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仿真模拟卷(一)【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考试仿真模拟卷(一)【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4-18 10:0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中仿真模拟卷(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合计50分)
1.杂合子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已有15株高茎,第16株豌豆的性状()
A.一定为矮茎
B.一定为高茎
C.是矮茎的可能性大
D.是高茎的可能性大
2、一个卵原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AaBb(A、a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B、b表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成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AB,同时形成的三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
A.都是AB
B.一个是AB、两个是ab
C.都是ab
D.一个是ab、两个是AB
3、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厂??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
D.若F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F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4、已知血友病的致病基因是隐性的,且位于X染色体上,以下不可能发生的是(

A.患血友病的父亲把致病基因传给儿子
B.为血友病携带者的母亲把致病基因传给儿子
C.患血友病的外祖父把致病基因传给外孙
D.为血友病携带者的外祖母把致病基因传给外孙
5、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I末期结束时
B.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两次分裂最终都形成4个成熟的生殖细胞
C.染色单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目不可能同时发生减半
D.减数分裂I和减数分裂I之间都有一个间期
6、遗传因子组合为MmNn的个体自交,后代与亲本遗传因子组合完全相同的有()A.9/16
?B.1/16
C.1/8
D.1/4
7、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女儿,问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男??孩的概率以及白化病的遗传遵循的遗传规律分别是
A、1/4
分离定律
B、3/8
分离定律
C、1/4
自由组合定律
D、3/8
自由组合定律
8、如图是某种生物的精细胞,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类型(黑色??来自父方、白色来自母方)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是A和E以??及C和D
B.这6个精细胞至少来自2个精原细胞,至少来自4个次??级精母细胞
C.精细胞A的一条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时期发生了互换??
D.这6个精细胞中同时含有该生物父方和母方遗传物质的??是细胞A、B、C
9、豌豆中,子叶黄色(Y)和圆粒(R)分别对绿色和皱粒为显??性。现有甲(黄色圆粒)与乙(黄色皱粒)两种豌豆杂交,??子代有四种性状表现,如果让甲自交,乙测交,则它们的后代性状表现之比应分别为??()
A.9:3:3:1及1:1:1:1
B.3:3:1:1及1:1?
C.9:3:3:1及1:1
D.3:1及1:1
10、某男子患红绿色盲,妻子表现正常,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是色盲,对他的子女表型的预测应当是(

A.儿子和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患病,女儿正常
C.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儿子和女儿都有可能患病
11、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研究中正确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
B.操作①叫去雄,时间上要在花粉成熟之前进行,操作过??程中要干净、全部、彻底。操作②叫传粉,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操作后要套上纸袋
C.相对性状明显、自花传粉、繁殖快、子代数量多,都是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D.该实验的亲本中,左边的是父本,右边的是母本
12、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遗传方式为伴Y染色体遗传。??下列关于该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该病的基因只存在于Y染色体上
B.患者的体细胞内都有成对的与该病相关的基因??
C.女性不患该病的原因是女性只有隐性基因??
D.男性患者产生的精子中均含有该病致病基因?
13、某雄性果蝇体内的一个正常细胞中的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正在向细胞两极移动,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能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B.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C.不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
14、某学生用小球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每次分别从工、II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录字母组合,再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的小桶后重复多次。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同学模拟的是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工、II桶内的小球总数可不等
C.从统计数据来看,两个小桶中摸出的D、d数量基本相等
D.重复100次后,统计的DD和Dd组合的概率均约为25%
15、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获得F。让F与双隐性类型进行测交,通过该测交不
能了解到()
A.F的遗传因子组成
B.F产生配子的种类
C.F相关基因的结构
D.F产生配子的比例
16、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
④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17、赫尔希与蔡斯用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保温(侵染)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带有放射性
B.32P标记的T2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时,需要噬菌体携带到细菌体内的酶
C.在此实验中最后获得的子代噬菌体大部分含有放射性
D.离心时间过长或搅拌不充分是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18、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DNA都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基本单位连接而成的单链结构
B.DNA中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
C.DNA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一磷酸一脱氧核糖磷酸一”相连
D.双链DNA的两条链之间总是嘌呤和嘧啶形成碱基对
19、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由于()
A.分子量大
B.主链的稳定性
C.一个DNA中包含的碱基数目很多,以及碱基对的不同排列方式
D.含有氢键
20、1.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23%,其??中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碱基的比例为18%,那么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碱基的比例是
A.28%
B.18%
C、9%
D、5%
21、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发生DNA复制
B.DNA复制结束时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
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旋后,才开始复制
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
子链
22、用32P标记了果蝇体细胞(含8条染色体)的双链DNA分子,再将这些细胞转人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前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A.前期8和8,后期16和8
B.前期8和4,后期16和8
C.前期8和8,后期16和4
D.前期8和4,后期16和4
23.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分裂期和减数分裂过程中进行复制
B.全部解旋之后才开始碱基配对
C.复制后每个新DNA分子含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
D.复制的场所是细胞核和核糖体
24.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核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B.DNA上的片段都是有遗传效应的基因
C.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D.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在双螺旋结构的外侧
25、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大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
B.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C.基因是遗传的一个基本功能单位,其化学本质是核酸
D.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二、非选择题
26、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母本是___.
(2)操作①叫___,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___之前进行.
(3)操作②叫___,此项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___,其目的是___.
(4)若P皆为纯合体,让F1代进行自交所得F2的性状中,高茎与矮茎之比为___,F2代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有___,且比值为___.
27、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独立遗传。用纯种黄色皱粒豌豆和纯种绿色圆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产生F,再让F自交产生F。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都是
(填“纯合子”或“杂合子”)若让两株具有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应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其目的是
,然后进行人工异花传粉,在此过程中需要两次套上纸袋,其目的都是
,豌豆种子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
(2)亲本绿色圆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F的性状表现为
,F2黄色皱粒豌豆中杂合子占
(3)F2中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占
F2中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中纯合子占
28、如图所示,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紫花和白花的基因型分别有
种。
(2)基因型为DdRr的植株自交,后代中蓝花出现的概率是
基因型为DdRr的植株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是
(3)基因型为Ddrr与ddRr的植株杂交,后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4)基因型为DdRr与ddRr的植株杂交,后代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植株占
29、如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
的,其内的营养成分
(填“含有”或“不含有”)32P。
(2)对下列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
①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
②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
(3)请你设计一个给T2噬菌体标记上32P的实验步骤:
答案详解
1、D
2、B
解析:减数分裂I完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第一)极体,这两个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具有互补性??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AB,与卵细胞来源于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第二)极体的染色体组成也是AB,而经过减数分裂I由(第一)极??体形成的另外两个(第二)极体的染色体组成都是ab。
3、C
解析:“假说一演绎法”中的“演绎”是根据假说进行??的推理过程,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过程中的演绎过程是??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的过程
4、A
5、A
解析:在减数分裂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I末期结束时,A项正确;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成熟的生殖细胞,B项错误;若存在染色单体,则核DNA??分子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相同,在减数分裂I末期结束时,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目都会减半,C项错误;减数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或间期时间很短,且染色体不再复制,D项错误。
6、D
解析:将两对基因分别计算:Mm×Mm后代会出现1/4MM,
1/2Mm,
1/4mm;Nn×Nn后代会出现1/4NN,
1/2Nn,
1/4nn;后代出现MmNn的概率为1/2×1/2=1/4
7、B
解析:已知白化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该夫妇表现正常,子代患白化病,说明该夫妇均是杂合子,白化病患者为隐性纯合子,该夫妇的后代表现正常的概率为3/4,
其中男孩:女孩=1:1,故生一正常男孩的概率为3/8.
8、D
解析:据图分析,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是A和E以及C和D,A正确;据图分析,这6个精细胞至少来自2个精原细胞(A、E、F来自一个精原细胞,B、C、D来自一个精原细胞),至少来自4个次级精母细胞(A和E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C和D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B和F分别来自两个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由图可知A中的那条长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互换,未互换前的染色体与E中的那条长的染色体相同,C正确;同时含有来自母方和父方染色体的,即精细胞内含有“一黑一白”两条染色体的是A、EF,含有来自父方和母方的遗传物质的为A、B、C、E、F,故D错误。
9、C
解析:由题意可知,甲与乙杂交子代有四种性状表现,则依据分离定律,甲(黄)X乙(黄),后代存在两种性状表现,即黄与绿,则甲、乙关于子叶颜色的基因型分别为Yy、Yy;甲(圆)X乙(皱)杂交,后代存在两种性状表现,则甲、乙关于种子形状的基因型分别为Rr、rr,故甲基因型为YyRr,乙基因型为Yyrr。甲自交、乙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比例分别为9:3:3:1及1:1。
10、D
解析:该男性红绿色盲(相关基因用B、b表示)患者的??基因型为XbY,其岳父表现正常,基因型为XBY,岳母是?色盲,基因型为XbXb,则其妻子的基因型为XBXb。??XBXb
X
XbY,则其子代基因型为XBXb(女性携带者).??XbXb(女性色盲)、XBY(男性正常)、XbY(男性色盲),故该?男子的儿子和女儿都有可能患病。
11、D左边去雄保留雌蕊,所以是母本,右边提供花粉,所以是父本,D错误。
12、A
解析:控制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只存在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基因,A正确、B??错误;女性不患该病的原因是女性不含Y染色体,??C错误;男性患者产生的精子中有一半含有该病致??病基因,D错误。
13、D
14、D
解析:ⅠⅡ小桶中各有D、d两种配子,所以该同学模拟的是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A正确。因为杂合子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1,所以每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在自然界中同种生物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往往不相等,一般都是雄配子远多于雌配子,故工、II桶内的小球总数可不等,B正确。由于每次分别从I、I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而小桶中D:d=1:1,所以两个小桶中摸出的D、d数量基本相等,C正确。该同学实验重复100次后,由于每次分别从I、II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所以Dd组合的概率约为1/2×1/2+1/2×1/2=1/2
15、C
测交不能了解基因结构
16、.C
解析: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
17、A
解析: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就会从细菌中释放出来,使上清液带有放射性,而侵染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DNA没有进入细菌,也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A正确。P标记的T2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时,所需的酶来自细菌,B错误。在此实验中最后获得的子代噬菌体只有小部分含有放射性,C错误。本实验中标记的是DNA,离心时间过长或搅拌不充分不是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D错误。
18、D
解析:DNA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基本单位连接而??成的双链结构,A错误。DNA每条链5'端游离的磷酸只连??接一个脱氧核糖,其余磷酸连接着两个脱氧核糖,磷酸不与??碱基直接相连,B错误。DNA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一脱氧核糖一”相连,C错误。DNA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可??见两条链之间总是嘌呤与嘧啶形成碱基对,D正确。
19、C
20、A
解析:两条链含有的碱基总数相等,一个DNA分子??中,两条链含有的A(腺嘌呤)的和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比例为23%,则A占DNA分子一条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为46%。已知一条链中A占该链碱基的比例??为18%,那么另一条链中A占该链碱基的比例是46%一??18%=28%
21、A
解析: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A正确。DNA复制结束时,DNA分子数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加倍,B错误。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C错误。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D错误。
22、A
解析: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数不变,仍为8条;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16条。由于??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经过一次细胞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其每条染色体上的DNA一条链含P标记??另一条链不含P标记(如图1)。第二次细胞分裂时,经过??DNA复制,每条染色体上有一条DNA单链含P标记(如??图2),故前期有8条染色体含32P标记;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其中一条??含P标记,另一条不含P标记(如图2),故后期有8条染??色体含P标记,8条染色体不含2P标记。综上可知,正确??答案为A。
23、C
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的特点之一是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复制后每个新DNA分子含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复制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DNA的复制。
24、A
解析:在细胞核中,基因存在于染色体的DNA上,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A正确。基因通常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但DNA上的片段不都是有??遗传效应的基因,B错误。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C错误。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在双螺??基旋结构的内侧,外侧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的基本骨架,D错误。
25、C
解析::细胞中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A错误。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立的,但基因不都是成对存在的,如男性体细胞中的色盲基因不成对存在,B错误。基因的化学本质是核酸??(DNA或RNA),C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6、(1)矮茎豌豆
高茎豌豆

(2)去雄
自然授粉
(3)人工传粉
套袋处理
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
(4)3:1
DD、Dd、dd
1:2:1
解析:(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父本矮茎植株是提供花粉的植株,即矮茎豌豆;母本是接受花粉的植株,即高茎植株.
(2)根据图示可知操作①是去雄,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自然授粉之前进行.
(3)操作②是人工传粉,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套袋处理,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
(4)若亲本皆为纯合子,则F1为杂合子(基因型为Dd),F1自交,F2代会出现性状分离;F2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高茎):Dd高茎):dd(矮茎)=1:2:1,性状分离比为高茎(D_):矮茎(dd)=3:1.
27、4
AaBb
AaBB
AABb
AABB
解析: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代有9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和AABB的植株都含有A和B,它们都开紫花,开紫花的性状表现比例为3/4(A_)×3/4(B_)=9/16,其余的开白花,同理可推至他亲代的基因型。
28、(1)4
1(2)9/16
蓝花:紫花:白花=1:2:1
(3)3/4
(4)1/2
解析: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可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题图显示,基因??D能控制酶D的合成,酶D能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紫色物?质1。基因R能控制酶R的合成,酶R能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紫色物质2。两种紫色物质同时存在时可形成蓝色??物质。因此,蓝花的基因型为D_R_,紫花的基因型??为D_rr.ddR_,白花的基因型为ddrr。(1)紫花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为DDrr、Ddrr.ddRR、ddRr。白花的基因型??有1种:ddrr。
(2)基因型为DdRr的植株自交,后代中蓝花(D_R_)出现的概率是一人9/16基因型为DdRr??的植株与基因型为ddrr的植株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是蓝花(DdRr):紫花(Ddrr+ddRr):白花(ddrr)=1:?2:1。
(3)基因型为Ddrr与ddRr的植株杂交,后代中纯合子ddrr所占的比例为1/4,则杂合子所占3/4
(4)基因型为DdRr与ddRr的植株杂交,??后代中与亲本DdRr、ddRr基因型相同的植株分别占??1/4、1/4,则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植株占1/2.
29、30.(1)大肠杆菌不含有
(2)①没有侵入大肠杆菌
②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
(3)在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32P标记的噬菌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