽江古城的美,请你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最喜欢哪处的风景,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出这样的美景的?
梦想组的学生认为丽江的驿道非常美丽。“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滴拟人化,突出了“我”心情的激动兴奋,描绘出了一幅高山流水美景图。从“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可以看出驿道周围花草遍布、树木挺拔、风光无限,环境十分优美,让我们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丽江的自然之美。
阳光组的学生感觉“小水滴”实现梦想的过程也很美,它来到常年鲜花点缀、垂柳依依、小河潺潺的四方街,从悠闲恬淡的白天到灯火阑珊的夜晚;随着大水车的升高,一切美景尽收眼底,最终它要奔向辽阔的江海,一路上旅途漫长,繁华无限。
快乐组的学生觉得那些充满丽江的文化特色是最令人着迷的。文章充满丽江特色的描写有:①对玉龙雪山、丽江坝、黑龙潭、四方街的景物描写;②对写东巴象形文字、纳西族妇女种花浇水、人们在玉河旁聚会、游客端着相机眺望远山等场景的描写;③对闸口拦水、河流穿过古城等民俗建筑特色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对自然宁静生活的赞美。
(出示课件)
2.师:作者不仅用精妙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美景,还关注到了人,都有谁?
生:纳西人、徐霞客、世界各地的游人、白发老者、房东、客人、夜游欢饮的游人等。
(出示课件)
师:他们与丽江彼此的关系是什么?
建城的纳西人、为丽江扬名的徐霞客、世界各地的游人、白发老者、浇花的房东、寄居的客人、夜游欢饮的游人等。作者集中描写人创造的历史文化,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与这座城的美好相遇。
三、拓展延伸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阿来说:“自己出生在四川藏区,条件艰苦,靠的是什么走到今天,才可以写这样的文章和大家分享,让大家可以认识到丽江的人文风情?我觉得其中起作用的就是教育。”
(课堂德育渗透:理解个体生命意识和民族文化内涵。)
(出示课件)
1.从个体角度来看
(1)个体与自我的和谐。譬如,经过丽江的这滴水,它执着寻访四方街的梦想,经历山高水长,激流浅滩,最终美梦成真,回归入海,完成了生命历程,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2)个体与他人的和谐。譬如,远方来的游客和民居的主人亲切交谈,互通消息。又如古城院落的家人,邻里和谐融洽的闲聊,欢声笑语……
(3)个体与自然的和谐。譬如,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山水之间的亭台楼阁……丽江滋养了人们,人们也美丽了丽江。人们在永恒美丽的大自然的怀抱里像个纯净安然的婴孩,返璞归真,找到了心灵安适之所,建构了赤子般的精神家园。
2.从民族文化角度来看
(1)丽江古城实现了传统和现代的逐步融合。譬如,丽江四方街白须垂胸的老者演奏清雅古乐,也有华灯初上时灯红酒绿的夜夜笙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由此,得以窥见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脉络。
(2)丽江古城以其亘古不变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魅力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古今中外的人们前来观览膜拜。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变迁的缩影,当下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样坚定有力,彰显了我们民族自信包容的博大胸怀和传统文化中“和”的智慧。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师:要我说呀:“语文课最大的魅力就是解读文字,汲取感动与美好,让心灵一直在路上。”相信大家在学习完本文后一定产生了很多的遐思。
(出示课件)
微型写作:如果你变成了多浪河里的一滴水,你想去往什么地方,会有怎样的经历?请同学们仿照此文以物为叙述角度的写法,发挥想象,写一写你那奇幻的生命旅程。
小结
(出示课件)
师总结: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风景如画的丽江和丽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美妙的语言描绘了丽江的民俗民风,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展现了丽江的美丽和谐,给人以无限的美感。让我们感受文字的美好与感动,同时,也向我们阐释了个体生命的意识和民族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