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 课件(共33张PPT)+教学设计+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 课件(共33张PPT)+教学设计+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8 20:49:4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中考二轮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专题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植和强化学生的鉴赏基础。
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巩固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明确诗歌鉴赏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提高诗歌鉴赏题的解题能力。
【导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是文学的骄子,诗歌是文学殿堂的圣女。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中国人天生有一颗诗人的情怀。
●唐诗、宋词是古典诗歌中的精品,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现代诗歌中的力作唱和着时代变迁的节律,感染着一批又一批的人。圣人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他还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圣人的话尽致地诠释了诗歌的魅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出了诗歌的功用和价值。
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
“兴”:孔安国注:“兴,引譬连类。”朱熹注:“感发意志。”就是说诗是用比兴的方法抒发感情,使读者感情激动,从而影响读者的意志。
“观”:郑玄注:“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考见得失”,就是说诗歌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因此通过诗歌可以帮助读者认识风俗的盛衰的政治的得失。
“群”: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朱熹注:“和而不流。”就是说诗可以帮助人沟通感情,互相切磋砥砺,提高修养。
“怨”:孔安国注:“怨刺上政。”变是说诗可以批评指责执政者为政之失,抒发对苛政的怨情。
二、走进古代诗歌
今天这节诗歌鉴赏专题课,我们将从两个方面开展:
(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个以诗语来领悟自然和人生的民族。
(二)古典诗词曲赋的的欣赏,为怎样的诗“点赞”或“拍砖”。
(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个以“诗语”来领悟自然和人生的民族。
让我们来读读这些诗: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道尽了乱世别离的悲凉,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诗人对国破家亡刻骨铭心的痛让人心疼。
虞美人
李煜
(?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05635286bf64.aspx?)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是李煜
(?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05635286bf64.aspx"
\t
"https:?/??/?so.gushiwen.org?/?_blank?)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读李煜的这首《虞美人》,一字一珠,尽是血泪,一个亡国之君的哀怨绝望,让人很心疼。
摸鱼儿·雁丘词
(金朝
(?https:?/??/?www.gushiwen.org?/?shiwen?/?default.aspx?cstr=%e9%87%91%e6%9c%9d?))元好问
(?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87bdc6fea2cb.aspx?)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译文: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将自己的震惊、同情、感动,化为有力的诘问,问自己、问世人、问苍天,究竟“情是何物”?至今读来,感人至极。
正是这样,诗词作为上层建筑,它更多地体现在社会学上,是以带有丰富的感情、优美的音乐语言去讲社会学大道理。无须长篇大论,一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便在提醒同学们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不要忘了“光盘”;当你对远方你所爱的人的思念和祝愿的时候,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十个字胜过千言万语;当日寇入侵,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多少英雄儿女是唱着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而走向保家卫国的烽火前线的;那时多少老人在弥留之际,“示儿”的,是“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诗歌作品宛若一朵朵鲜花,开在峡谷,开在汤汤大河之崖,开在潺潺小溪之畔,开在严酷寒冬,开在浩荡和春,开在富贵人家的苑囿(yòu)后庭,开在清贫儒生的小院一隅(yú)┅┅你是否已经在慨叹它们的处境迥异?殊不知。那花儿本不计较生于何时、何地。绚烂、芬芳、悠雅、恬静、雍容、妩媚、繁华、质朴成为它们的天质之美,它们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魅力。花儿担心的是遇个什么样的赏花人!贵若武曌(zhào),命运多舛(chuán);贫若秋先,葳蕤(wēiruí)生光。就诗歌而言,读者实在是个关键。逢个知音,微美得彰;遇介蠢夫,姝(shū)丽不现。
请记住:
●人情是文学的基础。
●中华民族是个以“诗语”来领悟自然和人生的民族。
(2)古典诗词曲赋的的欣赏,为怎样的诗“点赞”或“拍砖”。
何为点赞?点赞就是“歌咏赞叹”。
何为拍砖?拍砖就是“鉴赏评论”。
1.意象,意境,人情,主旨
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情意+物象=意象)
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出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在这种生活的场景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场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再如朱熹的《观书有感》,描写了由于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所以才有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且清的“方塘”,但诗中的“方塘”,不仅仅是自然的方塘,它还包孕着作者读书的心得,从而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既给读者美的享受,又给读者哲理的启迪。?
根据这个界定,我们可得出以下几点:首先,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
天净沙·秋思
(?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9dcf133d25cc.aspx"
\t
"https:?/??/?so.gushiwen.org?/?_blank?)
(元代
(?https:?/??/?www.gushiwen.org?/?shiwen?/?default.aspx?cstr=%e5%85%83%e4%bb%a3?))马致远
(?https:?/??/?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9%a9%ac%e8%87%b4%e8%bf%9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中通过








、这些密集丰富的意象,渲染了
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
的情感。(萧瑟苍凉,孤寂愁苦的思乡)
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口诀:松竹梅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相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一切景语都皆情语。
2.表达技巧(也称表达手法)
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抒情方式:
①直接抒情(即景抒怀、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是一种不依靠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例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②间接抒情。
a.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物)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例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大漠古道、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b.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咏物诗)。
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
例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c.寓情与理(哲理诗)。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或比喻,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
例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例6: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例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
登鹳雀楼》)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①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
??????(夸张、对偶)??
②说出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及体现这些思想情感的关键词语。
答:
???????????
?“绝”、“灭”、“孤”、“独”表现出孤独、凄凉;“独钓”表现出倔强、执着、孤傲。(或者思想感情:孤独、凄凉,倔强、执着、孤傲。表达情感的词语:“绝”、“灭”、“孤”、“独”、“独钓”)
(2)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通感、反复、顶针、互文、双关、叠词等。
①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例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②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10: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金戈铁马代精锐部队)
例1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干戈代指战争)
例1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管弦代音乐)
③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例1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例1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④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例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例17: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乐府诗《孔雀东南飞》)
⑤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生动、形象。
例1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结构整齐,节奏鲜明。
例1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九个名词叠用,描出九种典型事物,形象展示了一幅野郊秋景图。)
⑦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2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例2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⑧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2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⑨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⑩反复,是根据表达
(?https:?/??/?baike.?/?item?/?%E8%A1%A8%E8%BE%BE?/?4649737"
\t
"https:?/??/?baike.?/?item?/?%E5%8F%8D%E5%A4%8D?/?_blank?)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
(?https:?/??/?baike.?/?item?/?%E4%BF%AE%E8%BE%9E%E6%96%B9%E6%B3%95?/?7714406"
\t
"https:?/??/?baike.?/?item?/?%E5%8F%8D%E5%A4%8D?/?_blank?),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11)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结尾之词)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词),使相邻分句蝉联。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
(?https:?/??/?baike.?/?item?/?%E4%BF%AE%E8%BE%9E?/?175591"
\t
"https:?/??/?baike.?/?item?/?%E9%A1%B6%E9%92%88?/?_blank?)手法,也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
春思
贾至①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①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的特点。
答:
?????????????
答案:草、柳、桃花、李花示例: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②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
答:
?
答案:“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春日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表达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
(3)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的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铺排、渲染、烘托(侧面表现)、衬托(正衬、反衬两种)、以乐景写哀情、化动为静、动静结合、抑扬、白描与工笔、意象组合、曲笔、重章叠句、以小见大、比兴、铺垫、虚实、用典、点化、对比、倒装、联想、想象、象征、照应、细节刻画、借古讽今等。
①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表现手法)
例2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
②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表现手法)
例2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③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古代民歌中运用得极为普遍。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④渲染: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⑤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说不说本意,只说与此相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⑥衬托: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事物的手法。
⑦点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古人的妙诗名句融化为自己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它分为“化词”,“化句”,“化意”三种。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①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答:
???②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答:
?
答案:①日暮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三两户人家。描绘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
②运用拟人和反衬。写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三、鉴赏程式小结:
①解题(题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古诗词的特点是抒情性,诗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发感情,借某一场景表现诗人的所见所感。从创作动机上讲,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诗歌的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还有一些诗歌,根据题目可以看出其体裁。因此,阅读时要注意将诗句的内容与诗歌题目结合起来理解。)
②解作者和背景(知其人,论其世,方能会其情。)
③解诗意(这是读懂诗歌必须坚持方法。)
④解意象、意境、人情、主旨
⑤解表达技巧?
古诗鉴赏是较难的知识,拿到题后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碰,就是把握意境)。第四步,做到五必看: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必看作者(知作者风格),必看注释(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必看名句(中心诗眼常常在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四、拓展训练
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①《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中所写的季节
应为??????
?。
②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①答案:绝句(或:七言绝句)???秋季(或:深秋)
【解析】从字数句数方面来确定体裁。“卢橘花开枫叶衰”一句标明了时节。
②答案: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出门何处望京师”显示了报国之情,“不为愁人住少时”抒了了忧愁苦闷之情。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①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之景.并概括诗人的情感。
答:
???②扬子江”“杨柳春”“杨花”中同音字的重复.有什么样的效果?
答:
???①扬子江边的渡口,杨柳依依,杨花点点。驿亭宴別之时,晚风吹来凄清的笛声。景中寄寓着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②回环往复,音节和谐,富有音韵之美。读后既让人感到作者情感的深挚。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其词多写羁旅、思人之苦。望极:极目远望。会:理解。阑:同“栏”。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消得:值得。
①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写凭栏望远,以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抒发愁思苦绪。
B.“拟把”三句,写诗人狂饮高歌,“一醉”而“春愁”尽消。
C.最后两句为千古名句,反映出诗人对心上人忠贞执着的感情。
D.全词语言新颖工巧、清新流畅,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②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他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由此获得的启示。
答:
???①B?②要点: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诗歌鉴赏专题课
语文部编版
中考二轮专题复习
1.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植和强化学生的鉴赏基础。
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审美能力。
学习目标
●诗歌是文学的骄子,诗歌是文学殿堂的圣女。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中国人天生有一颗诗人的情怀。
●唐诗、宋词是古典诗歌中的精品,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现代诗歌中的力作唱和着时代变迁的节律,感染着一批又一批的人。圣人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他还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圣人的话尽致地诠释了诗歌的魅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出了诗歌的功用和价值。
新课导入
今天这节诗歌鉴赏专题课,我们将从两个方面开展:
(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个以诗语来领悟自然和人生的民族。
(二)古典诗词曲赋的的欣赏,为怎样的诗“点赞”或“拍砖”。
走进古代诗歌
(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个以“诗语”来领悟自然和人生的民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让我们来读读这些诗:
一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道尽了乱世别离的悲凉,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诗人对国破家亡刻骨铭心的痛让人心疼。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让我们来读读这些诗:
读李煜的这首《虞美人》,一字一珠,尽是血泪,一个亡国之君的哀怨绝望,让人很心疼。
摸鱼儿·雁丘词
(金朝)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让我们来读读这些诗: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将自己的震惊、同情、感动,化为有力的诘问,问自己、问世人、问苍天,究竟“情是何物”?至今读来,感人至极。
正是这样,诗词作为上层建筑,它更多地体现在社会学上,是以带有丰富的感情、优美的音乐语言去讲社会学大道理。
无须长篇大论,一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便在提醒同学们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不要忘了“光盘”;当你对远方你所爱的人的思念和祝愿的时候,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十个字胜过千言万语;当日寇入侵,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多少英雄儿女是唱着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而走向保家卫国的烽火前线的;那时多少老人在弥留之际,“示儿”的,是“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诗歌作品宛若一朵朵鲜花,开在峡谷,开在汤汤大河之崖,开在潺潺小溪之畔,开在严酷寒冬,开在浩荡和春,开在富贵人家的苑囿(yòu)后庭,开在清贫儒生的小院一隅(yú)——你是否已经在慨叹它们的处境迥异?殊不知。那花儿本不计较生于何时、何地。绚烂、芬芳、悠雅、恬静、雍容、妩媚、繁华、质朴成为它们的天质之美,它们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魅力。花儿担心的是遇个什么样的赏花人!贵若武曌(zhào),命运多舛(chuán);贫若秋先,葳蕤(wēiruí)生光。就诗歌而言,读者实在是个关键。逢个知音,微美得彰;遇介蠢夫,姝(shū)丽不现。
●人情是文学的基础。
●中华民族是个以“诗语”来领悟自然和人生的民族。
●我们不是诗人,但可以诗意生活。
请记住:
(二)古典诗词曲赋的的欣赏,为怎样的诗“点赞”或“拍砖”。
何为点赞?
点赞就是“歌咏赞叹”。
何为拍砖?
拍砖就是“鉴赏评论”。
“点赞”或“拍砖”的能力,就是我们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和中高考的解题能力。
这里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来学习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
1.意象,意境,人情,主旨
2.表达技巧(也称表达手法)
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情意+物象=意象)
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1.意象,意境,人情,主旨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意象,意境,人情,主旨
诗中通过








这些密集丰富的意象,渲染了
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
的情感。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萧瑟苍凉
孤寂愁苦的思乡
●透过“意象、意境”品人情,悟主旨,是诗歌鉴赏最重要的方法。
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口诀:
松竹梅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相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意象,意境,人情,主旨
●一切景语都皆情语。
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2.表达技巧(也称表达手法)
  抒情方式:
①直接抒情(即景抒怀、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是一种不依靠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例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②间接抒情。
a.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物)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例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大漠古道、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b.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咏物诗)。
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
例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c.寓情与理(哲理诗)。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或比喻,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
例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例6: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②间接抒情。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通感、反复、顶针、互文、双关、叠词等。
(2)修辞手法及作用。
我们要熟悉每种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并能在解答诗歌鉴赏题中熟练运用。
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借代: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夸张: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对偶: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匀称,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比拟: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生动、形象。
排比:使内容集中,增强气势,结构整齐,节奏鲜明。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比如:
春思
贾至①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①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的特点。
答:?
②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
答:
草、柳、桃花、李花示例: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春日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表达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
表现手法的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铺排、渲染、烘托(侧面表现)、衬托(正衬、反衬两种)、以乐景写哀情、化动为静、动静结合、抑扬、白描与工笔、意象组合、曲笔、重章叠句、以小见大、比兴、铺垫、虚实、用典、点化、对比、联想、想象、象征、照应、细节刻画、借古讽今等。
(3)表现手法。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①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答:??
②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答:
日暮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三两户人家。描绘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
运用拟人和反衬。写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①解题(题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古诗词的特点是抒情性,诗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发感情,借某一场景表现诗人的所见所感。从创作动机上讲,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诗歌的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还有一些诗歌,根据题目可以看出其体裁。因此,阅读时要注意将诗句的内容与诗歌题目结合起来理解。)
②解作者和背景(知其人,论其世,方能会其情。)
③解诗意(这是读懂诗歌必须坚持方法。)
④解意象、意境、人情、主旨
⑤解表达技巧?
鉴赏程式小结
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①《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中所写的季节应为??????

②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绝句
秋季
答: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
拓展延伸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①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之景.并概括诗人的情感。
②扬子江”“杨柳春”“杨花”中同音字的重复.有什么样的效果?
答:扬子江边的渡口,杨柳依依,杨花点点。驿亭宴別之时,晚风吹来凄清的笛声。景中寄寓着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答:回环往复,音节和谐,富有音韵之美。读后既让人感到作者情感的深挚。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
拓展延伸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其词多写羁旅、思人之苦。望极:极目远望。会:理解。阑:同“栏”。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消得:值得。
①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写凭栏望远,以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抒发愁思苦绪。B.“拟把”三句,写诗人狂饮高歌,“一醉”而“春愁”尽消。C.最后两句为千古名句,反映出诗人对心上人忠贞执着的感情。D.全词语言新颖工巧、清新流畅,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②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他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由此获得的启示。
B
答: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精神。
拓展延伸
借用圣人孔夫子的这句话与同学们共勉:
“不学诗,无以言。”
谢谢你的聆听!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