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极地地区
学科 地理 学段:初中 年级 七年级
教材 书名:地理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学会判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
2.运用资料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景观、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3.从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特殊的自然环境等角度,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的意义。
4.认识到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树立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开展极地科考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判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环节1: 点明主题及主要内容 导入:展示南北极景观图片
点明主题:在地球的南北两端有两个环境非常特殊的地区——“极地地区”。
提出问题:
南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殊性?
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有何重要意义?
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极地地区? 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环节2: 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明确位置和范围:
展示地球仪平面图和世界地图,运用地图指出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再展示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讲授读图方法。
提出学习任务:
观察地图,回答关于方向的问题,并描述极地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情况。 明确南、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为分析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做铺垫。通过读图指导和巩固练习,突破难点。
环节3: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 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殊之处:
展示南极气温、降水、大风、地形、自然资源、极昼极夜等相关图文资料,引导学生说出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异同:
展示北极地区相关图文资料,引导学生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异同,简单分析原因。
小结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特殊性 明确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落实重点。
环节4: 极地科考的意义 极地科考的必要性:
展示极地地区主要的科考活动,说明其重要意义。
我国极地科考的基本情况:
结合资料简介我国主要科考站、科考时间等内容。 认识开展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落实重点。
环节5: 极地保护 极地的环境问题:
结合资料说明极地地区的环境问题,如捕杀动物、排放温室气体、污染海洋等。
保护极地的措施:
从国家层面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探讨保护极地的具体措施。 认识到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树立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落实重点。
环节6: 总结提升 利用框图总结要点。
讲评练习题巩固知识。
展示第36次南极科考完成的相关资料,总结提升。 梳理知识,巩固练习,培养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