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版高中语文性必修2 第二单元 同步习题三(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B.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D.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下列画线字的读音和注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匪我愆期(yǎn) 女也不爽(过错)
B.将子无怒(qiāng) 以我贿迁(贿赂)
C. 淇水汤汤(tāng) 体无咎言(灾祸)
D.渐车帷裳(jiān) 自我徂尔(往)
3.下面各句中,画线的词语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
A. 还顾望旧乡 眷顾。
B.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拾取、采取。
C.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礼遇。
D. 少无适俗韵情趣,韵致。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卿当日胜贵
B.手巾掩口啼
C. 交广市鲑珍
D.朝成绣夹裙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伦敦奥运会的开幕,打乱了他夙兴夜寐的生活习惯,他每天不分白日黑夜的守在电视机前,欣赏着各种赛事。
B. 该市为了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在资金、土地、管理和分配几个关键环节,采取了孔武有力的措施,确保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顺利铺开。
C. 这些新入伍的战士,面对军旗,一个个信誓旦旦,表示要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百炼成钢,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D. 一天8节正课,早晨一节早读,傍晚一节周练,晚上三节自习还分给各科老师,这样的无缝隙安排,叫学生不遑他顾,哪里谈得上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6.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
A. 何以知之
B. 何陋之有
C.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D.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二、语言表达
7.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35字)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我认为源于纪念投旧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
⑤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过要吃粽子,这是用箸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端午节是
8.司马迁在《屈原列传》的结尾“太史公曰”的评论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就是说,司马迁为屈原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而贾谊凭吊屈原的文章,又责怪屈原为什么不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却选择了这样的道路!周国平先生说:“没有死,就没有冒险和悲剧,没有生命的魅力;没有死,就没有了生命的意义。”
面对这些观点,请你思考:屈原的这种爱国并没有挽救他的祖国,你认为他的死有价值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阅读《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9.诗中使用了六个叠词,“青青”“郁郁”是形容___________;“盈盈”“皎皎”是形容人的___________;“娥娥”“纤纤”是形容人的___________。使用这些叠词的作用是___________。
10.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楼上少妇正处在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难以实现的矛盾之中。
B.青青草色、郁郁翠柳的盎然生机反衬了少妇内心的孤寂、哀怨。
C.少妇的遭遇是对弃妇不归的浪荡公子的批判。
D.极写少妇的美丽,更增添了悲剧色彩。
11.简述此诗与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2.“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是王昌龄的一诗,将此诗与比较,无论从什么角度分析,你能说出两诗的两个不同点吗?
四、默写
13.课文名句默写。
(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
(2)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余不忍为此态也!
(4)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
(5)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岂余心之可惩?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14.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以沅、湘之长来比喻诗人屈原的怨恨之深,把自己的感情和态度和盘托出。
B.诗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前一句之“不尽”,写怨之绵长;后一句之“何深”,表怨之深重。
C.后两句诗人调转笔锋,写日暮秋色。此时正是秋天时节,又是黄昏日落之时,秋风袅袅,落叶萧萧,更给人一种愁怨的感觉。
D.这首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方法,四句中有三句是写景,最后以景结句,这样表现,其妙处就在于虚中见义,景中见情。
15.李瑛赞:“第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请分析第三、四句的妙处。
六、作文
16.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酷爱兰花,在寺院里种了数十盆兰花。有一天他外出讲经,众弟子一时疏忽,数十盆兰花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打得花叶凋零。第二天,禅师返回寺院,弟子们忐忑不安,等待责罚。得知原委,禅师却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细细想来,看似平淡的话语却蕴藏人生智慧,昭示生活哲理。
以“人生的智慧”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夙,夜,名词作状语 C象,鱼,名词作状语 D雨,名词用为动词
2.【答案】D
【解析】A项,愆:qiān;B项,贿:财物;C项,汤:shāng。
3.【答案】B
【解析】A项,回头看;C项,问候,怀念;D项,本性,气质。
4.【答案】C
【解析】C项为名词作动词,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5.【答案】D
【解析】A.夙兴夜寐:多用来形容勤奋。B.孔武有力:形容人非常勇猛、有力量。C.信誓旦旦:形容誓言说得非常诚挚,多用于对人发誓且多含贬义。D.不遑他顾:没有空闲考虑别的。
6.【答案】C
【解析】C句属于正常语序,无宾语前置现象。
7.【答案】(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句变短句、短句变长句中下定义的知识点。做此题时现找出主干:端午节是节日,然后根据所给材料在宾语中心语前边依次添加修饰成分,哪个国家、什么时间、以什么形式、有什么意义、是什么性质等,就可得到答案。
8.【答案】(示例)可能对于当时的楚国来说屈原之死无意义,可能对于后世世故圆滑之徒来说,屈原之死无意义,可能对于今日急功近利的人来说屈原之死无意义。然而,对于一个有良知的民族来说,对于倡导精神文明的社会来说,愿屈原之死并不徒劳。屈原之死应该留给中国人民关于利与义、生与死更多的思考。
【解析】屈原做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的死是应肯定的,千百年来人们对他的纪念就是最好的说明。如果说他的死是冒险,没有意义,显失偏颇。
9.【答案】植物的生机茂盛 丰姿 容貌 增强音调的和谐,强调修饰语的语义,增加朗读的节奏感。
【解析】“青青”“郁郁”写了草、柳的颜色,显示出生机盎然的景象。“盈盈”“皎皎”用神态来写女子的姿态。“娥娥”“纤纤”从形态上写出女子的美丽容貌。使用叠词能增强音调的和谐,读起来有节奏感。
10.【答案】C
【解析】C项浪子指游荡在外的男子。“弃妇”“浪荡公子”“批判”说法不当。
11.【答案】“夫妻隔离,不能团圆”是其相同的地方。不同点是:《迢迢牵牛星》是对封建家长破坏青年男女美满生活的谴责;《青青河畔草》则是表现了少妇因思念出门在外的丈夫而产生的哀怨和苦闷。
【解析】相同点从主人公着手,都孤寂,夫妻隔离。但造成她们有如此结果的原因是不同的。
12.【答案】构思不同:《青》诗先写景,后让人物出场,再写身世和心中愁绪;《闺》诗先让人物出场,后写景物,再写因观景而生出的后悔之情。人物心情不同:《青》诗中女主人公心情始终没有变化,始终以悲贯穿;《闺》诗中女主人公心情有变化,先是无忧无虑,见到“杨柳”后,才产生哀思。
【解析】都写到春柳,但一在前一在后,这是构思不同。《闺怨》中一个“悔”字,表现出前后心情不一样,形成对比。
13.【答案】(1)哀民生之多艰 (2)虽九死其犹未悔 (3)宁溘死以流亡兮 (4)固前圣之所厚 (5)余独好修以为常
(6)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解析】
14.【答案】A
【解析】A项“把自己的感情和态度和盘托出”错误。
15.【答案】第三、四两句以景结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枫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子的哀怨和作者对屈原的同情,显得含蓄隽永,令人回味不尽。
【解析】
16.【答案】佳作赏读
人生三乐——愉快生活的人生智慧
我一直觉得“人生”这个词多少带点悲情和艰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不就是一辈子的忙碌、追逐和攀登?人生确是苦涩而疼痛的,然而正是这样的一种苦味,促使人生路上的人们不懈地寻觅快乐。
前鉴古人,后想来者,再加小生浅见,自觉获取快乐的智慧有三: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
知足者常乐,此乃先古圣贤之真知灼见。
庄子的智慧沉着深邃,幻化无方,意出尘外,然而并没有融入官场,谋取半职。不是不能,而是不为。庄子知足于已有。他安于恬淡,不求宦达,免得平添烦恼。
知足并非放弃一切,虽不志于仕途,却始终坚持自己的思想。他满足于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境界,而非炫耀于市朝。所以他快乐于自己高洁的精神,不为虚无的诱惑而丢失自己快乐的坚持。
知足常乐是对已有的满足,因为不贪,从而得乐。自得其乐,则更是一种追求,主动探求,自动自发,并在这求索之旅中遍赏风景,乐在其中。要深味其意,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在一片金黄的沙滩上,目睹一小童自由玩耍,自享其乐。浮云,暖日,和风,轻浪……一幅恬静的水彩画,玩沙的孩子是画中最亮的点,垒起的城堡虽有点滑稽,却让他自豪无比,得意洋洋,稚气的脸笑得比娇艳的阳光还要灿烂。他心无旁骛,只有简单无邪的快乐。
保有一颗单纯的童心,获得像沙滩垂髫一样的快乐其实也容易,要不,你说这有多难?
较之“独”自“享”乐,助人为乐,会让人更感动,更铭心,更有幸福感。
当你将一支最普通的铅笔放在一个山区孩子手里时,他眼中的感激,会让你体验到无比的舒心和快意,一辈子也无法忘怀。不是拆散,而是默默撮合,当你看见他和她幸福地在一起时,你就拥有了一份更特别的幸福。悄悄地把黑板擦干净,擦得一尘不染,老师欣慰的微笑,会让你看在眼里,小小的得意在心里浮现。为别人做点小事,不求回报,却也是乐在心中。
人生苦涩,需要快乐陪伴,“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送给你,试着找到它们,把握住它们,它们就在你的身边。
要获得它们,不难。关键在于拥有一颗简单而豁达的心,这看似平淡,却是人生的大智慧!
名师点评 佛家的说法:人生犹如一个无边无际的苦海,苦海无边;苦就是人生的真实本相。本文从“快乐生活”的角度立意构思,谈人生的智慧,切入得很是巧妙。文章用三个常见的短语从三个方面来谈人生快乐的智慧,看起来平淡无奇,细细想来,作者也不是信笔写来。“知足”是对于已有,“自得”是一定程度的追求,而“助人”则是扩大、延展。前两种“乐”着重“一己”乐,后一种“乐”是推及他人而得的“乐”,是在“他乐”中获得的更高层次的乐。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