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达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算式接龙。
4 + 2 = 6+1 = 7+2 = 9+1=
10-2= 8-3= 5-1= 4-4=
师:老师的这组算式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都是用上一题的得数去加或减)
引入:今天我们这节课也会遇到这种计算的方法。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1。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到乡下帮奶奶收果实。姐姐呢负责帮奶奶摘南瓜,弟弟呢旧负责摘丝瓜,他们劳动得可起劲啦!
⑴出示例1主题图
瞧!姐姐正推着小车走来了第一次她已经运来4个南瓜,那第二次呢?第三次呢?(让学生从图中找到运的南瓜)
师:姐姐一共运了几次南瓜?你能看着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一共运来几个南瓜?(板书:一共)
⑵列式计算。
提问:要求一共有几个南瓜?怎么求?(合起来)
追问:你会列式吗?(将学生列的几种算式都板书下来)
先肯定学生的想法正确,再针对“4 + 2 + 1=”交流:这样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 “连加”(板书:连加)
你能再说个连加算式吗?
孩子列好后,后面加上+2,问:是不是连加?
再-3,问:还叫连加吗?
提问:这道连加算式该怎么算呢?谁来试一试。
指名一生汇报算法,再让其余学生重复 。
2、教学例2。
出示例2挂图:我们再来看看小弟弟在干吗?从图上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重点让学生先说出:藤上原来有8条丝瓜。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再指名汇报图意,提出问题。
提问:你能列出算式吗?(将学生列的几种算式都板书下来)
先肯定学生的想法正确,再针对“8—3—1=”交流:这样的算式有什么不同?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 “连减”(板书:连减)
追问:这道题怎么算呢 ?
3、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的算式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在计算的时候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醒孩子,虚线框表示去掉)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图意,提出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第2、3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表达图意,再填写算式。
交流汇报,并结合算式说出算式中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4题。
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进行校对。
纠错:让做错的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4、“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可能列连加算式,也可能列连减算式,可以让学生交流、讨论,体现多样性。
6、“想想做做”第6题 。
指导方法,独立完成。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今天我们学到哪些知识?回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