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第八章统计的简单应用全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第八章统计的简单应用全章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2-25 19:2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8.1课题:货比三家
目的要求:
1.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数据,感受针对相同的数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可能会给人造成的误导;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统计的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举例体会媒体数据对我们的重要性,并且经历查询数据作决策的过程,体会媒体是获取数据得重要渠道。其中要能够认识到来自媒体的信息也不完全可信的。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设计:
一、情景创设
问题1:在实际生活中,为了对某个问题作出决策,我们必须寻求解决问题所需得数据,你知道获取数据有哪些方法吗?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常用收集数据的方法有:民意调查、实地调查、媒体查询)
问题2:从不同的渠道获取的同一个问题的数据(信息)一定相同吗?这些数据(信息)一定准确吗?为什么?
(从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个问题的数据(信息)不一定相同,也不一定准确。因为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不同方式、不同的立场看待同一个问题,结果肯定是不同的。)
问题3: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处理媒体中提供的数据(信息)的?
二、探究活动
小明家准备购买一台冰箱,在选择A、B、C三种品牌时,全家意见发生了分歧。小明的父母收集了这三种品牌冰箱的销售资料,但数据的处理上感到十分为难。
小明通过互联网收集到A品牌、B品牌和C品牌冰箱的有关销售数据如下:
冰箱销售量(单位:万台)
  A品牌 B品牌 C品牌
2002年 58 389 208
2003年 92 353 244
2004年 135 319 265
2005年 187 266 280
2006年 249 217 289
2007年第一季度 72 52 73
将上述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如下:
应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小明认为,从这三种品牌的不同年份的月平均销售量变化趋势来看,A品牌冰箱越来越畅销,应选择A品牌冰箱。
问题4:你同意小明的意见吗?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品牌的冰箱,为什么?
(不同意,应该选择C品牌的冰箱。因为C品牌的冰箱的销售量在逐年上升,且市场占有率和销售总量都大于A品牌的冰箱。)
媒体中的数据很多,但出现在媒体中的信息不一定都是可靠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所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解决我们所关注的问题。
三、例题教学
例1.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新闻,标题为“保健食品合格率80%”,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这则新闻是否说明市面上所有的保健食品中恰好有20%为不合格产品?
(2)你认为这则消息来源于普查,还是抽样调查?为什么?
(3)如果已知在这次质量监督中各项指标合格的商品有92种,你能算出共有多少种保健食品接受了检查吗?
点拨:分析媒体数据信息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的来源是否具有可靠性;(2)数据是否与实际相符,通常根据常识去判断;(3)数据的表达含义是否清楚;(4)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
解答:(1)不能说明;(2)抽样调查,因为普查很难实现;(3)92÷80%=115(种)
点评:广告中很多语言是不符合规范的省略语言,由于信息的来源很难确认,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很慎重的调查,才能作出结论。
例2.学校举行秋季田径运动会,体艺办的老师通过电视里的天气预报了解第二天的天气情况,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说,我市范围的天气是“阴”,省气象台的天气预报说,我市的天气情况是“阴,局部地区有小雨”,而扬州气象台的天气预报说,我市的天气情况是“有小到中雨”。综合三个气象部门的预报,你怎样判断我市第二天的天气情况?
点拨:综合分析三个气象台的预报结果,判断扬州气象台的预报是可信的。
解答:首先,应该认为三个气象台的预报是不矛盾的。我国地域辽阔,对一个较大范围进行天气预报,不可能说得很具体,特别是对于一些小范围的特殊情况,更不可能进行详细的预报,随着预报范围的逐渐缩小,预报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将会逐渐提高。因此,应该认为我市第二天“有小到中雨”的可能性比较大。
例3.谈谈你看了下面这些信息之后的想法:
(1)一项网上调查表明69%的人了解无线网络知识;
(2)一项网上调查显示:硕士的年薪平均数要高于博士的年薪的平均数,说明社会经济对于学术性专门人才的需求有所下降(参与调查者的主要行业分布为计算机、电信、电子);(3)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员平均每年进行商务旅行1~3次(数据来源于某商务杂志的调查,该杂志的参与调查者中有80%处于企业领导层);
(4)据央视调查,2006年春节晚会的收视率达到96%。但图中所示的一项网上调查的数据却不尽相同。
点拨:根据你所了解的事实对这些信息进行判断。
解答:(1)这个比例可能偏高了,因为选取的样本缺乏代表性;
(2)样本缺乏代表性,几个行业的情况不能说明整个社会经济的需求;
(3)样本缺乏代表性,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员中更多的处于非领导层;
(4)选取的样本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例4.“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中浙江省有7个城市,图①、图②分别表示2006年这7个城市GDP(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和增长速度,则对嘉兴经济的评价错误的是( )
A:GDP总量列第五位; B:GDP总量超过平均值;
C:经济增长速度列第二位; D: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平均值。
点拨:利用两个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通过计算、比较,得到结果。
解答:B
图①:七个城市GDP的总量
图②:七个城市GDP的增长速度
四、练习巩固
教材:P.68~69
五、反思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想法和收获?与大家交流。
数据的获取可以是多渠道的,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有用的信息,然而获得的信息有时不一定是准确可信的,因此我们必须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形成对客观现象(事情)理性的、正确的认识,正所谓的“货比三家不吃亏”。
六、作业
见作业纸
第2课时 8.2课题:中学生视力情况调查(1)
目的要求:
1.经历中学生视力调查的过程,体验收集、观察、分析数据,感受数据整理、的表达的方式,进一步发展统计的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实践体会数据对我们的重要性,并且经历查询数据作决策的过程,其中要能够认识到不同的调查方法收集到的数据是不一样的,从而学会正确地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设计:
一、情景创设
一天,爸爸叫儿子去买一盒火柴。临出门前,爸爸嘱咐儿子要买能划燃的火柴。儿子拿着钱出门了,过了好一会儿,儿子才回到家。
“火柴能划燃吗?”爸爸问。
“都能划燃。”
“你这么肯定?”
儿子递过一盒划过的火柴,兴奋地说:“我每根都试过啦。”
问: 在这则笑话中,儿子采用的是什么调查方式?
这种调查方式好不好?还可采用什么方法调查?
二、思考与探索:
调查、收集数据,应先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通常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和问题。
看电视是影响视力的一个因素,怎样针对这个因素设计调查的问题呢?
【问题讨论】:
问题:
为了了解我市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提出保护视力的建议,我市准备对中小学生进行视力调查.那么如何调查呢
由于我市中小学生很多,如果采用全面调查既费时又费力。你能找出既省时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问:下面设计的三个问题,哪个更合适呢?
(1)你每天看电视吗?
(2)你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
A、不超过半小时;
B、0.5~1小时;
C、1小时以上。
(3)你平均每天看电视多长时间?
【教师总结】:
一般地,设计问题应简单明确,提出的问题不能带着个人观点,供选择的答案应尽可能全面。
【问题探究】
影响视力的还有哪些?针对这些因素你如何设计问题呢?
以中学生视力情况调查为例,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
问卷编号: 年 月 日
调查目的 了解中学生的视力情况,提出保护视力的建议
调查对象 年级 姓名 性别
调查内容 视力 左眼 矫正视力 左眼
右眼 右眼
影响视力的因素和问题 影响视力的因素 调查的问题
保护视力的建议
说明:视力不良的标准为视力低于5.0
三、练习:
1、以“你是否躺着看书”为题,设计调查问卷。
2、以“你最喜爱的球类运动”为题,对全县中学生进行调查,请你设计一个调查方案。
第3课时 8.2课题:中学生视力情况调查(2)
目的要求:
1.经历中学生视力调查的过程,体验收集、观察、分析数据,感受数据整理、的表达的方式,进一步发展统计的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实践体会数据对我们的重要性,并且经历查询数据作决策的过程,其中要能够认识到不同的调查方法收集到的数据是不一样的,从而学会正确地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设计:
一、中学生视力情况调查:
1.设计调查问卷
如果为了获得我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的数据,找出保护视力的措施,我们采用问卷调查,那么调查问卷中应包括哪些问题?
设计调查问卷应注意:
(1)提问不能涉及提问者个人的观点;
(2)不要提问人们不愿回答的问题;
(3)提供选择的答案进可能全面
(4)问题应简明
(5)问卷应简洁
中小学视力调查问卷 __年__月__日
调查目的 了解中学生的视力情况,提出保护视力的建议
调查对象 年级 姓名 性别
调查内容 视力 左眼 矫正视力 左眼
右眼 右眼
影响视力的因素和问题 影响视力的因素 调查的问题
学习使用的灯具( )A、日光灯 B、白炽灯 C、节能灯 D、其他看书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 )A、很近 (小于20cm) B 、适中30cm左右)是否躺着看书( )A、经常 B、很少 C、从不平均每天看电视用时间大约是( )平均每天使用电脑的时间大约是( ) 你认为造成视力不良的原因有哪些?
说明:视力不良的标准为视力低于5.0
2.收集数据
  全班分成三个大组: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
高中组分成六个小组(二人一组)分别调查两所高中的每个年级的学生,
初中组分9个小组(二人一组),三所学校每个年级一个小组。
小学组分24个小组,四所学校每个年级一个小组。
各小组各采用不同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3.中小学生视力调查统计表
思考:
1.你能从表中的数据获取哪些信息
学段 人数 视力不良学生人数 视力不良率(%)
男 女 合计
小学 300 27 33 60 20%
初中 300 65 79 144 48%
高中 300 103 110 213 71%
2.为了比较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视力情况,你能根据上表画出统计图来更直观地反映数据信息的变化情况吗
3、描述数据。
①学生交流各自数据,画出高中、初中、小学学生视力条形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
②根据活动统计的数据,画出城市中小学生和农村中小学生的视力统计图。
小结
1.条形图: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据。
2.扇形图: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3.折线图: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5.分析结论
 通过观察表格、折线图,讨论:
(1)高中、初中、小学的视力情况各如何?
(2)城区、农村学生的视力情况各如何?
(3)男生、女生视力不良情况及其所占比例如何?
(4)使用电脑时间长短对视力的影响如何?
6.得出结论
(1)高、初、小随年级升高,学生视力不 良率也升高。
(2)城区的比农村学生视力不良率高;
(3)看电视,用电脑时间长影响学生视力。
(4)全市的视力情况
二、形成概念:
1.抽样调查:
采用调查部分对象的方式来收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整体的情况,叫做抽样调查.
2.总体:
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3.个体:
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4.样本:
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 一个样本.
5.样本容量:
样本的个数.
三、小结:
抽样调查的优点与不足:
优点:具有调查的范围小、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
缺点:不如全面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精确,得到的只是估计值
需注意的问题:
(1)当调查的对象个数较少,调查容易进行时,我们一般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进行。
(2)当调查的结果对调查对象具有破坏性时, 或者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性时,我们通常采
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3)当调查对象的个数较多,调查不易进行时,我们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4)当调查的结果有特别要求时,或调查的结果有特殊意义时,如国家的人口普查,我们仍须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进行。
注意:在抽样调查中抽取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
四、例题:
例题1.要调查下面几个问题,你认为应该作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
(1)要调查市场上某种食品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2)检测某城市的空气质量。
(3)调查一个村子所有家庭的收入。
(4)调查某厂生产的烟花爆竹的质量情况。
例题2.请指出下列抽样调查的总体、样本和个体。
(1)为了检查一批保险丝的安全性,从成品中随机抽取10根进行实验。
(2)为了解我国职工的收入情况,对我国不同省市、不同工种的10000名职工的收入进行调查。
例题3.为了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了10台进行试验,对于这个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每台电视机的使用寿命是个体
(B) 一批电视机是总体
(C) 10台电视机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 10台是样本容量
例题4. 2003年某区有15000名学生参加中考,为了考察他们的数学考试情况,评卷人从中抽取了8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那么下列四个判断正确的是 ( )
(A)每名考生是个体
(B)这15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
(C)8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这是属于全面调查
五、你能谈谈这堂课的收获吗?
1、你能举一个抽样调查的例子并能说出总体和样本分别是什么吗?
2、利用抽样调查进行调查的好处是什么?
3、用样本的特征来估计总体有哪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