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内容,在学习本课知识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并且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圆的认识》中对圆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化曲为直”“温故知新”“符号化思想”等思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
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带有圆形的物品、直尺、三角板、线绳、圆规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我们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及计算方法,现在,咱们拿出作业纸,谁来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生展台展示,师板书:C=2(a+b) C=4a )
请大家看这两个公式,你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2、引出课题。
最近咱们一直在研究圆,什么是圆的周长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学习例1
认识圆的周长。
大家都准备了带有圆形的物品,你能指出你的物品中圆的周长吗?(几个学生指)
咱们再看看前置作业上的圆,谁再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学生展台展示)
看来,大家都懂了,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2、探究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课前老师布置了前置性作业,测量圆的周长,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测量的?可以带小助手一起来。
预设:
小组1:绕线法(拿一个物品演示)
大家看明白他们的方法了吗?都谁用到了这种方法?我们把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叫绕线法。用绕线法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线与物体要紧贴,测量时把线拉直)
小组2:滚动法(拿一个物品演示)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什么?(先在物体边缘确定一个起点,滚的时候不要滑动)
这两种方法有共同的特点,都是把不好测量的曲线变成好测量的直线,这种思想就叫做化曲为直。(师板书:化曲为直)
(三)探求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1、寻找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小组研究
我们测量了好多物体上圆的周长,大家猜测一下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系?能说说你猜测的根据吗?
你觉得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就去测量相关的数据,进行研究,并把表格补充完整,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汇报。
(2)小组汇报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预设:
(发现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周长是半径的6倍多;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中得到启示,想到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倍数关系,用周长除以直径,发现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从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来看,两位同学的发现还真有道理,圆的周长确实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但这个得数为什么不一样呢?(可能是测量的时候不太准,有误差)
古代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课件出示)
其实古人早就研究出了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它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也可说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课件出示圆周率的概念)
2、得出圆周长计算公式。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这个结果实际上就是古人研究出的圆周率,(师课件出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现在你能说说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吗?用字母怎么表示?(师板书:c=πd)
如果给出半径的长度,你还会求圆的周长吗?用字母怎么表示?为什么?(师板书:c=2πr)
(四)运用探究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1、字斟句酌判对错。
课件出示5道判断题,学生判对错并说明理由。
2、已知直径和半径计算周长。
课件出示直径10厘米的圆求周长,再变成半径是5厘米的圆(只列式)。
3、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生读题,理解题意)
师引导:“车轮转一周自行车前进多少”求的是什么?
4、拓展应用。
课件出示习题:我用卷尺量得圆桌面的周长是4.71m,这个圆桌面的直径是多少?引导学生已知周长求直径或半径,会公式的灵活变通。
(五)全课总结
学到了这里,我们来谈谈你的收获吧,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七、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化
C=2(a+b) 曲 c=πd
C=4a 为 c=2πr
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