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朱子语类》三则 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朱子语类》三则 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7 06:4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朱子语类》三则
学习目标
1、读懂第二则原文,积累文中的古汉语基础知识
2、讨论并把握朱子在理欲问题方面的基本思想
3、结合现实生活辩证思考理学的历史意义。
朱子语类
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字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

朱熹 字元晦,号晦庵ān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他总结了以往的儒学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者,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 朱子 ”。
(1130—1200)
借景喻理
理学 是一种哲学思想,是宋代儒家对于先秦孔孟学说的新发展。北宋中期,理学思想逐渐形成,元代统治者将其确定为官学。明、清两代正式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在明清两代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朱子理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朱熹理学的思想核心是“理”。
“理”是事物的规律,
万物各有其理。
“理”在人身上的体现则是
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
朱熹主张 “存天理,灭人欲”。
强调存在封建伦理指导下的个人道德修养和实践。
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天理” 是指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是心之本然,是仁义礼智四德,是父子、兄弟、夫妻等伦常。是善的。
“人欲”朱熹认为超越了延续生存条件、
追求美好物质生活的欲望就是人欲。要“灭人欲”。
《朱子语类》三则 其二

朱熹
第二则 1
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特殊句式事已却悔,如何?”
2
曰 :“此便是无克己工功夫。这样处,极要与他埽 扫除打叠洒扫收拾,比喻把问题梳理清楚方得才能够(做到) 。如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明知合应该行大路,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着,自家自己不知不觉行从顺着小路去;
3
及至前面荆棘芜秽,又却生悔。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就要克制自己。不得苟且随便,马虎,敷衍了事放过。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 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不用著力=着力 ,努力、用力,自然存依照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
4
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特殊句式 到遇事时固不会错,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分辨教会这些(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而后行之。只是他们需要首先分辨天理与人欲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仔细著着力,需要仔细用心努力,无一时一刻不照管照应克治克制(自己的欲望) ,始得。
5
曾子曰:‘ 仁实现仁德以为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为了这个使命到死才停止,不亦远乎!’ 又曰:‘战战兢兢小心谨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免于(祸害)夫,我才知道自己能免于祸害刑戮的了!’小子弟子们!’
直应该是恁地用功,方得。”

问题探究
1、本段文字围绕哪两个问题在讨论? 文中“大路、小路”各指什么?
人们为什么舍大路而取小路?
(用原文回答)
围绕什么问题在讨论?
围绕 天理与人欲 问题在讨论
大路:天理,
   小路:人欲;
人们为什么舍大路而取小路?
因为“无克己工夫”
2、圣人、贤人、普通人在天理、人欲之间各是怎样选择、怎样做的? 请用原文回答
圣人:自然存天理而行;
贤人:先分辩再行动;
普通人:时时克制私欲而行。
朱子认为在天理与人欲之间
我们普通人面临选择时,该怎么做?
存天理,灭人欲。
思考 1
阅读这则材料,谈一谈在当代,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朱子的“天理”与“人欲”?它是否还有现实意义?
7月17日报道:国家级贫困县——重庆巫山县交通局 原局长晏大彬 因涉嫌受贿2226万元,昨日在该市第二中级法院上堂受审。
晏大彬因受贿金额巨大 而成为“重庆第一贪”;而其妻 则因帮助洗钱,同时走上了被告席,成为 因亲属贪污受贿被指控“洗钱罪”的全国第一人。
毒奶粉、毒大米、人造蛋、地沟油、瘦肉精、苏丹红……21世纪的中国人在民以食为天的食品中彻底完成了化学扫盲: 从大米里,人们认识了石蜡;从面粉里,人们认识了增白剂和滑石粉;从火锅里,人们认识了福尔马林和大烟壳;从油条里,人们认识了明矾和洗衣粉;从海带里人们认识了连二亚硫酸钠…… 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 后来,“伟大”的三鹿又让同胞们“有幸”知道了三聚氰[qíng]胺[àn] 的化学作用!
石蜡、苏丹红、瘦肉精——这些为各类食品披上色、香、味外衣的化学药品,在满足人们食欲的同时,也悄悄将癌症、贫血、基因异化突变、记忆力下降、大脑萎缩、神经系统紊乱、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等一并“免费”送给了中国人。




思考 讨论 2
是否需要 遏制一切 超越延续生存条件的欲望,杜绝所有
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
思考 讨论 2
当今社会我们要不要有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 请说明原因

下课 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