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环的面积》
课例名称 圆环的面积 教师姓名
学段学科 小学数学 教材版本 冀教版
章节 第四单元第四节 年级 六年级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环,掌握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动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获得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经验,结合教学渗透思想教育,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一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圆环的形成过程,形成圆环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于圆环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于它的形成过程缺少理性的思考;学生对计算圆环面积问题应该不大,但以此为数学模型并用此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缺少经验。
教学方法 质疑引导法,动手操作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几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依次出示呼啦圈、光盘、玉镯、游泳圈的图片。
师:认真观察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师:看到图片上的这些东西我就会想到数学上的圆环。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环,探究一下圆环的面积。板书:圆环的面积
动手操作,探究圆环面积
师:圆环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图形呢?咱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同学们认真看,用心记。
观看了这段视频,你知道了什么?
生1: 构成圆环的两个圆的圆心是同一个点。
生2:我知道了构成圆环的两个圆半径不同
生3:圆环里面的小圆叫内圆,圆环外面的大圆叫外圆
师:圆环是半径不相等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部分,了解了圆环,咱们动手做一个圆环,出示操作要求,指名学生朗读。同桌两人一组,互相讨论,然后利用老师发的圆纸创造圆环。做好圆环后学生展示做的圆环并说说是如何做这个圆环的。
出示一个圆环,怎样求圆环的面积呢?同桌讨论交流后汇报:
生1:圆环的面积=外圆的面积-内圆的面积
生2:如果知道外圆的半径、内圆的半径,我们利用公式就可以求出外圆的面积、内圆的面积,从而求出圆环的面积。
教师板书:圆环的面积=外圆的面积-内圆的面积
三、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师:我们知道了求圆环面积的方法,下面利用这个方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1、环形铸铁零件问题
课件出示环形铸铁零件问题,学生读题思考后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把题做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做题步骤并让学生解释。
2、甬路问题
师:我们来看下面这道题,这道题加深了点难度,看我们能不能把它解决掉。
(1)指名学生朗读题,理解题意。
(2)师生共同分析这道题,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3)思考:甬路的形状是什么形的?求甬路的占地面积也就是求什么的面积。
(4)小组讨论交流,求出甬路的占地面积。
(5)指名学生在黑板上做题。展示后学生讲解。
3、总结圆环面积的公式
师: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2,同桌讨论:圆环的面积用公式来表示是什么?讨论后汇报:
R 表示外圆半径,那么S外圆=πR2。r表示内圆半径,
S内圆=πr2。S环=S外圆-S内圆
=πR2-πr2
=π(R2-r2)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
出示奥运五环图,
师:这幅图中有什么?对!五个圆环。五个圆环连接在一起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希望同学们像环环相扣的五环,团结协作,在学习上获得更大的进步!
动手制作一幅五环图,同时计算出五个圆环的总面积。
板书设计:
圆环的面积
圆环的面积=外圆的面积-内圆的面积
S环=S外圆-S内圆
=πR2-πr2
=π(R2-r2)
教学反思 《圆环的面积》这节课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圆环形状,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圆环,引发学生思考圆环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直观感知从一个圆里剪去一个同圆心的小圆就可以得到一个圆环。引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思考怎样求出圆环的面积,学生在制作中很快说出求圆环面积的方法。
利用求圆环面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习题是由易到难,第一道习题简单,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道习题难度加深,师生共同分析,然后同桌讨论交流,合作求出甬路的占地面积。这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充分发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下获取知识。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总结圆环面积公式,让学生尝试计算,分析校对,比较计算方法,归纳并优化计算公式。
最后的作业是动手制作一幅五环图,同时计算出五个圆环的总面积。这个家庭作业学生感兴趣,我相信同学们会把作业做的很好。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合作的还不够好;操作不当的地方,没有能一一指出等。我从中发现了自身的缺点,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逐步改进,日趋完善,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