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件+讲义-2020-2021学年【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件+讲义-2020-2021学年【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8 18:55:23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2
0
1
4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基础知识巩固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美洲族群变化的原因一一殖民扩张
(1)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在美洲进行战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2)16世纪以后,殖民者开始从非洲掳掠,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为殖民者的种植
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
(3)很多欧洲人来到美洲,使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史料探究一
材料一
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约公元前630年,铁拉岛七年无雨,颗粒无收,于是铁拉人用抽签的办法从每两兄弟中选一人到非洲殖民。中签者泪流满面地离开家乡,结成生死与共的患难兄弟,终于在异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殖民虽情非所愿,但殖民者及其后代往往因此获益,得到发展,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殖民队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铁拉人到非洲殖民的直接动机是什么?为何说古希腊人这次大扩张是其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场扩张运动的影响。
史料探究一
答案:
(1)为了生存(到海外谋生)。城邦政治斗争的产物;工商业发展需要;社会贫富分化;人口过剩。
(2)希腊殖民者侵占土著居民的土地,掳掠奴隶掠夺资料,进行商业剥削和海盗抢劫,给殖民地原有居民造成了巨大灾难;加强了城邦和海外各地的联系,客观上促进了各城邦及希腊人与殖民地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
史料探究二
材料二: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在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国家是哪两个?殖民扩张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
葡萄牙、西班牙。
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拓展了市场。
基础知识巩固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贩卖黑人奴隶
2美洲族群变化的表现
(1)印第安人数量锐减,欧洲人和非洲黑人数量激增,迅速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
构,出现了新的族群。
基础知识巩固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2)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
要居民。
3.美洲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化
(1)在北美的美国、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美国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
留地生活。
(2)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
(3)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只有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时较多,但也很少超过人口的半数。
基础知识巩固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英国的殖民活动
(1)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最初,澳大利亚只是
作为英国流放罪犯的场所。
(2)19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的需求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剥夺土著的土地,建立牧场。
(3)1851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4)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澳大利亚等地的土著居民遭到驱赶和屠杀。
2.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澳大利亚等地的土著居民人口数量减少,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
地的主要居民。
史料探究一
材料一
16世纪末叶,在各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打击下,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势力日益衰落,英国、荷兰的势力逐渐强盛起来。英国的势力在17世纪中叶以前不如荷兰强大,没有能力和荷兰竞争。从1607年开始,英国在北美陆续建立了许多殖民据点。17世纪中叶以后,英国先行经过几次战争打败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末叶,英国最后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摘编自刘景珍、傅利华《试论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与近代欧洲初期社会经济》
材料二
马克思指出:殖民主义者“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
史料探究一
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欧洲的隐蔽的雇佣工人奴隶制,需要以新大陆的赤裸裸的奴隶制作为基础”。马克思在揭露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质时指出:“对直接生产者的掠夺,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握凝、最卑鄙和最可恶的贪欲的驱使下完成的。”
——摘编自景荫、峰君《殖民主义罪恶制度必然灭亡——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史料探究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国家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早期西欧殖民活动的影响。
答案:(1)方式:在海外建立殖民据点;屠杀印第安人,掠夺财富;进行黑奴贸易。
(2)影啊:给殖民地带来了破坏和灾难;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
基础知识巩固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1.华工与苦力贸易
①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
③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
基础知识巩固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2)苦力贸易: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所谓的苦力贸易。西方殖民者往往迫
使华工签署契约,让华工以未来若干年工资支付运输的费用,获取了巨额利润。
聚集在船上的华工
史料探究一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主要集中在闽广商人手中,长期以来在朝贡贸易下,海外商人属于非法商人,直到1567年开放海禁以后才获得合法身份,但商船、数量和贸易地区仍受到严格限制,海关税饷虽有定额,但往往官吏“卖放指吓,倍索常例之外”。另外明朝政府刑法民法部分,有时“以罚代刑”,有时“以刑代罚”,更别说有独立的商法或海商法了。15到17世纪,中国海外贸易商人的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独资和合伙制度,其雇佣的工人多由虚拟血缘关系的“义男”“义女”组成。这一时期商人群体虽然形成了商帮,但组织涣散,缺乏自发形成的海外贸易同业组织。
——摘编自王晶《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研究》
史料探究一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海外贸易商人群体的状况,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1)状况:发展不均衡,商人多集中在少数沿海地区;商人实力较弱;商人受到政府官员的压制勒索;明清没有专门法律支撑商人群体发展;明清商人群体发展较为传统,带有宗法血缘色彩;商业组织不强大。
成因: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及海禁政策;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
史料探究二
材料二
近代中国从身居高位的官僚到凡夫俗子、学徒、手工业者等都有经商倾向,例如南通状元张謇,成为“通官商之邮”的大绅商;光绪15年进士王同愈脱离官场从事商务等。近代沿江沿海的口岸处在中外关系的前沿位置,因“贸易旺、信息灵、人气盛”,成为商人群体的摇篮,据统计,1912-1928年,商人群体中,浙江商人占总数的34%、江苏占26%、广东占17%、福建占5.3%。伴随着商人群体的崛起,1904年诞生了跨行业、不限籍贯、拥有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民主色彩的商会,其宗旨是振兴中华工商业。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经济通史》
史料探究二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海外商人群体相比较,近代中国商人群体的特点并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
特点:来源更广泛;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海的通商口岸;成立了近代商会;受到爱国民主思想的影响。
影响: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转型;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提供了社会基础,推动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有利于两方先进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经济的侵略,也推动中国融人世界市场。
史料探究三
材料三
大帆船贸易促使原产墨西哥的玉米传入中国,此外,西红柿、花生、向日葵、马铃薯乃至南瓜等今天我们的日常食物也都起源于美洲。在菲律宾,大帆船建造主要是中国木工、铁匠完成;帆船检修、货物搬运也依赖大批华工。勤劳的中国人还远渡重洋,为拉丁美洲带来了生产技术和中国文化。
——摘编自韩晗《试析16-19世纪跨太平洋
“大帆船”贸易及其对拉丁美洲与中国的影响》
史料探究三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帆船贸易的历史影响。
答案:
历史影响:密切了亚洲与美洲的联系;促使大量白银流入亚洲,特别是中国;有利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玉米等作物在亚洲的传播;推动了菲律宾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推动了华人向美洲的迁徒。
基础知识巩固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2.华工对美洲的开发
(1)19世纪中叶,大批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劳工,来到美洲。
(2)在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
动力。
3.华工对大洋洲的开发。
(1)19世纪中叶,大量亚洲劳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到1858年,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
(2)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中国、印度等国的劳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
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
史料分析
1500
-1800
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
史料中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殖民扩张。
“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史料反映出华工有利于中国改善国际地位。
课后练习
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
000吨。而被迫在矿山劳动的印第安人却大量死亡。上述材料凸显了
(  )
A.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
B.殖民者的贪婪与残暴
C.拉丁美洲的富有
D.殖民者的能力强大
课后练习
答案:
B
解析:16、17世纪期间,西班牙殖民者从美洲掠走大量的黄金和白银,使得大量印第安人在其奴役下丧生,体现了殖民者的贪婪与残暴,B项正确;材料中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奴役印第安人开采、掠夺大量金银,不能凸显文明间的冲突,也不是要强调拉丁美洲的富有,A、C两项错误;材料旨在说明早期殖民的残暴,不是要强调殖民者的能力强大,D项错误。
课后练习
针对出国华工“如在地狱,惨不忍睹”的状况,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这反映出(  )
A.国际协商能够保障华工权益
B.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产生
C.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
D.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
课后练习
答案:
B
解析由材料“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可知,郭嵩焘主张通过国际通行的惯例和国际法的规定,来处理保护本国公民在外权利等相关事宜,说明郭嵩焘的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经产生,故选B项。材料没有反映通过这种方式保障华工权益的结果,排除A项;郭嵩焘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并不能表明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利益,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排除D项。
课后练习
1768年,为扩大英帝国的版图,政府派海军军官库克寻找传说中的南方大陆。1769—1770年,库克到达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并宣布澳大利亚为英国所有。同行的植物学家在澳大利亚发现331种新植物。库克在航海中绘制了大量海图,给世界地图增加了8
000多千米的海岸线。后来库克到达了夏威夷等岛屿,在与原住民冲突中被杀死。
1788年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殖民地。大量的英国移民涌向澳大利亚,英国从澳大利亚获取大量黄金、羊毛等财富。英国移民为库克建立纪念碑和雕像。西方史学家将库克描绘成伟大的航海家和科学家。但在澳大利亚一些原住民社区里,库克被当成道德沦丧者的典型;在原住民的艺
课后练习
术品中,库克船长的形象丑陋不堪,是一个带枪的大袋鼠和大海盗。
——摘编自郭方《看得见的英国史》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答案:
情节:库克到达澳洲的航行使这些地区相继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成为英国重要的原料产地和收入来源。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对外殖民、侵略扩张。
课后练习
概述和评价: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需要开辟更加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库克航抵澳大利亚等地进行殖民扩张,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殖民地,获取大量黄金、羊毛等财富。大量的英国移民涌入澳大利亚等地,打破了澳洲与世隔绝的状态。库克的航海活动给当地的原住民带来灾难,使他们经历了残酷的殖民统治。
谢谢第三单元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学习目标
了解美洲族群变化的原因
掌握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基础巩固
知识点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美洲族群变化的原因一一殖民扩张
(1)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在美洲进行战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2)16世纪以后,殖民者开始从非洲掳掠,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为殖民者的种植
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
(3)很多欧洲人来到美洲,使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2美洲族群变化的表现
(1)印第安人数量锐减,欧洲人和非洲黑人数量激增,迅速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
构,出现了新的族群。
(2)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
要居民。
3.美洲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化
(1)在北美的美国、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美国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
留地生活。
(2)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
(3)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只有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时较
多,但也很少超过人口的半数。
知识点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英国的殖民活动
(1)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最初,澳大利亚只是
作为英国流放罪犯的场所。
(2)19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的需求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
大利亚剥夺土著的土地,建立牧场。
(3)1851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
(4)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澳大利亚等地的土著居民遭到驱赶和屠杀。
2.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澳大利亚等地的土著居民人口数量减少,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
地的主要居民。
知识点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华工与苦力贸易
①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
③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
(2)苦力贸易: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所谓的苦力贸易。西方殖民者往往迫
使华工签署契约,让华工以未来若干年工资支付运输的费用,获取了巨额利润。
2.华工对美洲的开发
(1)19世纪中叶,大批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劳工,来到美洲。
(2)在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
动力。
3.华工对大洋洲的开发。
(1)19世纪中叶,大量亚洲劳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到1858年,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
(2)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中国、印度等国的劳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
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
提升优化
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以来向新大陆移民的阶段及特点
第一阶段
(1)时间:从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到18世纪中叶。
(2)特点:一是从人口迁移的动机来看,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完全是以侵略、掠夺和抢占为目的的洲际性人口大迁移。二是从人口迁移的规模来看,这一阶段从欧洲迁入美洲的人数有限,规模不大。三是对非洲黑奴采取强制性国际间集体移民。
2.第二阶段
(1)时间: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上半叶。
(2)特点:一是迁入美洲的欧洲移民数量大大增加,规模空前。二是非洲黑奴仍是美洲人口迁移的重要部分。
3.第三阶段
(1)时间:从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中叶
(2)特点:一是欧洲人口向美洲迁移的规模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二是迁入拉美和美国的欧洲移民素质有很大不同。欧洲专业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农民都愿意去美国,而迁往拉美的多是欧洲农村破产逃生的人。三是大量的中国人、印度人、日本人等被西方国家拐骗到美洲,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4.第四阶段
(1)时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末。
(2)特点:一是美洲从国际人口迁移的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二是拉美各国之间的国际人口迁移现象增多。
思考探究
例1:美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说,16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各种瘟疫和传染病带到美洲,在殖民者到达美洲后的一个世纪,当地人口减少了95%,仅在墨西哥,人口就锐减了3500万。美洲人口的锐减
A.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建立殖民统治
B.导致美洲纳入到世界市场
C.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D.促使东方迅速从属于西方
答案:A
【详解】
材料表达的中心思想是16世纪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导致人口锐减,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导致了美洲国家长期落后和贫困,人口锐减促进非洲人口逐渐流向美洲地区,减轻了原住民的抵抗,客观上有利于殖民统治的建立,故选A项;新航路的开辟使美洲融入到世界市场之中,而不是人口的减少,故排除B项:促进欧洲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是早期的殖民扩张,故排除C项;东方从属于西方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排除D项。
例2:1502年第一批黑奴被运送到美洲,黑奴贸易随即开始,盛行了三个多世纪。通过黑奴贸易,殖民者获得了高额的利润,到19世纪中后期基本停止。黑奴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A.天赋人权理念深入人心
B.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阶段
C.种族歧视问题得到解决
D.非洲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B
【详解】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自由竞争阶段,西方国家要求把亚非拉等地变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从而黑奴贸易到19世纪中后期基本停止,故B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种族歧视问题仍然存在,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黑奴贸易仍然有利可图。
课后作业
1.17世纪,荷兰、英格兰、威尔士人口继续增长,意大利和法国人口处于停滞状态,西班牙属尼德兰、西班牙、葡萄牙、德国的人口下降。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荷兰、英格兰等国人口继续增长是因为奴隶贸易
B.意大利、法国人口停滞是因为丧失海上贸易航线
C.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人口下降是因为黑死病肆虐
D.地理位置、殖民方式等影响国家人口增长的形势
2.《世界通史》:“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突破了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然经济的闭塞性。从此开始了大航海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的确立
B.农耕经济在全球不复存在
C.世界各民族特征、界线消失殆尽
D.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启
3.下图为一张百年前墨西哥华工的照片,与这张照片有关的信息不包括
A.华工在美洲可能有太多的辛酸
B.华工的出现纯粹是个人的原因
C.华工参与了近代墨西哥的开发
D.该照片体现了殖民侵略的血腥
4.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美洲原住民纷纷逃离海外
D.欧洲人移民到美洲分布越来越广
5.据统计,在16-20世纪间,6
000多万欧洲移民在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了殖民地。1820-1980年间,3
700万欧洲移民后裔在美国建立了家园。16-19世纪间,奴隶贸易将1
200万非洲人运到了美洲。材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在各大洲间进行大规模流动
B.世界人口流动导致了新的国家的产生
C.国际移民改变了人口迁入地的人种组成
D.人口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6.甘蔗原产自印度,原本用作王室贡品或贵族奢侈品。16—18世纪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奴大量种植,制成蔗糖后销往世界各地,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享受的调味品。这主要因为(  )
A.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B.洲际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C.全球性市场的最终形成
D.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国家差距
7.“移民”一词最早出现在1787年,当时专指欧洲移民到美洲的人,在此之前,这些人被称为殖民者,后来移民变成一种持久的全球性的历史现象,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B.重商主义的推行
C.全球工业发展不平衡
D.国际组织的推动
8.法国将军福煦曾经称赞一战中的中国劳工:“第一流的工人,可以培训成一流的军人,在现代战争下堪称楷模。”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工人的作战英勇
B.法国缺乏作战的兵力
C.中国劳工技术水平高
D.华工对协约国贡献大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荷兰和英国等利用其优越的地理环境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其中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繁荣;17世纪英国实力逐渐增强,开始夺取贸易优势和抢占殖民地;故地理位置、殖民方式等影响国家人口增长的形势,D项符合题意,所以选D。奴隶贸易是指从黑非洲掳走大批黑人,将其远程贩运到美洲等地,与材料不符,排除A。B项表述错误,17世纪的海上贸易航线被荷兰等国占据,排除。黑死病肆虐欧洲是14世纪40、50年代,与材料不符,排除C。
2.D
【详解】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A项中“在全球的确立”、B项中“在全球不复存在”、C项中“消失殆尽”的表述均过于绝对化,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新航路开辟后……开始了大航海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时代”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即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启。故选D。
3.B
【详解】
近代华工被运到美洲等地是殖民者的侵略行为所致,故B项不是原因,符合题目要求;其他几项都是华工与墨西哥关系的正确表述,不符合题意。
4.B
【详解】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的原因是欧洲长期征服美洲的结果,故B正确;根据题干可知,A、C都是1500—1800年间美洲人口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D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
5.C
【详解】
通过材料可知“欧洲移民后裔在美国建立了家园”“非洲人运到了美洲”,欧洲、美洲、非洲人种组成了最终的美洲,所以移民最终改变了美洲的人种组成,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欧洲、非洲人流入美洲,无法体现世界各大洲彼此之间形成了人口大规模的迁移,排除A;B、D与材料无关,排除。
6.B
【详解】
据材料“原产自印度”“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享受的调味品”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伴随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进行,不同大洲之间经济往来较多,B项正确;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发生于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反而拉大了贫富国家差距,排除D项。
7.C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移民由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现象到全球的普遍现象,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C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移民多数是自愿发生,并非国际组织推动,排除D。
8.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将军对一战中的中国劳工给予较高评价,甚至称他们是“在现代战争下堪称楷模”,这一赞誉充分证明了华工对协约国的贡献非常大,故选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中,中国劳工主要做后勤服务,很少参与战争,排除A项;一战中,大量的华工被派往欧洲,主要是因为法国让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走向前线参战,而不是法国缺少兵力,排除B项;题干中法国将军福煦对华工给予较高评价,主要原因在于华工对协约国的贡献大,“华工技术水平高”反映的是问题的表象,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