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对外开放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对外开放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6 22:2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 对外开放练习题
选择题
1.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这里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撬动了,对外开放的闸门打开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实现了历史大跨越。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文化大革命”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且标。下列史事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D.1988年国家决定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正式形成
3.改革开放之初,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曾说:“如果给广东一个特殊政策,经济可能几年就上去了。”“特殊政策”包括
(  )
A.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体制
B.完全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C.只允许侨胞投资
D.拓展国内市场
4.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最大胆的行动”指的是
(  )
A.开放14个沿海城市
B.设立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5.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40多年来,我国改革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稳步推进,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图文结合分析判断,在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下列城市开放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上海
②深圳
③武汉
④孝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
6.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是,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下列各项不属于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作用的是(  )
A.
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B.
培养人才
C.
扩大对外经济交流
D.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7.在经过长达15年的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①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②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③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④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深圳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小镇,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这得益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一五”计划
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改革开放
9.在1979年4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提出利用自身优势,在沿海划出一些地方单独管理,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企业。这一“设想”后来成为现实,所“划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来的
(  )
A.特别行政区
B.经济特区
C.民族自治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
10.阅读下面“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对此图理解错误的是(

A.
对外开放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
B.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
C.
开放沿江、内陆省会(首府)城市和沿边城市标志着开放深入内地
D.
形成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11.阅读下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分析正确的是(
)
A.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12.如图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  )
A.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
13.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是指(  )
A.开放地区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B.开放地区由陆地向海洋发展
C.开放地区由西向东发展
D.开放地区由北向南发展
14.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所属的省份是(

①广东
②福建
③海南
④台湾
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15.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扩大。对此表述正确的(  )
①深圳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②昆明被列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③海南岛1988年被设为自贸区 ④全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我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加入世贸组织
(  )
①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②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③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④标志着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下图是2000—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图。2001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设置了4个经济特区
B.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C.开放了5个沿江城市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8.“经济特区,是指主权国家或地区在对内外经济活动中,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开辟的实施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和特殊经济政策的区域。”由此可见,“经济特区”“特别”在(  )
A.
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
是特别的行政区
C.
民族区域自治区
D.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19.1984年,我国将上海设为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设置上海浦东新区;2013年,又设立上海自贸区。据此可知,上海
(  )
A.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实验田
B.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
C.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
D.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特区
20.1987年11月12日,美国快餐业巨头肯德基在中国内地的第一家餐厅于北京前门正式开业,这也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国快餐店。这主要得益于(
)
A.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世界多极化潮流的大力推动
二、非选择题
21、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材料二 邓小平很现实地认识到,全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没有任何两个地区之间能同步发展。他认为要允许一些地区和人民先富裕起来,为其他地区和人民树立榜样。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材料四 12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摘编自《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的改革开放有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二、材料四,概括指出我国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
22、材料一:1978年,北京成为全国的焦点,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转折。“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这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指什么?
材料二: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从1980年起,先后创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5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了道路、提供了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作用。
材料三: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建设经济特区到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3)根据材料三,请你概括“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价值。
23、新时期,党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材料二
邓小平视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材料三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摘自《亚心网》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对外开放是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策?
(2)材料二中邓小平说“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请以深圳取得的成就为例加以说明。
(3)材料三中,新疆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答案
1-5ADAAC
6-10DBDBD
11-15DDAAC
16-20BDDBA
21、
(1)原因:生活水平低(或政策有问题)。政策:实行改革开放;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2)敢于创新(实验);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或用改革来解决新问题)。
(3)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实现公正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4)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22、1)改革开放
(2)作用:经济特区成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前沿,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打大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了我国的对外影响。
(3)时代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扩大中国的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等。
23、(1)原因: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3)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