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5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50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7 11:2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水浒传》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明清古典小说是中华的一朵奇葩,是继唐诗宋词元曲之后中国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在她长长的人物画廊里,有神仙,有凡人;有才子佳人的辛酸离合,也有忠烈奸佞的殊死搏斗,更有冲天一怒、天地震颤的英雄豪侠、铁血壮士。《水浒传》就是这样一部英雄颂歌

小说文体知识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所以构成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特点
一、故事情节完整
二、人物个性鲜明
三、环境描写逼真
四、主题思想深刻
五、构思角度精巧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

施耐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作家简介
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元末明初人。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为官两年,因不满权贵而弃职,回家闭门写书。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
作品介绍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是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
“官逼民反,替天行道”是主线,歌颂了农民的反抗精神,总结了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
古代小说之最: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最智
施耐庵的《水浒》——最义
吴承恩的《西游记》——最奇
曹雪芹的《红楼梦》——最情
创作背景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宋元时,女真、蒙古贵族先后南侵,广大人民处于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之下。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好理想,寄寓于“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起义英雄形象中。于是关于水浒的故事,便越流传越丰富。作者在表现水浒故事的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成了《水浒传》。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水浒传》中的英雄们大多是被逼上梁山的,而其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就是林冲。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地位不低,又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和美满的家庭,使他对封建统治者和自身的前途抱有幻想。他虽然武艺高强,对“屈沉在小人之下”有满腔怨愤,却也养成逆来顺受、忍辱妥协的性格。像他这样的人是很不容易加入农民起义队伍的,然而他偏偏被逼上梁山。
与课文前后相关的情节: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高俅及手下陆虞候设下一条毒计,让林冲买了一把宝刀,然后高俅命令林冲带宝刀入府,乘机诬陷林冲阴谋行刺,林冲因此被刺配到沧州。在去沧州的路上,押送的公人被陆虞候买通,多次想杀害林冲,幸亏被鲁智深救下,安全来到沧州。以下是课文的情节。后来林冲逃到柴进家里,柴进又把他介绍到梁山,成了农民起义军的一员。
概述故事情节(结构)
林教头酒店遇旧知
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概述故事情节(场面)
林教头酒店遇旧知
市场买尖刀寻仇人
林教头看管草料场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概述故事情节(线索)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线索有单线和双线(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
明线是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
暗线是反动统治者实施陷害林冲的诡计。
情节结构: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沧州遇旧知
2.酒店密谋
3.小二生疑
4.询问实情
5.买刀寻敌
接管草料场
7.草厅交割
9.身寒沽酒
密谋害林冲
山神庙杀敌
10.庙里借宿
11.偶听真相
12.奋起杀敌
思考:这些情节体现林冲怎样的
性格?他的性格有没有变化呢?
8.用心照料
6.重拨差使
1.沧州遇旧
探究人物形象
林冲是《水浒》里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被逼上梁山的典型。在《水浒传》当中是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个艺术形象。他在小说中思想性格的转变刻画的是最细腻和最动人的。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分析:
林冲含冤受屈刺配沧州,邂逅故旧李小二,在情节安排上这部分起什么作用?
 
明确:林冲发配沧州,被派去看管天王堂,一日“闲走间”邂逅曾受他救济过的李小二。李小二遇见林冲,喜出望外,欲报当年救助之恩。这反映出林冲扶危济困,有侠肝义胆,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同时为下文作铺垫。
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性格特点:
忍辱求安、不思反抗
委曲求全
,听天由命
林冲刺配沧州,邂逅李小二,从言谈中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性格特点
刚强正直,强烈的反抗意识
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思考:为什么过了三五日,林冲这么容易熄灭怒火?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陆虞侯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思想?
(1)复仇的念头已经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
(2)危在旦夕,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
性格特点:
安分守己,随遇而安
  ……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门草场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性格特点:
小心谨慎,唯恐出事
高潮
结局
火烧草料场
风雪山神庙
作品为什么详写庙外三人的对话?
明确:这是促使林冲思想性格发生剧变的关键,因此要详写。对以前的情节做了巧妙的补充,并交代了整个阴谋的过程,并由陆谦亲口说出,更能激起林冲的怒火,促使他做出手刃仇敌的壮举。
性格特点:
英勇果敢
愤而抗争
崇尚正义
林冲
武艺高强,扶危济困
正直善良,侠肝义胆
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官)高俅:
抢其妻
远刺配
谋其命
(逼)
(民)林冲:

再忍
复仇
(反)
概括人物性格的方法
1、从情节发展变化中概括人物性格;
2、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等细节描写概括人物性格(正面描写);
3、通过其他人的评价或者作者的评价(侧面描写)概括人物性格;
4、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侧面描写)。
沧州遇旧
陆谦到来
买刀寻仇
不见消耗
接管草料场
亲闻阴谋
雪夜复仇
初步反抗
并不坚决
(急躁刚烈)
(随遇而安)
(奋起反抗)
从情节看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忍无可忍
大惊大怒




忍辱求安
委曲求全
林冲这一文学形象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林冲当时在东京是保卫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有身份,有地位,尚且被逼起来反抗自己的阶级。那么在同样黑暗、腐败的封建社会里,那些被压在最底层的百姓是怎么个活法?那么,走投无路,揭竿而起的人又何止林冲一个?所以我们说,林冲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
这一文学形象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
思考
 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3.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2)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现风土人情
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4)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5)奠定感情基调
6)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做铺垫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往往能够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同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有直接关系,课文中多次写到朔风和大雪,请结合小说中的具体内容,分析小说是如何对风雪进行描写的,其作用又是什么?
探究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提示:
(1)直接描写风雪
(2)侧面描写风雪:
找找本文有几处描写风雪?并思考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风雪(环境描写)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
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那雪正下得紧。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直接描写风雪
侧面描写衬托风雪(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
林冲出了大门“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那北风飞也是的奔到草场门口”……是用人物动作衬托风雪。
侧面描写衬托风雪(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风雪(自然环境)作用
渲染气氛
推动情节
烘托人物
(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烘托出林冲孤独,悲壮,勇敢的英雄形象)
(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
风雪是怎样推动情节发展的


隔门
偷听






草厅

宿
庙中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侯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
2、对草料场的细节描写“将炭火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燃起来……去摸时,火盆内的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出小二为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草场失火是人为的。林冲一盖火盆,二寻火种,说明他细心缜密。
本文还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有什么作用?
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又表明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
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致使陆虞候等人站在庙外边肆无忌惮地言语,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真相,完成性格上的转变。
3、对山神庙的细节描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沧州城东十五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
林冲买酒到山神庙,往东走,陆虞候放火从西面而来,双方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总结全文
主题思想
整个故事情节以林冲思想性格变化为主要线索,林冲的性格表现为由安于现状、委曲求全到丢掉幻想、毅然杀死仇敌,走上反抗道路的变化过程。有力地表现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和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性。突出了“逼上梁山”这个主题,透辟地说明了官逼民反的深刻道理。
线索
主线:是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过程。(一忍再忍,忍无可忍)
副线:是反动统治者设计陷害林冲。(一逼再逼,逼到死地)
总结全文
写作特点
1、情节波澜,起伏有致
2、刻画人物,鲜明生动
3、成功的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
总结全文
漫天风雪,无尽悲伤,
一壶浊酒,十分惆怅。
正义已死,
问苍天,?
路在何方?
熊熊烈火,长天茫茫,
壮士心,英雄泪,空飞扬!
一把刀,
一杆枪,
把江湖走尽,
不再彷徨!?
?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首诗歌吧,也算是对这篇文章,对这个悲剧的英雄人物作一小结:
也曾流泪,凄凄惶惶;??
壮志雄心都付与校马场。
?忍千古奇冤,??
只为那名利红颜?,
怎知我魂断肠??
豪杰聚首,英雄一堂!
从此后,我去也?。
换一方天地,?
轰轰烈烈干一场,
好男儿,?
就应该志四方!
英雄末路怎能安家乐业
世道凄凉何不揭竿而起




金圣叹说《水浒》是:“无美不归绿林,无恶不归朝廷。”梁山泊上的一个个英雄是那样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为了平等和正义,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当我们耳畔再次响起刘欢唱的《好汉歌》时,心中怎能不为顶天立地的英雄也献上一曲赞歌呢?
播放(主题歌)


写一篇文学评论,参考题目:
①林冲思想性格变化浅谈
②“逼上梁山”-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感
③小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景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