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汤姆索亚历险记》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汤姆索亚历险记》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7 19:3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7.《汤姆索亚历险记》
1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汤姆·索亚历险记》
(美)马克·吐温 著
墓地试胆
“鬼屋”寻宝
山洞迷路
山洞迷路
他的这些经历连大人都羡慕不已,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爱冒险的小男孩吧!
1.读出下面词语,把字音读准确。
吹嘘 寡妇 煞白 溺水 衣衫褴褛
lán lǚ
shà
guǎ


一、字词检测

liǎ (俩人)
liǎnɡ (伎俩)
练一练:那俩( liǎ )人的伎俩( liǎnɡ )实在不高明,一下就被识
破了。
.
.
2.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一些人怎样乘着小船打那儿经过,他俩又怎样呼喊他们,告诉他们自己的遭遇。
.
一、字词检测
二、默读课文,梳理人物
默读要求:读懂大意,把人物圈画出来,想一想人物之间的关系。
汤姆
哈克
贝琪
撒切尔法官和太太
波莉姨妈
道格拉斯寡妇
抚养
父母
收养
同 桌
喜 欢
朋 友
知 心
二、默读课文,梳理人物
三、快速浏览,概括情节
浏览要求:用起小标题的方法归纳内容,概括主要情节,在书上做好批注。
三、快速浏览,概括情节
提示:把概括的内容工整地填写在学习单上。
选文内容 概括小标题 人物评价
第1段
陷入悲伤
三、快速浏览,概括情节
选文内容 概括小标题 人物评价
第1段 陷入悲伤
第2-3段 返回镇子
第4段 讲述遇险
第5-15段 看望朋友
三、快速浏览,概括情节
把主要情节概括起来,串联到一起就是文章主要内容,我们试着说一说:
课文讲了当波莉姨妈和撒切尔太太陷入 的时候,汤姆和贝琪 ,汤姆夸张地 ,后来他去 ,从法官口中意外得知洞口被封,乔埃被困洞中。
无比悲伤
安全返回镇子
讲述山洞遇险经过
看望好朋友哈克和贝琪
四、品味精彩,评价人物
1.默读课文,说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
2.在他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其它伙伴的影子吗?
速读小技巧:跳读找重点、批注读品性格、对比读悟写法、质疑读想原因等等。
阅读提示是指导你读懂课文的金钥匙。
1.语言生动,情节跌宕
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人们听见他呼喊孩子,看见她每次抬起头侧耳听上好久,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垂下头去,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波莉姨妈真是高兴到了极点,撒切尔太太也是如此。然而,等派到山洞里的信使把这个喜讯报告给他的丈夫时,快乐才会变得十全十美。
动作神态 细腻传神
大悲大喜 起伏跌宕
2.场面鲜活,轻松幽默
充满戏剧色彩
……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
.
.
.
.
.
.
.
人们叮叮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嘀嘀嗒嗒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声汇成了一片。
人们成群结队地拥向河岸,去迎接那两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车子由欢呼着的村民拉着,簇拥着。前来迎接的人们加入了这只回小镇的队伍,他们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想象丰富 夸张有趣
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最后又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如何在风筝线能达到的情况下顺着那两条通道向前探路,又是怎么去探索第三条通道,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
他又讲述了他怎么回去找贝琪……
他还讲了自己如何费劲口舌说服了贝琪……
3.人物塑造,立体多元
汤姆听说哈克病了,星期五便去看他……
过了星期天,它可以每天去看哈克了……
汤姆从山洞里获救两个星期之后……,汤姆又去看望哈克……
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最后又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如何在风筝线能达到的情况下顺着那两条通道向前探路,又是怎么去探索第三条通道,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
他又讲述了他怎么回去找贝琪……
他还讲了自己如何费劲口舌说服了贝琪……
3.人物塑造,立体多元
汤姆听说哈克病了,星期五便去看他……
过了星期天,它可以每天去看哈克了……
汤姆从山洞里获救两个星期之后……,汤姆又去看望哈克……
聪明
耐心、责任心
关心朋友
虚荣
勇敢
人物形象都是立体、多面的,请把你对汤姆的评价填写在学习单上。
选文内容 概括小标题 人物评价
第1段 陷入悲伤
第2-3段 返回镇子 第4段 讲述遇险 第5-15段 看望朋友 四、交流情节,评价人物
勇敢、聪明、有责任心、关心朋友、虚荣、顽皮……
联系生活,在汤姆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你(他)们有哪些相似之处?快来说一说吧!
作者在序言里写道:
本书所叙述的大多数历险故事都实有其事。其中一两件也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有些孩子还是我小学的同学。哈克这个人物源于生活。汤姆同样如此,只是不单取材于一人,而是集中了我所认识的三个孩子的特点综合而成。
五、质疑激趣,拓展阅读
课文里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奇怪,或者出乎意料、不可思议?
1.汤姆为什么听法官说“洞口封上了”时“脸立刻变得煞白”?
2.汤姆和贝琪被困在山洞里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遇到了哪些危险?
……
大家读一读原著,就能找到答案了!
《汤姆·索亚历险记》除了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更是对19世纪后期美国庸俗的社会制度,落后的教育习惯等进行批判。
《百万英镑》
《汤姆·索亚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
马克·吐温
哈克过惯了自由散漫的流浪生活,突然做了寡妇道格拉斯的养子,成天穿挺括的衣服,学习没完没了的清规戒律,实在令人难熬。一天,哈克失踪了一年多的酒鬼父亲突然出现,强迫儿子乘小船到一个避远林子小屋与他同住。结束循规蹈矩的生活,到林子里捉鱼打猎,自由自在,哈克当然高兴。但是父亲逼他交出与汤姆平分的那笔钱财,喝醉发酒疯时又常常打他,实在令人无法忍受。于是他趁父亲上镇卖木材的机会,先安排了一个自己被杀死,尸体被扔到河里的假象,然后就偷了小筏子,逃到了杰克逊岛上躲了起来。
小岛本荒无人烟,可是他却发现了华森小姐家的黑奴吉姆。吉姆听说小姐要卖他出去,就逃了出来。哈克知道帮助逃跑的黑奴是违法行为。可是两人都是逃亡者,也就同病相怜成了患难之交。他们知道小岛并不安全,就立即动身,乘木筏顺密西西比河漂流,希望逃离蓄奴州。
为了逃避追捕,他们白天躲进岸边的树林,只在夜间出来活动。几经磨难,他们终于漂到一个大河湾,以为到了安全地,上岸一打听,这才知道他们一直在向南而不是向北漂流,所以反而越来越深入蓄奴区。他们无奈,只好听天由命。对他们来说,唯有密西西比河,唯有这小小的木筏,才是自由安全的天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梗概
一天拂晓,有两个被愤怒人群追赶着的人向哈克求救,善良的哈克收留了他们,却很快发现他们是狡猾的骗子“国王”和“公爵”。他们喧宾夺主,控制了木筏,一路上不断招摇撞骗,甚至背着哈克卖掉了吉姆。哈克知道自己孤身一人斗不过两个坏蛋,就偷偷躲过他们,前去费尔普斯农场拯救吉姆。他在那里发现买下吉姆的正是汤姆的姨夫,而且这一家人正在等待汤姆前来作客。所以费尔普斯太太一见哈克,就误认他是侄儿汤姆。机灵的哈克将错就错,索性冒充起汤姆,又赶出去截住汤姆,一起设计救出吉姆。
汤姆热衷冒险,坚持按书上的惊险方式进行营救。他以自己弟弟西德的身份见了姨夫一家,然后悄悄寄出匿名信声称吉姆即将逃跑。
农场里的人于是组织了起来。当吉姆失踪的消息一传开,他们就荷枪实弹地四处追捕。由于他们是真枪真打,所以把帮助吉姆逃跑的哈克和汤姆吓得半死。他们慌了手脚,拼命乱跑,结果汤姆腿上挨了一枪,真正尝到了冒险的滋味。
当他看见人们押回吉姆时,这才透露了事实真相:根据吉姆原主人华森小姐的遗嘱,吉姆早已获得自由。费尔普斯太太热情地提出要收养哈克,但被谢绝。哈克主意已定,要到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去过漂泊不定的自由生活。
通过阅读小说梗概,你了解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了吗?
小说围绕哈克和黑奴吉姆一路惊险的逃亡生活,赞美了他们纯洁的友谊,也揭露了美国当时种族歧视、宗教礼法等丑陋的社会形态。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