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学点逻辑知识之三 —— 推理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学点逻辑知识之三 —— 推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6 22:0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学点逻辑知识之三 —— 推理
相关知识
推理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按推理前提数量划分,有直接推理、间接推理;按推理过程的思维方向划分,主要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推理的语言形式为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或具有因果关系的句群。
常用“因为……,所以……”“由于……,因而……”“因此”“由此可见”“之所以……,是因为……”等作为推理的系词。
这里简单介绍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三种形式。
 
演绎推理 
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
如: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
这里,“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是一般性前提(大前提),“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是特殊性前提(小前提)。根据这两个前提推出“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这个特殊性的结论。
上例是演绎推理中最常见的“三段论”式推理,是由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组成的。“三段论”的变式,有的省略大前提,有的省略小前提。如果不能正确运用“三段论”,就会犯常说的“不合逻辑”的语病。
 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普遍的一般的结论的一种推理。
如: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文学艺术是有阶级性的。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指从特殊性的前提得出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一般情况下,这种推理根据两个事物的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推出这两个事物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结论。
如:我们在动物、植物中发现细胞,又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由此类比,推导出在动物细胞中也有细胞核,后来用显微镜观察,果然在动物的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
逻辑规则
同一律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所议论的命题即论题也应保持同一,不能“中途易辙”或“偷梁换柱”。
不矛盾律
不矛盾律是关于人们思想认识不可自相矛盾的规律。在逻辑思维上,不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矛盾的判断,即不能既肯定它,又否定它。
指任一事物在同一时间里只能具有某属性或不具有某属性,而没有其他可能。排中律对于互相矛盾的两种思想必须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不允许都加以否定或者都加以肯定。
这些规则的表述是很简单的,却是对前面所谈知识的综合运用,我们在日常思维中往往不自觉地违背这些规则,造成一些病句。如:
①编辑同志,您说我的作品不够成熟,显得幼稚,那您就把它当成儿童文学发表吧。(违反同一律,“作品幼稚”与“儿童文学”不是同一概念)
②2月30日,晴。今天一天都没有出太阳,心情真不好。爸爸买回两条金鱼,养在鱼缸里淹死一条,我很伤心。(摘自小学生日记)
老师评语:我也很伤心,活这么大,2月还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30号呢。也从来没见过不出太阳的晴天,更没有看到过会淹死的金鱼。(违反不矛盾律)
③或者采纳他的意见,或者抛弃他的意见,我都不赞成。(采纳他的意见与否,二者相互矛盾,不能同时否定,违反排中律)
推理往往要借助复句的语言形式来体现:
(1)条件关系:①充分条件关系:只要A,就B。(有A就有B,有B则不一定有A)
②必要条件关系:只有A,才能B。(有A未必有B,有B一定有A)
③无条件关系:除非A,才(不)B;无论A,都B。
(2)假设关系:偏句提出一种假设,正句说出结论。
①偏句假设条件实现,结果就能成立:如果A,就B。
②偏句与正句语意相悖,假设与结果不一致。偏句先退一步说,把假设当作实现而改变结论,这种句子更强调正句。即使A,也B。
(3)选择关系:①或此或彼:与其A,不如B;或者A,或者B。
②非此即彼:不是A,就是B。
③取此舍彼:宁可A,也不B。
用复句表达时,不要用虚假的前提进行推理,也不能滥用关联词,强加因果,更不能把各种逻辑关系搞混。
任务设计
1.综合分析下面一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许多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试图推行本土化的传播策略和营销方案,都期望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就是一种体现。运用“中国元素”本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运用要与人们的文化习惯和感情倾向一致,如果仅仅简单地模仿和运用,缺乏对文化的真正理解和尊重,再美的“元素”也只会开出“恶之花”。
这则材料意在说明(? )
A.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审美取向。
B.在广告中使用“中国元素”要适可而止。
C.在广告中彰显文化特色是重要的营销策略。
D.理解文化的内涵是“中国元素”成功运用的前提。
解析这则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话主要说明许多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都试图推行本土化的传播策略和营销方案,在广告中运用“中国元素”就是一种体现;第二句话主要阐述运用“中国元素”要懂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由此可知材料的意思是:跨国企业要想成功进入中国市场,在广告中不仅要运用“中国元素”,更要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的内涵。结合选项,A项,于文无据。B项,“适可而止”错误。C项,强调的重点只是材料中的第一句话,与第二句话无关。D项,与材料意思最接近。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内部逻辑关系成立的一项是(? )
A.因为经常去北京、上海等城市,又肯动脑筋,他的见解总比别人高明。
B.有人说中国人向来是最有骨气的,然而能说汪精卫有骨气吗?
C.会议开了一半,张主任还没来,一定是路上又堵车了。
D.别看咱们的老王又黑又矮,但思考问题时比谁都周密。
解析B项,这是一个演绎推理,结论之所以不成立,是因为汪精卫虽是中国人,但“中国人向来是最有骨气的”中的“中国人”是一个集合概念,“有骨气”是“中国人”整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未必都具有。C项,“一定”过于绝对,可以说“可能”。D项,肤色、身高与人思考问题是否周密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答案? A
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科学家发现,生活在大的群体之中的鸟类,比生活在孤独之中的鸟类大脑中有着更多的新的神经元,也有着更强的记忆力。可见,如果你是一个孤独者,只有结交一些朋友才能降低你的孤独感,否则势必会丧失宝贵的脑细胞,导致记忆力低下。
①孤独者结交一些朋友,不一定就能降低孤独感。②? ? ? ? ? ? ? ? ? ? ? ? ??③? ? ? ? ? ? ? ? ? ? ? ? ??
解析 根据示例可以知道,①处“孤独者结交一些朋友,不一定就能降低孤独感”是对“只有结交一些朋友才能降低你的孤独感”的否定,由此分析,语料中给出的“否则势必会丧失宝贵的脑细胞”“导致记忆力低下”两个推断犯了说法过于绝对的错误,仿照句①进行合理推断即可。
答案②具有孤独感的人,不一定就会丧失宝贵的脑细胞。③人类丧失宝贵的脑细胞,不一定导致记忆力低下。
4.请参照材料一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
材料一 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①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材料二 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鲁迅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__②__?
材料三 一个学生表示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说:我的梦想是像爱因斯坦一样,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语文老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__③__?
解析这是一道逻辑推断的题目,要求对给出的观点进行反驳,答题时注意针对给出的观点,然后以一个反例进行反驳,如“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错误,可以针对此作一个极端特例的反驳。
答案②那么谁也看不懂的作品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品吗
③那么你那伟大的科学著作将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来写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