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的对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算的对吗(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56页)
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和加减法的验算过程,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
2、探索加减法验算的多种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探索加减法验算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学习方式:自主探索
教学准备: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450-50=
900+600=
70+80=
500-400=
600+100=
1000-300=
130+27=
20+200=
1、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二、创设情境
师:淘气和笑笑去书店买书,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吗?(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科普丛书每套118元,中外童话每套138元,笑笑要买一套科普丛书和一套中外童话,阿姨说共需256元,淘气说256元,对吗?
师:应付多少元?请同学们算一算。
三、探究新知
1、应付多少元?售货员阿姨算得对不对?
(1)指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2)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
(
1
1
8
2
5
6
-
1
3
8
)
(
1
1
8
1
3
8
+
2
5
6
)
(
1
3
8
1
1
8
+
2
5
6
)生1:
118+138=256(元)
答:应付256元。
师:256元对吗?售货员阿姨算的对不对?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生完成后,全班交流。
生2:
(我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又算了一遍是256元,阿姨算得对)
生3:
(我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结果正好等于另一个加数,阿姨算得对。)
师:同学们用的这些方法就是在验算,验算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错误。师板书“验算”,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验算。
师归纳总结加法的验算方法: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
②用和减去其中的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2、课件出示:付给售货员阿姨300元,找回44元,对吗?
①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
②全班进行交流
(
.
2
5
6
3
0
0
-
4
4
.
验算
4
4
3
0
0
-
2
5
6
.
.
)生1:
300-256=44(元)
(用付出的300元,减去找回的44元,正好等于买两套书的价钱,所以找回44元,对。)
(
.
2
5
6
3
0
0
-
4
4
.
验算
丽美学地:副歌些发发姨说的对吗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4
4
2
5
6
+
3
0
0
)生2:300-256=44(元)
(我用加法验算,用买两套书的钱数加上找回的44元,正好等于付出的钱数,找回44元,对。)
归纳总结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减法验算,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
②用加法验算,用差加上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四、跟进练习
1、计算并验算
367+254=
732-186=
①生独立计算
②全班交流
2、完成数学书57页练一练的第1、2题
生独立计算
②全班交流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
3
4
8
6
0
1
-
②全班交流
3
6
3
)
(
4
0
6
7
0
5
-
3
0
1
)
(
3
1
7
4
8
6
+
7
9
3
)
①生独立计算
②全班交流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