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2
0
1
4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基础知识巩固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15世纪之前: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2.近代以来: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扩展了各洲之间的贸易。
(1)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
(2)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如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荷兰西印度公司、法国西印度公司等。
基础知识巩固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荷兰东印度公司
(3)西欧列强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地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基础知识巩固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3.工业革命后
(1)工业化的批量生产使欧美发达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2)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通过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输送到世界各地。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
4.20世纪以来
(1)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第二次
基础知识巩固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世界大战结束后,因美苏两大阵营对峙,两大阵营之间的贸易也受到了极大影响。
(2)战后签署的关贸总协定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仍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
(3)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突飞猛进。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
家的公司合作完成.
史料探究一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家和统治者通过殖民扩张,逐步支配全球范围内的棉花贸易。19世纪中期,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并确立了它们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领先地位。英国、美国、埃及、印度以及中国地区进入了由棉花所连接在一起的全球棉花产业中来。美国内战时期,英国国内的原棉供应大量短缺,英国工厂在全球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加快了棉花的全球化历程,也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由此形成了一幅由中心和外围、工业快速发展地区和工业发展停滞地区组成的新的世界版图。
——摘编自魏涛《“全球转向”、商品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国际化》
史料探究一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控制全球棉花贸易体系的有利条件。简析该体系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答案:条件: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实行自由主义;国内政局稳定。
影响:冲击中国的棉纺织业,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
史料探究二
材料二从1820-1850年,世界贸易额以大约年均2.3%的速度增长,1850-1870年间其增长速度大约5%……19世纪中期.英国的自由贸易时代来临……交通运输成本的降低,大大刺激了贸易的扩展,这种扩展的贸易随着工业革命的成功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善而融合成整体。
——(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并概括英国获得该地位的原因。
答案:地位:主导地位。原因:采用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改善交通条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完善通信设施。
史料探究三
材料三:两位决定时代发展的科学家和他们的成果
材料三认为“两位科学家决定时代发展”。为种观点对不对?说明理由。
史料探究三
答案:
对。瓦特改良研制成“万能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大规模的生产越来越多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在他的理论指导下,发电机和电动机相继产生,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带动机器生产,并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史料探究四
材料四:
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
材料五:
史料探究四
阅读材料四和材料五,分析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影响。
答案:蒸汽机车和电车的出现,使人类交通运输事业发生彻底改变,尤其是电车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了方便。促进了新的城市形成,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变得更加繁荣,城市变得日益重要。
消极:污染环境更加严重,影响了可持续性发展。
基础知识巩固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1.茶文化的传播;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16世纪以前,中国茶主要在亚洲大陆传播。近代以后,中国茶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各国在接受中国荼和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
2.各国服饰的变化
(1)中国服装柔款的面料、富有东方韵味的款式、线条流畅的龙凤花草纹样等,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
史料探究一
材料一
中国茶史上历来就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制茶工艺有了新的突破,福建建安北苑出产的龙风茶名冠天下。这种模压成龙形或风形的专用贡茶又称“龙团凤饼”。贡茶的发展与宫延中的嗜茶风气是分不开的。宋徽宗赵佶甚至御笔录书了一部《大观茶论》,流传后世。与宫延饮茶相适应的是当时市民的饮茶之风,宋代饮茶已在社会各个阶层中普及。在宋代。茶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是“开门七件事”之一,而且饮茶的风俗深入到民间生活的各个方面。
史料探究一
当时,开封、临安两都茶肆、茶坊林立,客来敬茶的礼俗也已广为流传。
——摘自姜天喜《论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饮茶文化的特点。
答案:特点:制茶工艺不断革新;受到宫廷推动;普及面广;茶叶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饮茶习俗兴盛。
史料探究二
材料二
16世纪是茶文化在英国的一个节点,当时不管是普通民众还是王室贵族都是以酒和咖啡为主要饮品。茶叶最初出现在英国也是作为药用的,茶饮之风主要是由英王查理二世的王后凯瑟琳推动的。由于王室的带头作用,茶饮逐渐在英国的宫延中盛行开来。由于最初茶饮只是由王室和贵族消费,此时的茶叶被贴上奢华的标签,究其根本,这是由于当时从东方进口到英国的茶叶的数量有限,随着英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航海业的发展使大量茶叶从东方运到英国,此时,茶叶才能进入普通百姓家,成为日常饮品。
——摘自张进军《中英茶文化比较及对中国某文化传播的启示》
史料探究二
根据材料二,归纳茶叶在近代欧洲得以流行的原因。
答案:原因:具有饮料价值和药用价值;王室的示范效应;饮茶成为身份的象征;新航路的开辟和航海技术的提高,推动了茶叶大量流入欧洲。
基础知识巩固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2)20世纪初,法国设计家波烈设计的女装大胆采用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波烈
基础知识巩固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3)中华民国建立后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穿着方便,同时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3.钟表的传播: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由传教士经澳门传入中国内地。到I8世纪,中国大量进口钟表。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
4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体现不同文化的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史料探究一
材料一
宗教改革在日内瓦得以执行并取得最后的胜利。在政教合一的共和体制下,加尔文对市政厅的谕旨得到了完全的执行,包括1541年颁布的《限制奢侈法》,使得一大批以生产首饰业为生的匠人和商人失业。加尔文教的天职观赋予手工劳动更神圣的意义,为他们所具有的勤劳、节俭的商业品质正名,很大程度上促使这些制表匠对制表工作产生无限的热爱和坚定的信仰,这种工匠精神使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可当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理性,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分工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时候,一种客观且合理的标准时间就被强烈地需求。宗教改革不仅使日内瓦成为新教的罗马,更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名城和一座
史料探究一
具有近代化内涵、极具包容性的城市。不仅钟表业,纺织业、机械工业、化学、制药业也与源于宗教改革发展起来。
——摘编自马丁《欧洲宗教改革与瑞士钟表业的崛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对瑞士钟表业崛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教改革对瑞士产生的影响。
史料探究一
答案:(1)宗教改革建立了民族国家教会,民族国家的成长为钟表业发展奠定基础;颁布宗教改革法令,将那些从事首饰业的工匠转化为钟表业的潜在技术人员;宗教改革使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恪守天职,勤俭生活,努力工作,追求成功,陶染了瑞士人的思想观念,培养出瑞士人执着的工匠精神);宗教改革解放思想,人们的时间观念加强与社会需求等促进了钟表工业的发展。
(2)对钟表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瑞士的支柱产业;对瑞士近代城市的发展产生影响;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为瑞士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变了瑞士人的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
拓展
中国茶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课后练习
观察下图,可以推知( )
初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
A.初级产品占国际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
B.国际组织成立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
C.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
D.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课后练习
答案:
C
解析:图表反映了1937—1987年初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体现了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故A项错误,C项正确;从图表中看不出国际组织的影响,故B项错误;由初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变化看不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故D错误。
课后练习
1994年4月通过的《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规定,世界贸易组织(WTO)取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自1995年1月1日起正式成立。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目的是( )
A.解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弊端
B.适应世界经济发展需要
C.规范世界贸易中的争端
D.减少成员间的不平衡
课后练习
答案:
B
解析:苏联解体之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的需要,世界贸易组织(WTO)取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故B项正确。解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弊端不是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也有规范世界贸易中的争端的作用,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主要是解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不可能减少成员国间的不平衡,故D项错误。
课后练习
材料一 有关茶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在食用茶叶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茶叶的药理功能。在汉代,日常饮茶不仅成为民间的生活习俗,更逐渐进入上层生活,就连贵族也将饮茶作为一种享受。成书于东汉的《神农食经》,对茶的功能和作用则转向精神层面,“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因契合当时儒家、道教、佛教的精神追求而进化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社会时尚。
——摘编自赵建建《茶文化起源初探》
课后练习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答案:特点:历史悠久;功能多样;影响阶层广泛;同主流文化相互渗透;茶饮日益时尚化、大众化。
作用: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推动了中国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
课后练习
材料二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艾伦·麦克法兰、艾丽斯·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课后练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
答案:
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茶是一种优良的饮品,符合大众需求;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殖民掠夺和制茶技艺的传播。
谢谢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学习目标
了解工业革命后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
知道茶文化传播的结果
基础巩固
知识点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15世纪之前: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2.近代以来: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扩展了各洲之间的贸易。
(1)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
(2)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如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荷兰西印度公司、法国西印度公司等。
(3)西欧列强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地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工业革命后
(1)工业化的批量生产使欧美发达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2)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通过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输送到世界各地。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
4.20世纪以来
(1)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美苏两大阵营对峙,两大阵营之间的贸易也受到了极大影响。
(2)战后签署的关贸总协定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仍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
(3)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突飞猛进。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
家的公司合作完成.
知识点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
1.茶文化的传播;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16世纪以前,中国茶主要在亚洲大陆传播。近代以后,中国茶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各国在接受中国荼和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
2.各国服饰的变化
(1)中国服装柔款的面料、富有东方韵味的款式、线条流畅的龙凤花草纹样等,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
(2)20世纪初,法国设计家波烈设计的女装大胆采用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3)中华民国建立后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穿着方便,同时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3.钟表的传播: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由传教士经澳门传入中国内地。到I8世纪,中国大量进口钟表。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
4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体现不同文化的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提升优化
世界贸易的发展历程
(1)萌芽时期:15世纪之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和各洲间的贸易扩展,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增加,美洲咖啡、烟草、可可等出现在欧洲市场,欧洲产品开始在美洲市场销售。西欧列强在美洲、非洲等地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初步形成时期:工业革命后,由于生产力迅速提高,欧美发达国家需要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商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额不断上升。英国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当时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费品、工业原料和机器设备,形成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快速的交通工具将工业品输送到世界各地,形成了统一的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3)停滞时期: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和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到很大破坏,世界贸易额锐减以致停滞不前,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最终形成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美苏两大阵营对峙,两大阵营之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战后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美国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头号大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国际贸易空前活跃并带有许多新的特点,贸易中的制成品已超过初级产品而占据主导地位,新产品不断涌现,交易方式日趋灵活多样。
(5)深化时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冷战的结束,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推动了世界贸易突飞猛进。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产品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当代国际贸易以发达国家为主,美国仍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但地位有所下降;德、日等国的对外贸易有极大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不大,但与自身相比,对外贸易也有了很大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思考探究
例1: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法律条款规定,“缔约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办法进入另一缔约方商业,并且因此对某一缔约方领土内工业造成实质损害……这种倾销应该受到谴责”,还规定各缔约方反倾销法的内容不能与该规定相抵触。这最能说明世界贸易组织
A.顺应了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B.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进程
C.实现了全球范围内贸易自由化
D.保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
答案:B
【详解】
法律条款和法制化进程是相关的,该法律条款的规定意在直接表明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进程,故B正确;题中并没有提及“世界经济新秩序”,从而无法得出此项的结论,排除A;题干强调的是贸易的法制化而非自由化,排除C;D项在题干中并没有直接反映,排除。
例2:2018年11月有媒体报道:世界贸易组织(WTO)21日决定成立一个仲裁小组,调解六个国家和欧盟跟美国之间由于美国对钢铝产品加征关税而引起的争端。这说明世贸组织
A.消除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
B.是解决贸易争端的唯一机构
C.顺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D.促进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答案:C
【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世贸组织调解六个国家和欧盟跟美国之间的贸易争端,这也是它的重要职能。世贸组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自由化组织,此举当然顺应了世界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故选C项。AB项的表述都过于绝对。材料体现的经济全球化,而不是多极化,故排除D项.
课后作业
1.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D.经济贸易取代了殖民战争
2.16世纪以来,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这首先得益于
A.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世界市场的形成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该状况反映出(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
C.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
D.亚非拉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
4.保罗·波烈(右图)是时装界的幻想主义者,但他的幻想持续影响至今。他推出的一种中国大袍式宽松女外套很快获得巴黎女性的欢迎,他为它命名“孔子”。以后又推出以“自由”命名的两件套装亦是吸收了东方服装的剪裁方法。关于他设计的服饰,说法错误的是( )
A.受俄国和古典希腊文化的影响
B.受亚洲文化的影响
C.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D.使法国时装业进入巅峰时期
5.17—18世纪,西方出现很多汉语借词,对以下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汉语借词
涵义
创造者
chinoiserie
中国风格
法国人
sharawaggi
中国的“造园艺术”
英国外交官
nankeen
中国出口的土布—.“南京布”
欧洲商人
kaolin
产于景德镇的制瓷原料高岭土
法国传教士
A.西方语言文字以中国的汉文为基础
B.当时政府重视对外宣传中国的文化
C.中西文化的交流呈现单向度的特点
D.中国文化和产品对欧洲具有吸引力
6.下图为1948—1970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示意图。世界贸易呈现这一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B.世界贸易组织的大力推动
C.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D.新兴独立国家的快速发展
7.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彼此之间分配产量,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恩格斯在此评述的“联盟”
A.出现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B.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加剧了列强之间的争夺
D.导致国家干预经济加强
8.无线电报、电话的出现,使伦敦的茶叶或芝加哥的小麦价格迅速影响到处于世界非常遥远的地方的买卖,也能让政府的公众声明顷刻之间为他国政府和一般民众所知晓等。这说明
A.科技成果扩大了民主范围
B.新通信设备应用领域狭窄
C.经济发展方式已发生改变
D.通信进步便利了人类互动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促进了欧洲与其他地区经济贸易,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选B;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之后,故排除C;经济贸易取代了殖民战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
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带来“商业革命”,使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故A正确;殖民扩张也是由新航路开辟引发的,故B错误;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后半期,故C错误;工业革命之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D错误。
3.B
【解析】
试题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故B项正确;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故D项错误。
4.D
【详解】
保罗·波烈的服装设计虽然影响深远,但并不代表使法国时装业进入巅峰时期,而且仅依据他一人的成就也无法说明法国时装业进入巅峰时期,D项没有史实依据,符合题意。由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都是关于保罗·波烈服装设计的正确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
5.D
【详解】
据表格17—18世纪,西方的艺术、外交、商业、宗教等领域人士向汉语借词丰富他们的用语描述中国文化和产品,反映出当时中国文化和产品对欧洲具有吸引力,D正确;材料“汉语借词”说明西方语言不是以汉文为基础,排除A项;材料的创造者都是外国人不是中国政府,排除B项;材料“西方英语出现很多汉语借词”恰好说明中国产品中西的结合,排除C项。
6.C
【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故C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故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7.C
【详解】
据材料“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可知,“联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出现的垄断组织,垄断组织加强了列强之间的竞争,最终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故选C;资本原始积累发生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A时间不符合题意;这个时期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B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是19世纪30年代之后才兴起,排除D。
8.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无线电报和电话的应用加速了信息传递,便利了人类互动,故D正确;题干中的政府声明被民众很快知悉,不代表民主范围扩大,排除A;题干中举了几个例子,但这并不意味着无线电报和电话仅在这些方面得到应用,排除B;题干信息显示通信进步影响了经济发展,但据此不能得知经济发展方式已发生变化,排除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