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课件+讲义-2020-2021学年【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课件+讲义-2020-2021学年【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8 19:19:40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国际社会对难民实行了那些救助
2.认知每年的6月20日是“世界难民日”
基础巩固
知识点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开始。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20世纪70年代,中东地区的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和亚洲新兴工业国(地区)也吸引了许多亚非移民。
(4)20世纪90年代,处于社会制度转型期的东欧国家则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
2.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
(1)20世纪50一70年代,大多数移民的工作是制造业部门的体力劳动和公共服务行业的脏活累活。
(2)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雇佣单位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精英迁移"的新趋势。
知识点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1.难民
(1)概念:因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祖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的人民。
(2)类型:难民分为战争难民、经济难民、自然灾害难民等类型。
(3)难民问题: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印度支那等地区。
2.国际社会对难民的救助
(1)1950年,联合国成立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2)1951年,联合国制定《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了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3)1966年,联合国又制定《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了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4)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以期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
知识点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1.美国
(1)美国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并吸纳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及北美印第安文化的美国“移民文化”。
(2)族群和文化的多样性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创新的活力;同时,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的文化认同始终存在着不同族群间的矛盾与冲突。
2.上海
(1)上海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具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特色的“海派文化”。
(2)创新求变的城市精神使上海引领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也使上海走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前列。
提升优化
现代世界人口迁徙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
(1)阶段
①1918—1945年,国际移民人数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停滞和政治动乱。
②1945年以后,长时期的繁荣导致不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大规模迁入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移民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2)特点
首先,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改变。传统的国际人口流向是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迁移,而新型的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其次,国际移民成分多样化。随着国际分工的出现,不同劳动力满足了不同的市场需求,由此构成了多样性的移民群体。
(3)影响
①积极: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接受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口增长和就业;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文化交流和传播。
②消极:对原籍国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流失,进而影响其经济发展;给迁入国带来了难民问题、非法移民问题和跨国移民犯罪问题等。
思考探究
例1: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群体中新移民的数量迅速增长,“海归派”“海鸥族”等成为热词。中国政府鼓励和吸引海外华侨华人人才以多种形式报国,1993年,“回国服务”的口号正式更改为“为国服务”。这一变化主要表明
A.国内技术人才增长较快
B.新移民的爱国热情高涨
C.跨国移民潮流发展迅速
D.政府人才政策出现转折
答案:C
【详解】
““海归派”“海鸥族”等成为热词。中国政府鼓励和吸引海外华侨华人人才以多种形式报国”说明跨国移民潮流发展迅速,C正确;A、B和D与材料主旨不符合。
例2:据《中国教育》载:“六五”(1981–1985年)期间,我国按照国家统一计划先后派出的留学人员达到30500余人。与此相关的热门话题创作的《世界大串联》《出国热潮面面观》《出国出国》等报告文学相继问世。在大小外文书店,《新英汉词典》《新概念英语》《生活日语》等格外好售。这主要反映出
A.中美、中日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改革开放促使国人渴望了解世界
C.中国的教育体制开始与世界接轨
D.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外语人才
答案:B
【详解】
试题分析:中美、中日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
1972
年,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出国的看法,CD项均未在材料中体现,所以排除
A、C、D
三项,英语是世界上使用广泛的语言,所以有关英语的书籍格外好售,故选
B
课后作业
1.下面漫画反映出当今劳动力全球流动的特征是
A.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
B.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展而流动
C.移民阶层“知识精英”化凸显
D.新兴产业从业人数增长明显
2.20世纪90年代,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是
A.东欧
B.亚洲
C.大洋洲
D.非洲
3.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
D.上层建筑
4.19世纪的美国人认真地努力模仿欧洲的文化……随着19世纪的结束,欧洲知识分子越来越注意到一群日益显赫的美国明星……然而,欧洲的监护仍难以动摇。有人这样写道:“美国人开始文字生涯的第一步就是要自封是一个英国人,以便得到认可,并不是得到英国人的认可,而是得到本国人的认可”。据此可知
A.欧洲力图对美国实行文化殖民
B.美国文化全部来源于欧洲文化
C.欧洲文化在移植中发生变更
D.美国明星出现促使美国走向独立
5.下图是1860—1970年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其原因分别是(  )
美国每年移民人数(1860—1970年)
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冷战的影响
D.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6.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5年欧盟有510万人出生,520万人死亡,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人口负增长;但同期欧盟总人口却从5.08亿上升到5.1亿,移民人口抵消了本地人口的萎缩。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不平衡
C.市场经济在各国实行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7.美国亨廷顿教授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1965年希望减少美国移民的人只占美国人口的33%,1977年占42%,1986年占49%,在1990年和1993年占61%。90年代的民意测验持续表明60%或以上的美国公众赞同减少移民人数。”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在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过快,财政负担加重
B.大量移民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冲突扩大
C.移民增多导致美国社会贫富差距扩大,
D.美国政府推行的歧视性移民政策的影响
8.1997年12月,塞缪尔?亨廷顿曾指出:当今东亚社会,正在发展……越来越伸张自己的文化价值,并拒绝那些由西方“强加”给他们的文化价值。作者意在说明
A.世界文明应具有多元性
B.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明的一体化
C.东亚社会引领世界发展
D.两极对峙格局下东西方对抗趋缓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由漫画中移民的“书籍脑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出当今劳动力全球流动的特征是移民阶层“知识精英”化,故选C项;A、B、D三项虽符合事实,但均与漫画主旨不符,排除。
2.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是东欧。当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政局动荡不安,许多东欧人纷纷移民,这为西欧、北美带来了新的劳动力,故A项正确,排除B、C、D项。
3.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故选C;自然条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不是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排除ABD。
4.C
【详解】
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移植,不是文化殖民,故A错误;B中“全部”太绝对,排除;从材料19世纪的美国人认真地努力模仿欧洲的文化“并不是得到英国人的认可,而是得到本国人的认可中可以看出,欧洲文明的大规模移植已经发生,不过这种文化传播和文化适应在移植过程中,正在逐渐发生变化,C正确;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美国的发展,从而使美国走向独立,故D错误。
5.B
【详解】
据材料数据可知,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1900年左右和1930年左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左右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美国的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增,故吸引了大量移民;1930年左右美国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大量工人失业,经济萧条,故移民处于低谷,故B项正确;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是1900年左右,故A、C两项都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45年结束,不是1930年左右,故D项错误。
6.A
【详解】
从材料信息来看,欧洲人口的增多是由于“移民人口抵消了本地人口的萎缩”,而人口流动加速是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影响,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不平衡,排除B项;市场经济在各国实行与材料反映的移民人口大量增加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国际经济新秩序还没有形成,排除D项。
7.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大量移民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冲突扩大,
希望减少美国移民所占人数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
8.A
【详解】
通过材料中“伸张自己的文化价值,并拒绝那些由西方“强加”给他们的文化价值”,这说明每个地区都在发展自己的文明,各个文明之间共同发展,也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元化,故A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文明的多元化,并不是说明文明的一体化形成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东亚社会拒绝文明侵略,并不是引领世界发展,故C项错误;两极对峙格局时间是在1991年前,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共31张PPT)
2
0
1
4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基础知识巩固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开始。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20世纪70年代,中东地区的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和亚洲新兴工业国(地区)也吸引了许多亚非移民。
史料探究一
材料一
没有充分的土地、但却拥有充裕的劳力,中国人本可全力以赴去生产资本以弥补土地的短缺。但是实际上,在力图节省土地的同时,技术发展反倒专注于能更密集地使用劳力的手段。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特点:劳动力密集型(或者人口过多,人地矛盾突出,制约技术革新)。
影响:促进传统农业的繁荣:但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利于工业化(现代化)发展。
史料探究二
材料二
从15世纪末开始,农村中的一些土地贵族就以暴力驱赶农民,大规模地圈占村社的公地和农民的耕地,使之成为牧场。他们仅雇佣少量、工资低微的农业工人放牧羊群,使大部分农民失去生机,沦为流民。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恰恰正是这一具有英国特色的圈地运动,使英国古老的封建经济结构在无声无息中,居然向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发生着转变。
——钱昌明《英国是怎样成为“日不落帝国”的》
史料探究二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圈地运动”中劳动力的转移情况及对英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转移情况:转移到手工工场和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
影响: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史料探究三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力压迫下为富民强国采取的是倾斜的转型模式,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正如张培刚先生所指出的“工业化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否妥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吸纳问题”。
——摘编自魏悦、魏忠《近代以来中国农业
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的历史演进》
史料探究三
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劳动力在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答案:
问题:劳动力在农村大量聚集,不能随工业的发展而转移。
原因: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及观念;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低下。
基础知识巩固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4)20世纪90年代,处于社会制度转型期的东欧国家则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
2.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
(1)20世纪50一70年代,大多数移民的工作是制造业部门的体力劳动和公共服务行业的脏活累活。
(2)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雇佣单位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
基础知识巩固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精英迁移"的新趋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
基础知识巩固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1.难民
(1)概念:因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祖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的人民。
(2)类型:难民分为战争难民、经济难民、自然灾害难民等类型。
(3)难民问题: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印度支那等地区。
史料探究一
材料一
仅就是1933年这场知识难民潮就为美国送来了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7名诺贝尔奖的得主和8名即将要拿到诺贝尔奖的人。德国1933年以前的获奖者在世的只剩下7个人了,由于有以德国科学家为代表的这批欧洲新生科学家的加盟,美国远远地超过了德国,达到了25人。成为了世界上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得主最多的国家。这25人当中还不包括以1945年以后在美国获奖的欧洲流亡科学家。也不包括那些当年随着父母来到美国,完成学业,最后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二代流亡者。所以正是这些杰出人物的到来,才为美国带来了德国科学体系中最科学的方法论,最严谨的学风。所以,今天美国
史料探究一
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的得主,已经超过了200人。显然与这批流亡科学家在美国开拓的新方向以及由此在美国营造出的那种特殊的学术竞争氛围密切相关。当然,这些欧洲的精英们对美国的贡献远远不止在自然科学领域。同样在人文社会科学及运用领域,他们的才华也照样大放光彩。
——据李工真《文化的流亡》整理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些欧洲的知识难民为美国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答案:贡献:是美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科技文化中心;为美国开辟了多领域的研究;为美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蓄积了大批人才。
史料探究二
材料二1939年德国军队侵占波兰后,纳粹德国开始有计划实施建立“德国人移民区”的殖民历史进程。但到1944年10月,最后一批移居到东部地区的25万德国人尚未建立好家园,便在苏联红军面前成为回迁的难民……在安置难民过程中,德国的农村地区比那些遭到盟军飞机轰炸的城市工业区接纳了更多的难民。战后的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德国之间的难民的流动依然继续,东德人持续不断地通过柏林逃向西德,苏联因此在1961年修建了柏林墙……被战争破坏和被分裂的德国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难民安置,盟国占领当局又寻求海外迁移与安置,德国的外迁难民在这一时期受到接纳国家的欢迎。从1946年到1961年,总共有,
史料探究二
77.97万德国人迁居海外,大量的高素质熟练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移民到了西方国家。
——摘编自宋全成《论“二战”后初期德国的难民问题》
(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德国难民问题的成因和安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德国解决难民问题的影响。
史料探究二
(1)成因:纳粹德国在二战中战败;对外实施殖民的失败而大量回流;大批苏联占领区(东德)居民逃往美、英西占区(西德)。
特点:农村地区比城市接纳了更多的难民;渗透着深刻的冷战背景(积吸接纳东德难民);得到美、加等国支持。(向海外移民多)。
(2)影响:有利于尽快稳定战后德国(西德)社会经济秩序;有利于改善德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加强德国与美国等国的联系;使西方在冷战对峙中取得道德和心理上的优势;有利于对东德开展和平演变。
基础知识巩固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2.国际社会对难民的救助
(1)1950年,联合国成立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2)1951年,联合国制定《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了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3)1966年,联合国又制定《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了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4)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以期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
基础知识巩固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1.美国
(1)美国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并吸纳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及北美印第安文化的美国“移民文化”。
(2)族群和文化的多样性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创新的活力;同时,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的文化认同始终存在着不同族群间的矛盾与冲突。
2.上海
(1)上海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具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特色的“海派文化”。
基础知识巩固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2)创新求变的城市精神使上海引领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也使上海走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前列。
唐人街
史料探究一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于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生产商品在世界各个地区实现,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
——摘编自帕里特克·曼宁《世界史上的移民》
史料探究一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和新兴的工矿城市吸收了大批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形成一股新移民浪潮。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迁入城镇的城市化移民发挥了与传统移民完全不同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城市移民中产生,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角色。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这一迁移的过程持续布广泛。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移民对迁入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为举世公认。
——摘编自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
史料探究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期欧洲移民和中国移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和欧洲海外移民的主要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共同作用。
答案:(1)背景: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市场的形成;殖民扩张的推动;交通工具的革新。
中国:列强侵略;社会动荡;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商业发展;东南沿海人口压力。
史料探究一
(2)不同之处:欧洲:先进生产方式对外扩张的需要。中国:迫于生存的压力。
作用:改进生产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改变人口结构,扩大生存空间;促进文化交融,增强各地联系。
拓展
“难民知识精英”:希特勒上台后,美国接收了部分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并给难民中的知识精英提供施展才华的环境,其中包括爱因斯坦为美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蓄积了大批人才。
希特勒
爱因斯坦
课后练习
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移民与国籍法》,规定科学和艺术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移民和美国急需的熟练及非熟练劳工享有优先权,移民入境后从事美国人不能或不愿从事的职业,且从事的职业不会引起已经从事此种职业的美国人的失业或工资水平的下降。此规定(  )
A.有利于战后美国经济的恢复与重建
B.取消了移民政策的种族歧视观念限制
C.适应了美国解决“滞胀”问题的需要
D.体现了美国移民政策的实用主义原则
课后练习
答案:
D
解析:美国的移民法着眼于保护国内人们的职业稳定,体现出美国该政策的实用主义原则,故D项正确;美国没有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创伤,不存在恢复和重建,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种族歧视的取消,故B项错误;美国“滞胀”问题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故C项错误。
课后练习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一年只有几千人出国留学,且大部分是公费留学生。到2011年底,中国共送出约224.5万留学生,成为全球最大留学生输出国,且自费留学的比例高达90%。这一现象反映出(  )
A.恢复高考促进了出国留学普及
B.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得以满足
C.已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人才培养机制顺应了经济发展要求
课后练习
答案:
D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留学生人数日益增多,说明我国需要更多的紧跟世界先进水平的人才,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教育更先进,可以为我国培养出更多更高质量的留学人才,故D项正确;留学人数尤其是自费留学人数的增多与恢复高考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我国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便已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C项错误。
课后练习
在希特勒统治德国以前,世界的科学教育中心不在美国,而在德国。19世纪后半叶,德国就进入了科学与教育的辉煌时代,超越了英国和法国,成为世界科学文化中心……截至1933年,德国共有32名获奖者,美国只有5名获奖者。希特勒上台以后,推行种族主义政策,使得50万犹太人被迫流亡他乡,美国接收了这些难民中的四分之一,并给难民中的知识精英们提供施展才华的环境,使得世界科学文化中心发生了一次洲际大转移,从欧洲转到了北美洲,从德国转移到了美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45年,德国的三项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在世者只剩14名,而美国已经有25名。难民知识精英们把德国学术体系中最先进的方法论和最严谨的学风带到
课后练习
了美国,奠定了美国在全世界科学教育上的领先地位。到今天,美国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已经超过200名,有的年份的三项诺贝尔科学奖甚至被美国科学家包揽。
——摘编自李工真《文化的流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特勒迫害犹太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难民知识精英们对美国发展作出的贡献。
课后练习
答案:
(1)原因: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日耳曼“优种论”的传播;意图掠夺犹太人的财富;为发动世界大战作准备;历史宗教因素。
(2)贡献:使美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科技文化中心;为美国开辟了多领域的研究;为美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积蓄了大批人才。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