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整理与回顾(三):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教学目标
1.经历圆的整理与复习过程,提高归纳、整理知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进一步练习圆的面积的有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求圆面积的的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感受数学的实际价值。
3.
培养合作意识、评价意识、自控意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享受自我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阴影部分的面积计算方法
。
教学难点: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圆的特征,周长及面积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一起来解决一些有关阴影部分面积的计算方法,看看自己是否学会了,好吗?(导出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简洁语言揭示本节活动主题,激起学生回顾与整理本单元知识的兴趣与愿望,让学生树立回顾与反思意识。
2.梳理知识:
谈话: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情境图,神舟五号飞船实际降落的范围比预定降落的范围小了多少平方千米?
〔设计意图〕回顾圆面积的计算方法,有利于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另外,通过再入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加深对环形面积的探索和学习。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
巩固新知。
(1)填空:
①在一个周长为
25.12
厘米的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
②大圆半径10
厘米,小圆半径4
厘米,大圆和小圆周长的比是(
),面积的比是(
)。
③圆周长是6.28
分米,那么半圆的周长是(
)分米。
④圆的半径扩大3
倍,面积扩大(
)。
(2)选择: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
)
A、直径
B、半径
C、
直线
②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
)面积最大。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圆
③大圆直径是小圆直径的3
倍,大圆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倍。
A
、3
B、
6
C、9
D、
12
④圆的半径由6
厘米增加到9
厘米,圆的面积增加了(
)平方厘米。
A、9
B、45
C.、45π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在长为
8
厘米,宽为
6
厘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剩下的面积是多少?
(2)在一张边长
6
厘米的正方形纸上剪一个最大的圆后,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一个圆环的外圆半径是7
分米,内圆半径是
4
分米。求
这个圆环的面积?
(4)在一个直径是16
米的圆心花坛周围,
有一条宽为2
米的小路围绕,小路的面积
是多少平方米?
(5)如图,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如图,求这个半圆的周长和阴影部分面积。
(2)从一块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铁皮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块圆形铁皮的面积昰多少平方厘米?剩下的铁皮的面积占原来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要借助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到,在一个正方形里,当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时,画的圆最大。
(3)如图,正方形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1.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对圆的周长、面积和圆阴影部分面积的相关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希望通过今天的练习课,
大
家能进一步正确运用有关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也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像这节课一样这么认真、这么仔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教师结合板书及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梳理总结。
2.为了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老师下面想考一考大家,好不好?(出示当堂达标)
附:当堂达标
一、填空
1.一个圆形桌面的直径是
2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2.已知圆的周长c,求d=(
),求r=(
)。
3.圆的半径扩大2倍,直径就扩大(
)倍,周长就扩大(
)倍,面积就扩大(
)倍。
4.环形面积S=(
)。
5.用圆规画一个周长50.2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尖之间的距离应是(
)厘米,
面积是(
)平方厘米。
6.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4倍,大圆周长是小
圆周长的(
)倍,小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
7.一个半圆的周长是20.56分米,这个半圆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8.在一个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9.用三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其中(
)面积最小,(
)面积最大。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任何圆的圆周率都是π。(
)
(2)半径是
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3)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则两个圆的半径一定相等。(
)
(4)如果一个圆的直径缩小2倍,那么周长也缩小2倍,面积则缩小4倍(
)
三、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板书设计:
d=2r
d直径,r半径,C周长,S面积,π圆周率可取3.14
圆的面积:S=2πr2
圆的周长:C=2πr
=πd
圆环面积:S=πR2-πr2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对第一单元知识内容的回顾和整理,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时,想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是在探究中构建,在应用中发展。
2.注重建构,形成网络。
复习课不应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而应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数学技能。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构建知识体系。本节课教师先引导学生将学过的圆形知识进行梳理,重点加强对相关图形的区别和联系的认识,然后通过交流合作进一步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学得有法。重视整理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比较和提升。
3.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设计的练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练习内容体现层次性、针对性。其中让学生计算光盘的面积、回音壁的周长,水波面积的大小等题目的练习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