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七校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生物期中联考试卷
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下列植物细胞中,适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是( )
A.蚕豆叶肉细胞 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C.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 D.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B.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
C.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 D.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
如图表示光照下叶肉细胞中甲、乙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交换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黑暗环境中甲结构将停止其生理活动
B.甲、乙结构均能产生ATP,并都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C.植物正常生长时,乙结构产生的O2全部被甲结构吸收
D.通过增施农家肥可以增加温室中的CO2浓度,促进乙的生理活动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稻的生产中应适时的露田和晒田,以增强根系的细胞呼吸
B.快速登山时,人体的能量供应主要来自于无氧呼吸
C.人体细胞在进行无氧呼吸时只产生CO2,不消耗O2
D.荔枝在一定湿度、零下低温和无氧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B.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
C.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
D.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
在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相同,而染色体数目不同的细胞时期是( )
前期和间期 B、中期和后期 C、前期和中期 D、后期和末期
下列关于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者都可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B.二者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C.二者呼吸作用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后,产生的ATP可能不等量
D.乳酸菌的乳酸发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发生在线粒体中
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
B.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
C.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
D.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
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可以观察到赤道板逐渐形成
B.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时,存在核DNA分子的复制和平均分配
C.细胞在分裂间期有适度生长
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下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C5中的化学能
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可再形成C5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试验编号 探究课题 选用材料与试剂
①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 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②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③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蔗糖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④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斐林试剂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下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
B.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
C.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
D.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
下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
B.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
C.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含量相同
D.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长
观察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时,染色体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正确顺序是( )
①染色质缩短变粗成染色体 ②染色体变细伸长成染色质 ③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
④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⑤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
③①④⑤② B.③④①⑤② C.①③④⑤② D.①④③⑤②
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下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
B.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
C.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
D.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
关于有丝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裂间期由于蛋白质合成旺盛,核仁的活动会加强
B.显微镜下可看见核仁、核膜的时期只有间期、末期
C.分裂后期,着丝粒分开,姐妹染色单体数目加倍
D.高等动植物细胞的细胞核分裂方式不同,但细胞质分裂方式相同
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
B.催化剂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有可能相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pH为无关变量
D.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等都是通过影响酶活性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
ATP分子在细胞内能释放能量与贮存能量,从结构上看其原因是( )
①腺苷很容易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 ②第二个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TP上脱离和结合
③第三个磷酸基团很容易从ATP脱离,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断裂,使ATP转化为ADP
④ADP可迅速地与磷酸基团结合,吸收能量形成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成ATP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DNA复制前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可复制 B.融合细胞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2倍
C.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 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
下列实验中,既需要使用显微镜又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的是( )
A.检测苹果中的还原糖含量 B.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C.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D.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相等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葡萄糖可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氧化分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转化成丙酮酸和[H]的过程有热能的释放
B.丙酮酸生成CO2的场所可以在细胞质基质
C.[H]与氧气结合的场所可以在线粒体内膜
D.催化葡萄糖转化成丙酮酸和[H]的酶是有氧呼吸特有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除说明外,每空2分,共50分。)
(10分)参照表中内容,围绕真核细胞中ATP的合成来完成下表。
反应部位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线粒体
反应物 葡萄糖 / 丙酮酸等
反应名称 (2)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
合成ATP的能量来源 化学能 (3) 化学能
终产物(除ATP外) 乳酸 (4) (5)
(1) (2) (3)
(4) (5)
(10分)将等量萌发的种子和煮沸自然冷却后的种子分别放入甲、乙两试管中,如下图所示(本实验中石蜡油短期内不影响生物的生长)。两试管中均无空气存在。据图分析回答:
(1)甲试管放置几个小时后,管内顶部出现气泡,其中的气体成分主要是 ;将该气体引入 溶液中,可使该溶液变混浊。
(2)甲试管中产生气泡的现象是种子进行 造成的,写出表示这一过程的反应式 。
(3)乙试管在与甲试管同样的时间内,试管内顶部未出现气泡,原因是 。
(10分) 图甲是洋葱根尖细胞示意图,图乙为洋葱根尖某细胞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标号。
(1)为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制作临时装片的流程为解离→ →染色→制片,需选取[ ] 区细胞进行观察。
(2)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细胞分裂图像是 (填字母)。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是 。
(3)经过有丝分裂的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中DNA含量稳定,其意义是 。
(12分)氢是一种清洁能源。莱茵衣藻能利用光能将H2O分解成[H]和O2,[H]可参与暗反应,低氧时叶绿体中的产氢酶活性提高,使[H]转变为氢气。
(1)莱茵衣藻捕获光能的场所在叶绿体的 。
(2)CCCP(一种化学物质)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诱导其产氢。已知缺硫也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为探究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设完全培养液(A组)和缺硫培养液(B组),在特定条件培养莱茵衣藻,一定时间后检测产氢总量。
实验结果:B组>A组,说明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有 作用。
为探究CCCP、缺硫两种因素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则需增设两实验组,其培养液为 和 。
产氢会导致莱茵衣藻生长不良,请从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化角度分析其原因
。
(4)在自然条件下,莱茵衣藻几乎不产氢的原因是 ,因此可通过筛选高耐氧产氢藻株以提高莱因衣藻的产氢量。
(8分,每空1分)下图表示某生物有丝分裂过程某时期的细胞图示,以及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关物质含量变化的坐标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表示有丝分裂 期的细胞图,其中②是 ,该图细胞染色体含有 分子DNA。图甲所示细胞大致位于图乙的线段是 。
(2)图乙中CD(或cd)过程植物细胞在赤道板的位置会出现 ,向四周扩散形成 ,导致其细胞质分裂方式与动物细胞不同。
(3)图乙中出现bc段的原因是 。
(4)图甲细胞在有丝分裂结束时,每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数目与甲细胞 (“相同”或“不同”)。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C D D A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B C B A D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D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50分)
26.(10分)
?(1)细胞质基质?? (2)无氧呼吸??? (3)光能???
(4)O2、NADPH(或[H])??? (5)H2O、CO2
27.(10分)
(1)CO2 Ca(OH)2(或澄清石灰水)
(2)无氧呼吸 C6H12O6-酶-→2C2H5OH(酒精) + 2 CO2+ 能量
(3)被煮沸过的种子已经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10分)
(1)漂洗 [③]分生
(2)D 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保持亲代和子代细胞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9.(12分)
(1)类囊体薄膜
(2)促进 添加CCCP的完全培养液 添加CCCP的缺硫培养液
(3)莱茵衣藻光反应产生的[H]转变化H2,参与暗反应的[H]减少,有机物的生成量减少
(4)氧气抑制产氢酶的活性
30.(8分,每空1分)
(1)中 着丝点 8 BC
(2)细胞板 细胞壁
(3)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4)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