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6 22:57:0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了激情与生命力的文章,文章开头部分是一个非常安静地准备场面,给人一种“无声之处听雷声的感觉”,使安塞腰鼓声音的响起非常有震撼力。而文章的最后,鼓声停下来的时候,又再次进入极其的安静,让那鼓声在读者的心中激荡,回味。文章这样的安排,使读者对安塞腰鼓有一个非常完整的认识、感知。又以静来烘托安塞腰鼓给人带来的亢奋,让读者可以更投入地去关切安塞腰鼓所阐释的生命的存在、活跃与强盛。这篇文章句式整齐,气势磅礴,非常适合朗诵,可以在朗诵的过程带着学生去感受安塞腰鼓的力量去感悟生命的强大。对于生命的力量这一主题的感悟,确实较难,应该慢慢引导。
【学情分析及教法设想】
这是西北的黄土高原上独特的风情,在广州长大的孩子,这些在现代流行歌曲中,在街中长大的孩子,对这一民间艺术不一定能看得懂,也不一定能接受。所以,课前对安塞腰鼓的介绍,气氛的渲染就特别重要。由于是借班上课,不可能要学生做预习工作,所以课堂上的读就非常重要。齐读或默读学生都容易走神,不能很好地去记住内容,更不可能有所领悟,不便于接下来的教学。所以在开始时安排小组读,使每位同学都动起来,更好地去把握课文内容。然后再由教师有感情地范读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由于听课老师较多,又是陌生的老师上课,学生未免会紧张,所以,设置的问题一定要有梯度。开始要容易一些,也就是对文本信息的筛选,让学生有了信心了,放开了再来对文本进行较深入的解读。引着学生分析与诵读相结合,最后去感悟到文章的主题。整个过程,尽量用一两个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品读感悟。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诵
2、 诵读、想像、揣摩关键字词句,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安塞腰鼓的激烈,感受生命的力量;
【教学重点】
诵读、想像、揣摩关键字词句,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安塞腰鼓的激烈,感受生命的力量;
【教学难点】
1、对生命力量的感悟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读出安塞腰鼓的激烈及生命的力量;
第二课时分析文章的语言,写作特色,读出文章的气势。
【教学过程】
◆ 带着一份期盼走进新课
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这安塞腰鼓,曾经在第11届亚运会的开幕式上敲响,曾在香港回归的庆典中舞起,曾在建国60周年等大型活动中出现在天安门广场,曾走出国门,远赴国外。为什么这一民族艺术会如此地受推崇?下面就通过视频来领略它的风采。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排比句,使学生感受到安塞腰鼓的影响之大,对安塞腰鼓产生了好奇。然后再以“为什么这一民族艺术会如此地受推崇?下面就通过视频来领略它的风采。”就让学生有了更深一层的期待
作者作品: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写于1986年。
◆ 细细地读
(设计意图:齐读或默读学生都容易走神,不能很好地去记住内容,更不可能有所领悟,不便于接下来的教学。所以在开始时让学生各自小声地读,使每位同学都动起来,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
以下两点来检测学生读的效果
1.疏通字词:亢奋、晦暗、羁绊、冗杂、叹为观止、戛然而止
2.总观课文内容,题目是否可以写得更具体一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课文写了鼓的声音也写了击鼓的舞姿,还写了击鼓的后生,所以只能用“安塞腰鼓”为题,这样才全面。)
◆ 美美地读
1.教师范读
(设计意图:由教师有感情地范读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细细地品读,学生对文章内容也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的体验中去体会课文语言的气势和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力量。)
◆细细地品
1. 刘让成章用文字描绘下了一群后生表演的安塞腰鼓,并且反复的高呼:好一个安塞腰鼓!一起来品品——好在哪?
(设计意图:抓住作者三次出现的“好一个安塞腰鼓”,给学生一个整体感觉,放眼到整篇文章,同时也引导学生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分水领来进行分析感知。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教师在其间要做好点拨与引导的工作。并且适当地引领学生朗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2. 这一个“好”,指的只是安塞腰鼓吗?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眼光和意识从安塞腰鼓引到人身上来,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文章的主旨。)
3.总结:
全文借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了磅礴的力量,激荡的生命,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激荡出民族的希望。
◆痛痛快快地读
瞧吧,刘成章用文字描绘出了这热烈的安塞腰鼓。这不是一首诗却有着诗意美;它不是一幅画,却有着比画更丰富的色彩;它不是一首歌,却有着歌一般的音律;也许,我们最应该去赞叹中国文字之丰富、奇妙。愿大家也能掌握这一世上最美的语言,去描绘精彩的生活!让我们随着响彻高原的鼓声大声地读出那一份热烈与激荡!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最后的诵读中再次去体验磅礴的力量,激荡的生命。更好地去体会作者写这一篇文章的目的:有这样的力量,有这样的生命,大西北何愁不兴起呢。)
◆最后请在这隆隆的鼓声中,用“这是一个( )安塞腰鼓,它让我( )”描述这一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又训练了笔头的表达能力。学生作文的提高应该落实到每一节课中。)
◆作业:
1.听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黄土高坡》《信天游》,再次感受大西北那穿云霄的气势;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及写作特色。
【教学反思】
今天的这一节《安塞腰鼓》上下来,感触良多。
一、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延续的几点:
1.导入简短有力,能较好地引领学生进入课堂
我用了一个排比句导入:这安塞腰鼓,曾经在第11届亚运会的开幕式上敲响,曾在香港回归的庆典中舞起,曾在建国60周年等大型活动中出现在天安门广场,曾走出国门,远赴国外。通过这个排比句,使学生感受到安塞腰鼓的影响之大,对安塞腰鼓产生了好奇。然后再以“为什么这一民族艺术会如此地受推崇?下面就通过视频来领略它的风采。”就让学生有了更深一层的期待。通过学生们看视频时的专注神情,通过他们看视频之后所谈的感受,可以判断学生们是投入了的。那么短的时间能投入课堂,这个导入应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说这个导入是简短有力的,是有效的。以后在备课时一定要注意:导入不能马虎,快速有效的导入是一节课有序、有效的基础。
2.用激情感染、带动学生
上完课后,听课老师都说这一堂课上得很有激情,学生受到了感染。我想,这应该是我的这一节课较为闪亮的地方吧。要想感动人,先要感动自己。这是一篇充满激情的文章,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那一份激情,我就先把自己投入到文本中去。让我的声音、肢体语言去感染学生,引领学生进入到文本的意境中。从学生与我碰撞的目光,从学生脸上不由自主绽开的笑容,可以看出,我的这种激情的感染是起到了作用的。正如卢主任鼓励的:这种激情要保持下去,不能减退。是的,这是我所要坚持的。
3.有梯度的诵读训练
我利用“细细地读”、“美美地读”、“细细的品读”、“痛痛快快地读”有梯度地引导学生有感情、有气势地朗诵全文。“细细地读”是让学生在小声读中熟知文章的内容;“美美地读”、“细细的品读”,是教师范读,然后让学生各自大声地读,让他们的声音盖过我的声音。因为声音大了,激情才能出来。接着是学生读,我逐个点评,示范,再读。再是指导学生读重点的段落。在读这一点上我认为是做得是比较充分的,时间用得也较多。最后的“痛痛快快地读”,我用了分声步的表演读。从学生的声量和表情、声调上来看,效果还是有的。所以,既然练了,就要练到位,不要蜻蜓点水般,时间又用了,又没有效果,那是不可取的。
二、灵动的一点
在让学生来读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这一环节中,第三位同学读的是“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一句话是我的设计中下一个环节要讲到的句子,于是我不拘泥于教学设计,马上带领学生们分析这个句子,找出全文中四个类似的赞叹句,然后很自然地转入到下一个环节。其实,抓住教学的契机,可以让课堂更流畅自然。
三、要改进的几点
听了另两位赛课老师上的课,又听了韩老师、卢主任和其他听课老师们的意见,感觉这一节课要改进的地方不少。
1.文章写什么内容一定要让学生清楚
整节课重在读,可是读的是什么,不是非常明确。一再强调要读出气势,读出激情。可是谁的激情、什么的气势,却没有帮学生们很好地理清楚。其实这个问题借题目就能很好地解决:写安塞腰鼓的什么?(声音、舞姿)从分析对声音和舞姿的描写来进入到生命的力量这一深层也就不难了。所以,无论什么文章,无论时间多么地紧,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是不能忽略的。没有内容,一切情感都成了空中楼阁。而且也要引导学生,读写文章都要从文章的题目开始。
2.语文的工具性不能忽视
作为工具性很强的语文,在初中这个阶段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是必要的。但是在我的这一堂课上,词语有提到,却没有很好地强调,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这会导致学生基础知识的缺失。所以,语文课上词语这些基础知识一定要落到实处,不能走马观花。
3.学生的激情没有充分的燃起来
整节课我的表现,可以夸张点地说是达到了激情飞扬,但是学生们却没有被我很好地感染到。他们没有我想像中的在我的范读后争先恐后地要来展示自己的朗诵,反而没有人举手。在解读课文上,其实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就是不能大胆地与同学们分享。可以归为听课的老师多,学生害怕,这也正说明了情感的激发不到位,不能让学生达到忘我的境界。在这一点上,我现在还没有很好的方法,但我会努力去寻找。
4、写的训练不到位
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课的训练重点。在我的这一节课上,听、说、读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体现,但写方面,除去了少量的笔记之外就没有了。所以,应该设计让学生用笔来表达的环节。比如在感悟了文章的感情之后,各位同学系统地写写你对安塞腰鼓的整体认识。这样,学生对知识进行了整合,又训练了笔头的表达能力。学生作文的提高应该落实到每一节课中,这是我要加倍努力的方面。
5.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理想的课程结构是:6、3、1,应该把超过一半的时间交给学生,我的这一节课显然是没有达到的。在感悟安塞腰鼓特征时,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研读去讨论。但是在这个环节中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缩短了时间。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要多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6.板书对一节课知识的概括性不强
板书应该是对整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但我的板书显示的集中在研读部分,而且在顺序上较为随意。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有序地把握整篇课文的内容。韩老师提到:板书是对教材研究的显性的表现。我的板书也正表明我对教材的研读还不够深,以后要加强。
一节课结束了,学习又有了一个新的开始。感谢这次活动,感谢给我机会及帮助我的人,相信我又站到了一个更高的起点,相信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