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求谏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能解释“举措”“颜色”等古今异义词和
“寻”“遇”“理”“信”等多义词语意思,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求谏》原文。
2、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文中体现的观点,认识唐太宗的虚心纳谏对开创历史上有名的“贞观盛世”的意义,进而领悟求谏这一治国之术的政治和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文中体现的观点,认识唐太宗的虚心纳谏对开创历史上有名的“贞观盛世”的意义,进而领悟求谏这一治国之术的政治和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
点拨法、设疑法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案、ppt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李世民
二、预习检测:(以学案形式下发练习)
(一)一词多义
信
1、自知者明,信为难矣
2、愿陛下亲之信之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低眉信手续续弹
寻
1、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飞来峰上千寻塔
遇
1、惟君臣相遇
2、进,与曹遇于赤壁
3、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4、盖追先帝之殊遇,
报之于陛下也
理
1、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
2、当窗理云鬓预
3、文理有疏密
4、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二)古今异义
1、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
古义:
;
今义:颜料或燃料
2、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古义:
;
今义:举动措施
3、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古义:
;
今义:遇见彼此
(三)句子翻译
1.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第1段)
国君如果自以为贤能,臣子又不匡正,想不陷入危亡失败的境地,怎
么可能呢?
2、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第4段)
另外,近来看见前来奏事的人,大都心怀恐惧致使语无伦次
3、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第6段)
这样做的话,那国家危亡的灾祸,可以像翻转手掌那样很快就会到
来啊
三、知识介绍
?1)“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2)、《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不按时间顺序组织全书,而是从告诫当今皇上的意图出发,总结唐太宗治国施政经验。《贞观政要》,作者是唐代史学家吴兢,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政治上颇为敏感的吴兢已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皇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贞观政要》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政治目的而写成的,所以它一直以其具有治国安民的重大参考价值,而得到历代的珍视。
四、解题:回忆《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是被讽喻“纳谏”。而“求谏”是唐太宗主动要求大臣们敢于向自己直谏。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重臣们,励精求治,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代盛世“贞观之治”,其治政要略一直为后人所赏鉴。贞观盛世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与唐太宗的虚怀纳谏之风是密不可分的。
五、研习课文
1、从课文中,我们可看出唐太宗是个怎样的人?
唐太宗以“天下太平”为追求目标,愿意得正臣事己,希望听取诤谏,匡救政教过失,并能够付诸行动,真正虚心地采纳谏言。他是一个正直、有作为、虚心纳谏的开明君主。
2、唐太宗在论述“纳谏”时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假设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如第1段先以照镜比喻,提出“主欲知过,
必藉忠臣”的观点;然后假设了“主自贤,臣不匡正”的情景,表明了臣不匡正君之过失的危害。接着从反面加以阐述,并列举隋炀帝君臣的例子作为佐证;最后提醒吸取历史教训,殷切希望臣子们“极言规谏”。
六、合作探究:君王的求谏与止谤——政治文化
(一)
1、思考:历史上有哪些从善如流的佳例?
尧设谏鼓(相传远古尧时曾设鼓于庭堂,使民击之以进
谏,称为“敢谏鼓”;舜时设木于道旁,使人书之以谏言,称
为“诽谤木”)
齐威王——邹忌
鲁庄公——曹刿
秦孝公——商鞅
刘邦——樊哙和张良
朱元璋——朱升(得知朱升遁居石门,朱元璋亲自到朱升家去拜访他。朱升就给他提了包含了一整套的策略的三句话: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2、思考:历史上有哪些闭目塞听的例子?
夏桀——关龙逄
商纣王——比干
晋灵公——赵盾
周厉王——召公
蔡桓公——扁鹊
楚怀王——屈原
吴王夫差——伍子胥
项羽——范增
七、读写训练
请同学们就下列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具体要求:结合《求谏》的思想内容和“阅读指南”立意,学会引经据典,引用《求谏》中的原文加以论证,观点鲜明,层次清晰,字数不少于150字。
教师节前夕,浙江台州路桥区新民学校的老师们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这“礼物”既不是鲜花,也不是贺卡,而是学生们“为他们挑的刺”。?同学们把自己准备好的教师节礼物——正面写有“老师3个缺点”,背面画有一个笑脸和写有“老师我爱您”字样的小纸条,一一送到了每位老师的手中。?据粗略统计,拖堂、作业多、过于严厉是学生给老师们挑得较多的缺点。
八、作业布置
1、结合《阅读指南》自读《原君》
2、有时间阅读《大视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