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2
0
1
4
第二单元世界文化的多元传统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基础知识巩固一、古代西亚文化
1.楔形文字
(1)形成:苏美尔人用前火的芦苇杆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个个笔画,每个笔画看起来都像楔子,因此,由这些笔画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2)地位: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史料探究一
材料一
17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在两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发现了许多刻有符号的泥版。有人认为这是虫子爬过的遗迹,有人认为是古人的文字。欧洲学者展开了长期、艰苦的破译工作,考证出它是一种古老文字——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的发明者是哪一古老居民?为什么楔形文字的书写材料是泥土?
答案:
苏美尔人。楔形文字是用削尖的木棍压在潮湿的泥版上“写”成的,泥版晾干后成为泥版文书,便于保存。
史料探究二
材料二
正当人们在这片广阔的两河流域上定居、繁衍生息的时候,在这些条件优越的地区以外,土壤不那么丰腴而且更容易受季节改变影响的地方,正在出现的是另外一种类型的、人口虽少却更有活力的民族——原始游牧民族。游牧者不可避免地会和定居者发生冲突。
——H·G·韦尔斯《世界史纲》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为什么说“游牧者不可避免地会和定居者发生冲突”?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后,是怎样加强该地区统治的?
史料探究二
答案:适合于定居生活的古代两河流域对于游牧民族有极强的吸引力。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史料探究三
材料三
第一九六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第二〇〇条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第二〇五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三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是怎样的一部法典?
答案:法典体现了在同等级的公民中实行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对等原则,在不同等级中维护高等级的利益。
基础知识巩固一、古代西亚文化
2.文学:《吉尔伽美什》
(1)地位: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2)内容:史诗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古尔伽美什的活动,中间穿插大量神话故事,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人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3.建筑艺术
(1)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王官,守护王宫大门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2)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多幅雕刻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基础知识巩固一、古代西亚文化
4.法典:最著名的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城历史的重要资料。
人首飞牛石雕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基础知识巩固二、古代埃及文化
1.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这种文字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在此期间,象形文字经历了多种变化,总的趋势是简化。
史料探究一
材料一
汉字“马”的演变过程:
材料二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象形文字书写系统(也称中文)。汉字亦名列世上最古老并是唯一流传至今的象形文字,可追溯到4000年以上,汉字也被日文与朝鲜文,以及古代越南文等亚洲多国语言使用。
根据2005年世界主要语言实力调查报告,汉语排名世界第二。如今,
史料探究一
中国在国外推广汉语的“孔子学院”发展很快。简体中文全面取代繁体中文作为中文交流文字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繁体中文将定位于传统文化或艺术的层面保留下来。如今,简繁之争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民众反应也不一而同,但持简体中文这一进步观点占绝大多数。
材料三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
史料探究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并指出其演变的特点。
(2)汉语排名语言实力世界第二的原因是什么?
(3)请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书法的特点。
史料探究一
(1)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演变特点:由繁到简,保留象形文字的某些特点。
(2)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外开放与交流的发展;孔子学院等文化机构的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四大家,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基础知识巩固二、古代埃及文化
2.文学:古代埃及人创作出丰富的文学作品,如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3.建筑和艺术:受到宗教较大影响
(1)埃及人把大量精力和财富用在理葬死者上,给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随葬品。
基础知识巩固二、古代埃及文化
(2)为求得来世的好生活,法老们还修建了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祭司们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法老则赐予神庙大量财富。有些神庙富甲一方,势力强大。
基础知识巩固二、古代埃及文化
4.科学技术
(1)古代埃及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
(2)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多有建树。波斯帝国宫延中,就有许多埃及医生。
史料探究一
材料一拿破仑除了将解释古代象形文字的科学家和制定把地中海和红海连接起来的计划的工程师带到埃及外,还给埃及带来了第一台印刷机。
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给埃及带来了第一台印刷机”这句话?这对埃及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理解:给埃及带来了先进的文明和技术。影响:冲击了落后的埃及社会;有利于埃及社会的近代化。
史料探究二
材料二穆罕默德·阿里的历史意义在于他是第一个意识到西方技术的意义并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的中东的统治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穆罕默德·阿里是怎样“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的。有什么局限性?
答案:利用:发展机器工业,创办近代工厂;发展军事力量,创办近代军队。
局限性:没有进行全面改革;在发展工业方面面临资金匮乏、管理不善的问题;发展军事是为了侵略扩张。
基础知识巩固三、阿拉伯文化
1.文学
(1)“悬诗”:阿拉伯丰岛统一之前,阿拉伯各部落就经常派人到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用金水书写,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
(2)《天方夜谭》
①内容:散文故事集《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包含着来自波斯、埃及和伊拉克等地的民间故事,通过王后讲故事的形式串联在一起。
②影响:《天方夜谭》在中国广泛流传。在西欧,但丁的《神曲》、萨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
基础知识巩固三、阿拉伯文化
2.科学
(1)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附有800多个实例,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2)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3)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是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基础知识巩固三、阿拉伯文化
(4)印度的数字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拓展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均出自《天方夜谭》。高尔基评价《天方夜谭》“在民间文学的宏伟巨著中是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阿拉伯人将古希腊、罗马等地区的文化典籍翻译为阿拉伯语,并加以传播,同时将中国和其他一些东方国家的文化传到欧洲,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桥梁的作用。
课后练习
阿拉伯半岛统一前,阿拉伯人每年要到麦加附近举行赛诗会,诗人朗诵自己的作品,获胜的诗用金水抄写在麻布上,挂到古庙的墙上,宛如一串明珠挂在脖子上,人们称之为“悬诗”。下列有关“悬诗”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主要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的社会生活状况
B.体现了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的文化桥梁
C.包含着来自波斯、埃及和伊拉克的故事
D.对后世西欧文艺复兴的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课后练习
答案:
A
解析:“悬诗”主要是阿拉伯半岛统一前,阿拉伯各部落贵族文学家赛诗的结果,其内容主要反映的是阿拉伯各部落贵族的社会生活状况,故A项正确。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阿拉伯半岛统一前”,当时阿拉伯还没有控制埃及、伊拉克等地区,也没有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故B、C两项错误;D项是《天方夜谭》对后世的影响,故错误。
课后练习
作为埃及最大的神庙,卡尔纳克神庙给人的感觉就是夸张,且不说塔门巨大而厚重,雕像高大而挺拔,就连多柱式大厅中的134根圆柱子,每根“盛开”的莲花大圆柱顶可以站立100余人。最神奇的要数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方尖碑,高30米,重320吨。这说明( )
A.古埃及统治深受宗教影响
B.神庙富甲一方,势力强大
C.古埃及人以此宣扬来世说
D.豪华的陵墓建筑备受欢迎
课后练习
答案:
A
解析:从题干中可看出卡尔纳克神庙给人以高大夸张的感觉,尤其是女法老的方尖碑更为厚重高大,这些均可以说明古代埃及以法老为代表的统治者通过宏伟的神庙建筑加强神学统治,故A项正确。从题干中无法看出神庙势力强大,故B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来世说,故C项错误;神庙不属于陵墓建筑,故D项错误。
课后练习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阿拉伯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和创新。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希腊诸地的文化,都在阿拉伯帝国时代得到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上自哈里发,下至平民,所有的人仿佛忽然间变成学生或文学的奖励者。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
课后练习
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给发奋的学生们,并且孜孜不倦地编辑许多典籍,其卷帙之伟大,与内容之丰富,不亚于现代的百科全书,而其对于现代科学的贡献,远非一般人的想象所及。
——摘编自郭应德《阿拉伯中古史简编》
根据材料一、二,谈谈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特点及其繁荣的原因。
课后练习
(1)特点:将东西方文化进行兼容并包,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宗教传统,创造出独特的阿拉伯文化。
原因:地处东西方的传统商路的中心;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及疆域的扩大;阿拉伯帝国统治者及民众的好学精神及知识创造等。
谢谢第二单元世界文化的多元传统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学习目标
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是最著名的法典
掌握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基础巩固
知识点一、古代西亚文化
1.楔形文字
(1)形成:苏美尔人用前火的芦苇杆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个个笔画,每个笔画看起来都像楔子,因此,由这些笔画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2)地位: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字,
2.文学:《吉尔伽美什》
(1)地位: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2)内容:史诗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古尔伽美什的活动,中间穿插大量神话故事,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人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3.建筑艺术
(1)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王官,守护王宫大门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2)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多幅雕刻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4.法典:最著名的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城历史的重要资料。
知识点二、古代埃及文化
1.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这种文字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在此期间,象形文字经历了多种变化,总的趋势是简化。
2.文学:古代埃及人创作出丰富的文学作品,如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3.建筑和艺术:受到宗教较大影响
(1)埃及人把大量精力和财富用在理葬死者上,给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随葬品。
(2)为求得来世的好生活,法老们还修建了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祭司们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法老则赐予神庙大量财富。有些神庙富甲一方,势力强大。
4.科学技术
(1)古代埃及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
(2)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多有建树。波斯帝国宫延中,就有许多埃及医生。
知识点三、阿拉伯文化
1.文学
(1)“悬诗”:阿拉伯丰岛统一之前,阿拉伯各部落就经常派人到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用金水书写,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
(2)《天方夜谭》
①内容:散文故事集《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包含着来自波斯、埃及和伊拉克等地的民间故事,通过王后讲故事的形式串联在一起。
②影响:《天方夜谭》在中国广泛流传。在西欧,但丁的《神曲》、萨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
2.科学
(1)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附有800多个实例,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2)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3)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是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4)印度的数字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提升优化
《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
①法典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体现国王汉谟拉比的绝对权威,并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②法典体现了团体本位思想:要求国民遵循“先国家后个人”的原则去行使权利,以团体利益为重。
③法典仍保留有原始习惯的残余:如同态复仇和私仇的保留、对神明裁判和发誓的法律效力的认可。
④各种法合在一起,民刑不分:法典有实体法和程序法,民法和刑法不分,典型地代表了早期东方法律的特点。
(2)评价
①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较为完整地继承了两河流域原有的法律精华,使其发展到完善地步。
②对当时: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③对后世:法典不仅被后起的古代西亚国家如赫梯、亚述、新巴比伦等国家继续适用,而且还通过希伯来法对西方法律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中世纪天主教教会法中的某些立法思想和原则渊源于该法典。
思考探究
例1:1933—1944年,美国接纳了为数众多的知识难民,大约有22842到25535人之间,其中,在美国继续从事原来工作的大约有15000至17000人。但美国本土却约有5000名博士处于失业状态。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A.纳粹独裁统治导致欧洲知识难民涌入
B.经济大危机波及到美国的知识界
C.罗斯福政府实行宽容的知识移民政策
D.大学和科研机构对人才需求有限
答案:C
【详解】
材料强调的是罗斯福政府的移民政策,而非欧洲知识难民涌入的原因,故A项错误;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知识界的影响,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问题,故B项错误;罗斯福政府将美国本土的一些就业岗位让给欧洲知识难民,可见其宽容的知识移民政策,故C项正确;大学和科研机构对人才的需求,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问题,故D项错误。
例2:下图为美国纽约市市徽。徽章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个站立的人,一个是印第安人,一个是荷兰人。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
A.纪念印第安人和荷兰人对纽约的开发
B.早期天主教的传播
C.荷兰殖民者与殖民地人民能融洽相处
D.对美洲的殖民扩张
答案:D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根据图片“两个站立的人,一个是印第安人,一个是荷兰人”“1625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纽约市市徽的设计体现了欧洲对美洲的殖民扩张。所以答案选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荷兰的殖民扩张
课后作业
1.古代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古代埃及制定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
B.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
C.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
D.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
2.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其产生后不断发展变化,下图表现了该文字中“吃”“大麦”和“鱼”的书写形式的变化。该文字演变的总趋势是
A.由大到小
B.由繁到简
C.由象形到会意
D.由图画到符号
3.阿拉伯人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下列关于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不包括
A.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为文化发展提供条件
B.阿拉伯人征服地区文化的深厚积淀
C.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创造
D.阿拉伯文化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
4.《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A.内容全面
B.思想落后
C.传播广泛
D.影响深远
5.下表为通过香港输出至加利福尼亚的中国劳工数据(单位:人)
年份
1849
1850
1852
1854
输出人数
323
447
18
434
25
063
据此推知( )
A.导致了香港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B.解决了加利福尼亚劳动力匮乏问题
C.华工为美国西部大开发作出重要贡献
D.通商口岸开放直接导致劳工输出激增
6.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
B.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C.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的
7.右图反映了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例的变化状况,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黑奴贸易促进人口流动
B.垄断组织控制经济命脉
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
D.福利国家提供社会保障
8.从二战后到50年代初,大约有1500万到2000万移民获准进入英国、法国、德国和北欧国家。他们大多来自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南斯拉夫和土耳其等国家,也有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北非等其它地区。这股移民潮
A.有助于欧洲推进经济复兴计划
B.使冷战局势更加严峻
C.实质是宗教冲突下的难民问题
D.促使欧洲走向一体化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人为了安排农事,必须掌握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因此制定了太阳历。故答案为C项。A项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亦是为了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排除;B项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与题无关,排除。
2.B
【详解】
从图中提供的楔形文字的演变看,其书写形式主要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变化,故选B;大小变化不是演变的总趋势,排除A;图示内容主要体现了由繁到简,CD中的特点不能体现,排除。
3.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促使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不包括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征服地区的文化积淀深厚和对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创造,均为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4.A
【详解】
依据材料中“《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全面的特点,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汉谟拉比法典》思想落后的特点;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汉谟拉比法典》的广泛传播;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汉谟拉比法典》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5.C
【详解】
大量华工输入美国,促进美国的开发,这是毫无疑问的,故可选C;题干中通过香港输出至加利福尼亚的劳工数量并不能反映香港人口数量急剧下降,故可排除A;材料只是反映了大量的中国劳工输往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未反映出是否能解决加利福尼亚劳动力匮乏的问题,故可排除B;《南京条约》中的通商口岸不包括香港,故可排除D。
6.C
【详解】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古埃及文明得以孕育、繁衍。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排除ABD,故C项符合题意。
7.C
【详解】
从时间来看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例的增加是由于工业革命造成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世纪中期已经没有黑奴贸易了,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经济命脉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福利国家是在二战之后,选项D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8.A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到50年代初,大量移民进入欧洲主要是因为欧洲在战争中受到很大创伤,战后重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人才,这股移民潮有助于欧洲经济迅速恢复,A项正确;材料强调移民进入欧洲,而非体现美苏冷战,排除B;移民涌入欧洲不一定是宗教冲突下的难民问题,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欧洲走向一体化,排除D。所以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