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I卷地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冲刺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word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全国I卷地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冲刺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word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7 11:2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届高三冲刺联考
文综试卷
本试题卷共16页,47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
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
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诗》等是周王室及中原诸侯国所使用的标准书面语教材。考古发现,到春秋中叶楚国王孙遗者钟、王孙诰钟、王子午鼎、镈、钟等铭文有明显模仿《诗》的痕迹。史书也记载,楚庄王的太子所学教本有《诗》《礼》《乐》等九种。据此可知答案微信搜<试卷答案公众号>
A.儒家学说在楚国占据统治地位B.楚国增强了对华夏文化的认同
C.周王室对楚国的控制力度加强D.中原诸侯国与楚国的矛盾缓解
25.汉文帝时,吴王的儿子刘贤入京,不慎被太子失手打死,其遗体被朝廷送回吴国埋葬。吴王拒称“天下同一家,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何必送到吴国来葬”,把刘贤尸体送回长安,并称
病不再朝见皇帝。汉文帝赐给吴王倚几与手杖,表示吴王终生都可以不用来朝见天子。这
反映出
A.汉文帝实行宽厚仁慈的统治策略B.丧葬价值观不同引发王国问题
C.吴王对朝廷的过失处理心存怨恨D.王国势力已经威胁到中央集权
26.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冬日的汴京市场,“街市尽卖撒佛花、韭黄、生菜、兰芽、勃荷、胡桃”。这反映出宋代
A.交易的时间和空间界限被打破B.政府注重民生问题的解决
C.农业种植和食品保管技术较高D.汴京成为果蔬批发集散地
27.清初,地方官员大多军旅出身,缺少行政管理经验和文化底蕴,很多官员甚至不识汉字,不通文墨。这些官员往往会聘请幕僚参与文字撰写和地方事务,由此幕僚在清初大为流行。清
初幕僚的盛行
A.严重威胁了君主专制统治B.构成了官员互相牵制的格局
C.有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D.为中央集权的加强奠定基础
28.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利用和光绪帝的合成照片(如下图左为梁启超、中为光绪帝、右为康有为)鼓动广大海外爱国华侨为了保皇进行募捐活动。康有为用此一大部分募捐收入在海外广置私人房产。这反映出
A.康有为等人开始尝试实业救国B.封建伦理纲常出现了某种松动
C.一些维新志士已丧失变法初心D.光绪帝仍然暗中支持维新变法
29.下图反映的是开埠后广西大豆、棉花和烟草种植面积变更情况(单位:千亩)。据此可推知广西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种植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没有受到世界大战冲击D.大豆加工成为主导产业
30.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在1927年2月12日记录,蒋介石最近禁止上海居民进行反对外国人的
示威游行。1927年3月25日,陈独秀召集500名共产党员在上海湖州会馆举行秘密会议决
定,第三次工人总罢工之后用武力夺回上海所有租界,在两年半之内组建一支5万人的工人
武装。由此可见
A.国共对峙局面不断加剧B.法国租界巡捕房支持蒋介石
C.统一战线面临破裂危机D.右倾机会主义脱离中国实际
31.1955年8月,中央发文指出:必须根据1955年春耕前后分配到乡的粮食定产、定购、定销数字,结合实际情况,由乡人民委员会充分发动群众,深入讨论,划分余粮户、自足户、缺粮户。一次评定全年粮食的产量、交售任务和供应量。中央此举意在
A.推动土地改革深入发展B.保障工业化顺利进行
C.学习苏联计划经济体制D.缓和农村的阶级矛盾
32.在古希腊有关神学的记载中,神往往具有争强好胜的虚荣心、嫉妒心、报复心,会表现出各自的勇敢、胆怯、厚道、奸诈等行为。神也会犯错误甚至犯罪。如神王宙斯的所作所为,就令人认为他实在是一个典型的暴君。这样的记载
A.说明了古希腊神学体系的混乱B.旨在防止希腊走上暴君政治
C.反映出神学中蕴含着人文精神D.折射出民主政治的开放包容
33.下列表格是有关普鲁士和英国关系的内容。这从侧面反映出
A.普鲁士和英国的矛盾日益激化B.英国技术革新引起普鲁士政府注意
C.英国注重维护工业的垄断地位D.发展重工业成为普鲁士的热切期盼
34.1890年,恩格斯指出:“由于德国工人善于利用1866年实行的普选权,党的惊人的成长就以无可争辩的数字展现在全世界面前·······于是国家的手软了。反社会党人法没有了······政府
和统治阶级使尽了一切手段,可是毫无用处,毫无成效,毫无结果。”据此可知
A.德国代议制民主臻于完善B.恩格斯放弃暴力革命的观点
C.无产阶级斗争呈现新特点D.德国资本主义已经穷途末路
35.下图为2001-2016年全球商品贸易占GDP比重示意图。据此可知
A.2008年金融危机波及全球B.经济全球化趋势并非一帆风顺
C.商品输出逐渐被各国抛弃D.世界主要国家均奉行保守主义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
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劳动正义思想,如保障“制民之产”,落实土地“均”“正”,践行“薄其税敛”,重视按“劳”各得其分,尝试“与民分货”,倡导“取于民有制”。保障“制民之产”是抓住了保障劳动正义的根本;落实土地“均”“正”是践行劳动正义的基础;践行“薄其税敛”是落实劳动正义的重要举措;重视按“劳”各得其分是实践劳动正义的中心环节;尝试“与民分货”是推进劳动正义的必要补充;倡导“取于民有制”是改善劳动正义的重要措施
——摘编自刘伟雄、李连根《中国古代劳动正义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材料二 进入阶级社会后,尤其是前现代社会,相比神话英雄、宗教人物、王公贵胃,出现
在艺术作品上的劳动者的形象相对稀少了很多。直到16世纪,在商业发达的北欧,一些
画家不吝创作以劳动者为主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中,劳动者质朴、快乐的形象中不失愚
笨的一面,这是因为当时的艺术家“对乡村农家的态度与莎士比亚相似,习惯拿乡下佬开
心”。到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明确把劳动者当作主要描绘的对象,创作了很多传世的
经典作品。如古斯塔夫·库尔贝1849年创作的《碎石工》、米勒1857年创作的《拾麦穗》
等,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广大劳动者艰苦的劳作状态和艰辛的生活情景,实际上更是对当
时社会制度的批评和拷问。
——摘编自郭广林《浅议近现代绘画与摄影里的劳动者形象》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
伟大事业中用勤劳和汗水、智慧和创造,营造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的社会风尚,
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篇章,涌现出大批劳动模范和鼓舞人心的劳模精神。在新时代,应重
温劳模精神的丰富内涵,继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摘编自储新宇《弘扬伟大劳模精神 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劳动正义思想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艺术界对劳动人民态度的演变趋势并分析
其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的伟大意义。(5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王国维(1877-1927年)研治历史学起始于民国建立之后。他凭借其古文字学、古音
韵学等方面的特长,率先利用罗振玉提供的甲骨文以及其他文献资料,在考订古文献和古代
史实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现实生活中的王国维在民国建立后不肯剪掉头上的辫子,表
明其不承认中华民国而忠于清室的立场,即使清帝逊位被逐出故宫,仍愚忠不改。《殷周制
度论》是王国维的经典论著,叙述了五帝至殷周的历史,注重从地域上加以区别夏商文化略
同之原因,而周代则与之不同之原因。指出:“故而自五帝以来,政治文物所自出之都邑,皆
在东方,惟周独崛起西土”,“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摘编自乔治忠《学界对王国维、钱穆、陈寅恪、雷海宗等史学家的片面赞誉,误导后学》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近代史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加以阐述。(要求:论题
明确、史论结合、赞成或反对材料观点或另有观点均可)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868年,泰国曼谷王朝的朱拉隆功即国王位,进行了长达42年的改革。朱拉隆功首
先逐步废除在泰国已有五百余年历史的奴隶制度。他仿效欧洲,建立了新式法院,制定刑事
法和革新民事法。朱拉隆功在地方上实行三级管理,把地方的封建势力和边远的藩属土邦
都纳入全国的行政系统中。1899年,政府下令废除平民必须编制在一个封建官吏属下的规
定。19世纪末开始的铁路建设事业把各主要产米区连接起来,大米出口成了遥罗最大的收
入来源。以国王为首,暹罗王族和华侨商人将大量金钱投入碾米厂、罐头厂、水泥厂和纺织
厂。改革中,军队受到国王的格外重视,这导致相当长时间内,泰国军人在政界有着极大影
响。朱拉隆功改革取得了成功 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泰国是东南亚国家中唯一没有沦为殖
民地的国家答案微信搜<试卷答案公众号>
——摘编自段立生《泰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泰国朱拉隆功改革与中国戊戌变法相比所呈现的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朱拉隆功改革。(7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中国作为远东唯一战场,青岛商民损失惨重。据1918年青岛商民损失统计结果显
示,共计受损失者1548户,因受枪弹殒命者40人,损失总额计银元19128993.42元。1918
年下半年,青岛总商会应政府要求,缮具商民损失、欠债等材料,作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
表团对德索赔的证据之一。为抗议列强将德国原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团最
终未签署《凡尔赛和约》,因此中国只能在会后与德国就赔偿问题进行双边谈判并获得了数
额尚可的赔偿款。与此同时,青岛总商会不断地向各级政府机关申诉,请求政府拨出部分赔
偿款补偿商民损失。但因中国当时内外交困,政府需款孔亟,总商会人徽言轻,所作种种努
力皆未能奏效,青岛商民未得到任何赔偿。
——摘编自张维缜《一战后中国对德索赔初探-以青岛总商会的活动为中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青岛总商会开启对德索赔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青岛总商会的索赔行动。(9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基辛格,1923年生于德国,1938年随父母迁居组约。1943年他加入美国籍。1954年
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集中研究和评述了欧洲古典均势学说。在1968年的总统竞
选中,基辛格作为民主党候选人鼓吹手曾经把尼克松骂得狗血喷头。但是胜选后的尼克松
看中了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和才能,不计前嫌,聘请基辛格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后又
兼任美国国务卿,此时期基辛格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发挥了中心作用。在任期间,基辛格信奉
均势外交,认为“国际大家庭各成员之间应恰好维持平衡的局面,借以防止任何一个成员变
得十分强大”,主张美国应与中国改善关系,对苏联推行“缓和”战略,从而构筑一个以均势
为基础的稳定的世界和平结构。同时,他对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的缓和也起了重要作
用。基辛格与越南人黎德寿一同为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2019年11月22日,国家
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摘编自(美)杰里米·苏瑞《基辛格传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基辛格的均势外交理论能够深刻影响美国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基辛格的均势外交理论所带来的影响。(9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