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浏览课文,梳理“一滴水”的游踪。以标题猜读带动全篇,以教师范读,学生跳读、猜读,图片欣赏等方式感受丽江的美,体会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激发学生对丽江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结合作者对“一滴水”跨越时空的理解和迁移运用,感受丽江的美丽和厚重。
情境导入:
(配乐播放丽江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丽江,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家阿来,于文字中走一回丽江,感受丽江的独特魅力。
检查预习:
活动一:识别字词
首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哪个组的同学来领读?
明确:驿道( yì ) 草甸( diàn) 矗立(chù)
闸口(zhá ) 苍劲( jìng ) 翡翠(fěi)
掺入(chān) 砚池( yàn ) 蘸到(zhàn)
喧腾( téng ) 擦拭( cā shì ) 硕大( shuò)
咕咚( ɡū dōnɡ ) 老柏树( bǎi )
师:你预习很充分,同学们读得掷地有声,奖励大家一个大拇哥!
活动二:背后的故事
作家阿来曾经在博客上写过这样一段话,也是《一滴水经过丽江》背后的故事。
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不意,当地政府知道我到了丽江,邀我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这是很不好写的文字,试着写了。 ——阿来博客
预习疑问:阿来为什么说写关于丽江的文字是“很不好写”的?
师:不少同学在预习时提出这样的疑问?经过小组的讨论和交流,相信大家心中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来说说你们交流的情况吧。
明确:风景美、历史久、建筑美、民俗美(板书)
师:课后阅读提示中说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者想到了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明确:水(板书)
三、整体感知:
一滴水的出现让这篇游记“别具一格”。难道仅凭一滴水就能迸射出“别具一格”的光彩了吗?显然不是,作者还必须动动脑筋,在写作上花点心思,才能达到“别具一格”的写作效果。那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一滴水”怎样“别具一格”地经过了丽江?(友情提示:联系游记的写法)
师:同学们讨论很热烈,相信一定碰撞出了许多思想的火花,谁先来分享?
明确:
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
水的游踪:玉龙雪山顶、驿道、村庄、丽江坝、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玉河、街道店铺、金沙江(展示一滴水的路线图)。
师:这滴水的游踪很有趣,是从雪山上来的,后来到了四方街,最后跃入江流,奔向大海。大家想想,阿来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滴水的行踪?
明确:写游记要注意安排好行踪。用一滴水把丽江的主要景点都经过,还能把丽江的历史和民俗也巧妙地告诉我们。作者真可谓构思新颖,独具匠心!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丽江的主要景点以什么为主?
明确:水。丽江水多,水美,玉水寨更是纳西民族文化的核心。作者选择一滴水来描写丽江,极富地方特色。
师:同学们再仔细看看,从这幅图里你除了能看到地点的转换外,还能读出什么?
明确:观察视角的不同,玉龙雪山到丽江坝是俯视,黑龙潭是仰视,四方街是平视。
四、合作探究:
“一滴水”的视角特别广泛,作者用一滴水为我们描绘了众多画面,有风景画、建筑画、民俗画,画面多姿多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画进行鉴赏,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友情提示:多角度鉴赏)
刚才走访了几个小组,大家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就来说说你们发现的美吧。
明确:
(一)风景画
1.色彩:
白色:玉龙雪山、冰川、纳西人的院墙 (超链接图片)
绿色:森林、田野、松与衫、象山、狮子山、笔架山、草甸、潭水(超链接图片)
红色:杜鹃、山茶、潭边的亭台楼阁 蓝色:天空
黑褐色:大水车(超链接图片) 青瓦色:四方街(超链接图片)
2.构图:
三角形:玉龙雪山 圆形:丽江古城(一只硕大的银盘)
曲线:玉河
讲完后,学生在纸上画出风景画的构图(指生到黑板上画)
师:作者所描画的丽江风景,色彩丰富,主次分明,丽江的风景,美在多彩和构图。
(二)建筑画
四方街、木府、大水车、街道、小桥(展示图片和介绍)
师:历史悠久的四方街,宫殿式的木府,依山势水流而设的街道,缓缓转动的水车,数量大形式多的小桥,丽江的建筑,美在富有地域特色。
(三)民俗画
劳作民俗图——勤劳、吃苦 市井民俗图——热闹、勤奋
浇花民俗图——平和、悠然 休闲民俗图——恬静、和谐
宾主交流民俗图——热情、融洽
游客畅游民俗图——欢快、休闲
游客欢乐民俗图——热烈、愉悦
师:丽江的民俗,美在丰富而融合,所以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为它驻足,因为不管你是什么人,在这里都会感到舒服、快乐和满足,心灵得到净化,享受返璞归真的生活。
五、品读语言:
丽江美,作者的文字也美。请同学们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之美。
明确:第三段“后来我知道……”“后来,我知道……”;第7段和第10段里出现“看见”“看到” 的句子。
指导学生朗读,朗读形式有齐读、评读、赛读、指名读、自由读、同位合作读、分小组读等。
师:这些美好的语言,都是丽江美的体现,相信这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也触动了你的心弦。
六、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跟随一滴水的快乐脚步,突破空间的限制,穿越时间的隧道,多角度、全方位地领略了丽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风土人情,体会了作者阿来对丽江的热爱和赞美,对宁静淳朴、返璞归真生活的向往和歌颂,可以说是水滋养了古城,也可以说是古城拥抱了水。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明确:交代游踪为首要 视角多元要记牢
抓住特色细细描 写景抒情更重要
构思新颖出奇招 一滴水里见分晓
七、仿写训练:
作家孙犁说过:“两万”的关系,“读万卷”应该在前,“行万里”应该在后;不然,只是走了路,爬了山,还是写不出好的游记来。
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把自己变身一朵云,一棵树,一只鸟……跨越时空,写写自己曾经游览的地方吧,200字左右。
附板书:
一滴水经过丽江
阿来
风景美
历史久
建筑美
民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