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9.2 巴西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9.2 巴西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4-17 14:2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巴西
学科
地理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教材
书名:地理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运用图文资料,说明巴西的人种构成特征,认识种族、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结合图文资料,说明巴西工农工业发展的历程和主要特点,分析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结合资料,说明热带雨林的重要作用,及巴西开发雨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在对雨林保护的措施
重点:分析巴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过程和特点。
认识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面临的问题与相应的保护措施。
难点:分析巴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新课引入
由巴西的第一印象,引入教材的第一句描述。
引入学习情境。
环节一
描述地理位置
【教师活动】呈现教材中的第一句话——拉丁美洲的热带大国——巴西,并展示巴西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引导学生据此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感受范围的辽阔。
【学生活动】读图,认识巴西的范围,描述地理位置。
提高学生读取地图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对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
环节二:
混血种人的社会
【教师活动】由拉丁美洲入手,介绍巴西的殖民历史,并结合巴西的人种构成分布图和卞卡的一家,引导学生认识巴西混血种人社会的基本特点。
【学生活动】读图,思考巴西人种构成的基本特点,感受巴西种族复杂,相互融合的特点。
【教师活动】依次介绍狂欢节、足球文化、桑巴舞等巴西的典型文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融合了哪些不同地域的文化。
【学生活动】阅读资料,思考回答,感受文化的融合。
结合历史,加强学生对混血种人社会形成原因的理解,并通过读图,再次提升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结合资料的阅读,感受文化的融合。
环节三:
发展中的工农业
【教师活动】结合20世纪以前巴西的几种重要农矿产品开发图,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主要农矿产品开发历史,并出示巴西的地形和主要农产品分布图和两个城市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引导学生思考巴西的主要农产品种类、分布和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学生活动】读图了解巴西农矿产品的开发历史,并依据图像分析巴西的主要农产品种类、分布和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认识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教师活动】出示巴西的矿产资源和主要城市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巴西的主要矿产有哪些,并进一步介绍巴西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主要城市。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完成填写表格的活动,明确主要城市的工业部门和附近的矿产资源,感受工业布局的特点。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完成表格,了解巴西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城市,认识巴西工业的主要部门等发展特点。
提高学生阅读地形图和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并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环境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进一步通过读图,全面了解巴西的工农业发展特点,进一步感受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思想。
环节四: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教师活动】由2019年的亚马孙森林大火引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并予以深入讲解。
【学生活动】读图思考,明确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认识到热带雨林的重要作用。
【教师活动】出示巴西热带雨林主要开发方式图,引导学生思考巴西对热带雨林开发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并结合真实照片,引导学生分析这样的开发会带来什么环境问题。
【学生活动】读图,明确巴西对热带雨林的主要开发方式,并结合照片和所学内容,分析热带雨林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教师活动】针对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应当如何保护雨林。再结合巴西的具体做法,引导学生明确保护热带雨林的可行措施,并进一步依托教材活动题,引导学生讨论对热带雨林开发和保护的看法。
【学生活动】结合资料,发表自己的观点,明确热带雨林的有效保护措施。
结合时事新闻,引发学生的兴趣,进入热带雨林的学习,并通过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热带雨林的重要性。
结合图像,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面对现在的开发和出现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感受到保护雨林的迫切需求。
结合资料,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锻炼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并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环节五:
总结归纳
巩固练习
【教师活动】知识梳理,构建知识框架。
【学生活动】听讲思考,理解知识间的结构关联。
【教师活动】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完成并讲解。
【学生活动】阅读资料,完成练习题。
明确知识框架,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认识到人地和谐的重要性。并通过习题,加以落实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