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第四课时《8的乘法口诀(1)》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第四课时《8的乘法口诀(1)》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4-17 06:0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第四课时《8的乘法口诀(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乘法的意义,编制8的乘法口诀。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熟记8的乘法口诀,会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编口诀、用口诀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了1~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编制的,意在完善乘法口诀,让学生通过学习归纳8的乘法口诀,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
【教学方法】
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1.背诵1~7的乘法口诀。
2.口算:(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2)
7×7= 2×5= 5×6= 3×7=
4×5= 6×7= 2×4= 7×1=
7×2= 7×4= 5×3= 5×7=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口诀。
三、探究新知
1.教学例2。(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3)
师:为了庆祝祖国母亲的生日,学校的乐队正在进行队列训练,看,同学们站得多么整齐,你们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说一说,学生可能说乐队中有吹小号的,敲鼓的等等,也可能说出乐队中有8行,每行8人。
师:你知道乐队中第一行有几人?是几个8?一共又有多少人呢?
学生数出1行、2行、3行……8行的总人数。(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4)
师:要计算人数,我们可以借助数轴表示。请你观察小狗第一次从0跳到了几?接下来它要顺着数轴继续跳,每次跳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第二次跳到什么位置?第三次呢?为什么?(演示一只小狗在数轴上连续跳动的情况)(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5)
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理解题意。同桌两人为一组合作,讨论后尝试完成教材上自己能够完成的内容,然后全班范围内交流结果。
师:观察8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生1:每一句口诀都可以写成两道算式,八八六十四只能写一道。
生2:每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都相差8。
生3:口诀左边的一列算式的第二个乘数都是8,第一个乘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从1到8进行排列的。
生4:口诀右边的一列算式的第一个乘数都是8,第二个乘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从1到8进行排列的。
……
师:每相邻的算式间都多了1个8,反过来就少了1个8。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口诀记住,时间2分钟。
检查8的乘法口诀记忆情况。
师:如果万一有一句8的乘法口诀记不住了,你能推出来吗?如果8×6的得数忘记了,你会推吗?(会)(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6、7)
师:同学们可真棒,不但自己编出了8的乘法口诀,还能用这么快的速度把口诀记住,老师真佩服你们。假如老师想计算这几道算式,应该用哪些乘法口诀呢?
指名学生回答。(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8)
2.易错举例。
课件出示易错题:填空:根据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写出的乘法算式有( 7×8=56 )。
(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9)
让学生找出计算的错误,并总结错误的原因。
四、巩固拓展
1.填一填。(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10)
(1)想一想:怎么解答?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学生汇报交流。
2.课件出示看图列式计算,并写出口诀。(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11)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核对结果。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12)
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
每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8。
六、作业设计
完成主题课堂作业对应内容。(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13)
【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1
1×8=8 一八得八 8×1=8
2×8=16 二八十六 8×2=16
3×8=24 三八二十四 8×3=24
4×8=32 四八三十二 8×4=32
5×8=40 五八四十 8×5=40
6×8=48 六八四十八 8×6=48
7×8=56 七八五十六 8×7=56
8×8=64 八八六十四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教师应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和他们一起思考,一起游戏,一起探索,共同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看法,师生合作创造良好、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教师要适时鼓励学生,给学生真诚的评价,让学生不断获取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