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4-17 18:5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科目 数学
备课人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六年级上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周长计算,并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也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 学

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周长的含义,掌握求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2.通过测量圆的周长、探索圆周率、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培养探究能力及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3.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
教学准备 1.学生每组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纸片、直尺、线绳。
2.师准备课件、题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引出问题。 课件展示新龟兔赛跑的插图。
1、以前龟兔赛跑是比谁跑的快,这个新龟兔赛跑是比什么呢?
2、请同学们想一想要求他们跑的路程有多远,实际就是求什么?
小结:正方形的周长我们能算出来,那圆的周长是多少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出示课题:圆的周长。 看课件展示的图片
回答新龟兔赛比的是谁跑的路程长。
就是求长方形何圆形的周长。
通过图片和问题来导入今天的课程,采用多媒体结合的方式,营造了教学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初步理解圆的周长 1、学习圆周长的意义。
(1)看一看:观察屏幕上的圆,想一想什么是圆的周长。
(2)摸一摸: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摸一摸,指出这个圆形纸片的周长。
小结:围成圆的封闭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小组合作,测量圆的周长 1、学生描圆的周长,并用摸一摸圆纸片的周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初步理解圆的周长 师:我们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些圆形物体,如硬币、圆形纸片等,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测出它们的周长?(小组合作活动)
师:同学们想出了多种方法,都是把曲线转化成了直线,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思想方法。
师:是不是所有圆的周长都能用我们刚才的那些方法来测量呢?课件演示课始的情境。
2、小组四人一组用准备的工具测量出圆纸片的周长并完成活动记录单的第1题。
3、小结:看来,用滚动法、绕绳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发现求圆的周长的一般方法吗?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的方法总结出这些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还要继续探究。
三、探究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1、明确探究目的。
师:我们知道圆有大小,圆的周长也有长短,猜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同学们认为圆的周长与直径和半径的长短有关,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1、学生通过课件展示观察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探究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2、小组合作测量、计算。
3、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观察表中数据,有什么发现。
2、小组内四人一起计算出测量的圆纸片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完成活动记录单的第2题。
3、总结: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实验证明,圆不论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四、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1、揭示圆周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师:我们知道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只取它的近似值,一般保留两位小数。(π≈3.14)
2、推导计算周长的公式。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C=πd或C=2πr
学生观察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学生自己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周长的计算公式更能理解圆的周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五、总结。
新龟兔赛跑到底是谁赢了呢? 学生根据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快速的算出了还是乌龟赢了。 让学生会运用周长公式。
六、巩固训练。
完成题单上的闯关训练。(尽量多闯几关) 学生找出解题思路并完成闯关任务。 巩固知识点并进行强化训练
七、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π
C=πd
或C=2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