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按比例分配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按比例分配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4-17 09:5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在自主探索学习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现实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沟通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能力方面:能够通过对分配问题的现实考察,提出不同于以前平均分的、更合理的分配方案,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培养学生主动的探索意识、灵活的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比例分配问题的现实意义和特征,掌握解决方法,能正确解决相关现实问题。
难点:把比转化分数或成份,再使题目转化为分数应用题或归一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比相关的知识,请看大屏幕:学校合唱队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
2.看到这个比,你能想到什么呢?
二、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谈话:甲、乙两人合伙做生意,甲投资10万元,乙也投资10万元,到年底共赚了4万元。这4万元应该怎么分配呢?
如果两人合伙时,甲投资10万元,乙只投资了6万元,到年底共赚了4万元。这4万元还能平均分吗?为什么?(讨论)
2.揭示课题
当平均分配不合理时就需要用到一种新的分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按比例分配。(板书:按比例分配)
三、探索新知
1.出示例5.读题,题目中有哪些信息?
2.师:“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你读懂了什么?
红色方格3份,黄色方格2份,共5份。
红色方格占方格总数的  ,黄色方格占方格总数的  。(板书)
3.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如果要求使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红、黄方格各涂多少格又应怎样算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讨论后在本子上列式解答。
4.组织学生交流,适当板书两种常见不同的解法。
你是将比转化成份数,先求出一份是多少;
你是将比转化成分数,即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乘法计算。
5. 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两种方法解决问题,那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来检验!
非常好!检验时要看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所有的条件。
写答句。写答句要注意什么?(不能写反)
6.师:刚才我们把上面的比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方法求出了答案,像这样把30个方格按“3∶2”来分配的方法,通常称做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是一种常用的分配方法,在工农业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如果把“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改成“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1∶1”,你想到了什么?(停顿)
师:其实,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是按比例分配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会了吗?口说无凭,做道题检验一下。
9.“练一练”1。
师:分配什么?按照什么来分配?
下面可要加大难度了,有信心挑战吗?
10.设疑:如果把上图的30个方格涂成红、黄、绿三种颜色,每种颜色各涂多少格呢?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如果让我们按1:2:3的比来分配,你是怎么想的?你能列式解答吗?将涂成红、解答过程写在本子上。
交流。
11.提问:试一试与例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
(都是把总数按照一定的比分成几部分,求每部分是多少。解答时可以把比转化成分数,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分别求几份是多少;也可以把比转化成分数,即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乘法计算。)
12.师:像这样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在生活中应用很是广泛,下面咱们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综合运用
1.“试一试”
你觉得可以怎样分配这些树苗?(按小组、按每组人数分)按什么分更合理?
出示:植树棵树按各小组人数的比分配。是怎样的比?你能解答吗?
想想如果按小组数平均分,就是按什么样的比分?
2.“练一练”
3.出示: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度数的比是1:2:3,这个三角形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是什么三角形?
题目中好像缺少什么?(总量)怎么办呢?
小结: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先认真分析题意,找到隐含条件,再思考如何解答。
(直角三角形  练习十五)
4. 动手操作
(1)你能将一根长45厘米的铁丝弯成一个边长比为2:3:4的三角形吗?
(2)你还能将这根40厘米的铁丝弯成一个长与宽的比是5:3的长方形吗?
(3)想一想,如果是做成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长度比是5:3:2,你还能分配吗?
5.同学们真不简单,老师还准备了一个故事,一起来分享一下:
大象最近开办了一家公司,小猪、小狗、 狐狸因工作努力,大象决定拿出一笔钱,按4:5:6奖赏给小猪、小狗、狐狸。正当小猪、小狗想着自己拿钱的份数时,狐狸眼珠一转,说道:“各位,为了计算简单一点,我们每人去掉自己三份的钱,按1:2:3来分这笔钱,怎么样?反正大家也没任何损失。”
同学们,你们觉得狐狸说得有道理吗?
五、总结提升
现在甲、乙两人怎样分配这4万元比较合理呢?(按投资额的比)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很多,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