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讲义-2020-2021学年【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讲义-2020-2021学年【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8 19:25:57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2
0
1
4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碰撞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基础知识巩固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1.美国文化
(1)独立战争前,美国文化呈现多元特征。北美居民在种族、血统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他们的语言发展为美式英语。他们的饮食文化、艺术生活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但是英国文化传统仍然居于主导地位。“美利坚人"
已经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
(2)独立战争直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从此,人人生而平等、
人民主权和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发展种植园经济和继续实行奴隶制,是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面。
史料探究一
材料一自18世纪末期以来,美国人在界定自身文化身份时将欧洲视为美国的对立面和文化"他者",信奉的是"美国例外"论;在思考美国的地缘政治特性时,把欧洲视为成胁,奉行的是远离欧洲纷争和排斥欧洲影响的策略。一战后,美国精英逐渐用突出美欧文化同源性和一致性的"西方文明"叙事取代"美国例外"论,强调构建"大西洋共同体"。
——材料摘自王立新《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与"西方"的形成》
史料探究一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前后美国对欧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变化:从远离欧洲纷争到强调欧美一体化原则,逐步拉近和欧洲的距离。
原因:美国立国后力量弱小,英美冲突不断;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美国势力迅速发展;一战后,欧洲各国饱受战争冲击,力量锐减;欧美文化在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美国在一战后国际地位迅速上升,积极介入欧洲事务。
史料探究二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提出要保卫"西方文明"和"大西洋共同体",并以此作为维护美国自身文化存续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步骤。美国决策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从保卫西方文明的视角来看待与苏联的斗争,并声称如果美国对欧洲的形势袖手旁观,"欧洲将出现混乱,从混乱中产生暴政,也许是共产主义,也许是复活的法西斯主义。"美国注重强化西欧化和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力图打造一个新的"西方"。
——材料摘自王立新《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与"西方"的形成》
史料探究二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美国在二战后打造新"西方"的做法。
答案:评述:推行杜鲁门主义,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对欧实行马歇尔计划,加速了欧洲的经济复苏,也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建立北约军事政治集团,以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强化西欧化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加剧了冷战下的国际局势。
基础知识巩固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2.拉丁美洲文化
(1)在拉丁美洲,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种族融合现象非常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2)在欧洲移民活动的区域内,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美的主要宗教。拉丁舞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3)西属拉丁美洲独立后,建立了17个共和国(巴西独立后建立了帝国,1889年成立巴西合众国)。它们取消奴隶贸易和奴隶制,以及印第安人
基础知识巩固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但对黑人与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追与歧视仍然存在。战争促进了战后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成为独立战争后拉美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
拉丁美洲
史料探究一
材料一
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在经济上保留并发展了半封建的大地产制,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种政权的表现形式就是“考迪罗主义”,即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拉丁美洲各国的“考迪罗”为了巩固政权和地位,都极力寻求国外势力对自己的支持,投靠外国势力,实际上成了半殖民地性质的附属国。
——《拉美独立革命后经济发展减速原因经济发展》论文
材料二
拉美各国独立后,欧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法、德
史料探究一
等国的竞相角逐、巧取豪夺,使这个地区成为半殖民地似的附庸,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欧美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挑起战争、索取赔款,掠夺拉美人民的大量财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输出,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修筑铁路、开办工厂、经营采矿,剥削拉美人民。
——《拉美独立革命后经济发展减速原因经济发展》论文
史料探究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丁美洲各国在独立100多年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什么?
答案:(1)原因:国内:经济上,保留封建大土地所有制;政治上,军事独裁统治。
国外:遭到欧美帝国主义侵略。
(2)事件:尼加拉瓜桑蒂诺的抗美斗争和墨西哥卡德纳斯的改革。
基础知识巩固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1.背景
(1)拿破仑对外战争传插了自由、平等、法治、共和等启蒙思想。
(2)拿破仑压迫被征服地区,引起当地人不满。在反抗法国征服的斗争中,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
(3)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基础知识巩固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拿破仑
2.十二月党人起义
(1)时间:1825年12月。
基础知识巩固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2)目的: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按照西方的方式改造国家.
(3)结果:起义失败,但在俄国传播了民主、自由、革命的主张。
3.波兰1830年起义:在被俄国统治的波兰地区,1830年11月,一批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激发了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
4.德意志1848年革命:德意志处于分裂状态,随着经济的发展,德意志要求改革与统一的呼声高涨。1848年2月和3月,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这次革命虽然失败,但德意志的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挡。
基础知识巩固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1830年,沙俄统治下的波兰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在华沙起义,后被俄军血腥镇压,肖邦闻讯后痛苦不已,便在钢琴上倾诉内心的痛苦和呐喊,创作出著名的《C小调练习曲》,即《革命练习曲》。
肖邦
革命练习曲
史料探究一
拿破仑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法国广泛传播,年轻的拿破仑成了卢梭民主共和思想的崇拜者。从热月政变到雾月政变期间,拿破仑的民主共和思想没有进一步深化,相反,民主的和专制的交错在一起。雾月政变后,随着个人权力的无限膨胀,拿破仑无限加强个人独断的特征,1804年,拿破仑称帝,这样,他的民主共和思想丧失殆尽。
——郑佑断《拿破仑与华盛顿的民主共和思想之演化》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政治思想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史料探究一
答案:变化:从崇尚民主共和到信奉专制独裁。
原因:法国面临内忧外患、政局动荡:需要强有力的政权来稳定局面;拿破仑个人权力的膨胀。
材料二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兴起的拿破仑企图并在短期内统一了西欧和中欧大陆,统治的疆域直达沙皇俄国的边界。这个事实促进了民族主义在欧洲的发展……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深远意义的改革措施来消弭分裂和它的破坏性后果,这些都有助于欧洲经济和社会政治的进一步变革。
——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史料探究一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为实现欧洲的统一而采取的措施。
答案:发动对外战争;采取改革措施;颁布《民法典》等并推广。
材料三
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
答案:拿破仑的内政外交传播了自由平等的革命理念,促使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拿破仑的独裁好战,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基础知识巩固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1.中国:鸦片战争后,在挽救国家独立的过程中,以林则徐、魏源、郑观应等为代表的志士仁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他们的思想,对周边国家如日本也产生了影响。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戍戍变法,也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
林则徐
魏源
郑观应
基础知识巩固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2.印度:英国在将印度变为其殖民地的过程中,把英语、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但是受过英式教育的印度上层精英却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并提出“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另外,印度的传统文化顽强地保留下来。
3.埃及:埃及曾先后受到法国与英国的殖民统治100多年,独立后实行君主立宪制,
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伊斯兰教仍然是其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得以保留。
史料分析
一.“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
史料反映的事件是独立战争,母邦指的是英国。
二.“他(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史料反映了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击了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
课后练习
“革命给了美利坚人一个机会,一个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的机会,美国革命不仅是与英国殖民统治的分离,而且是与整个旧世界专制主义的分离。”对文中“机会”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
A.打破殖民枷锁,赢得国家独立
B.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C.赢得国家独立,确立三权分立体制
D.废除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课后练习
答案:
C
解析:从材料看,A、B两项都是围绕民族独立来说的,仅符合“与英国殖民统治的分离”,可排除;D项说的是美国内战,可排除;美国独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而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共和制、联邦制等,从而实践了启蒙思想的主张,即材料中所言“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故C项正确。
课后练习
制宪会议通过联邦宪法后,1787年10月31日《独立报》刊发杰伊的文章:“美利坚人民眼下面临一个问题……是结合为一个国家、在一个联邦政府的领导下;还是分开,组成几个单独的联盟……人民已经接受一种观念:美利坚人民,应该继续坚定联合,这一点,无人反驳。”杰伊的文章(  )
A.鼓动北美人民争取独立
B.主张完整保留各州主权
C.呼吁各州批准联邦宪法
D.支持华盛顿领导的政府
课后练习
答案:
C
解析:从材料“美利坚人民眼下面临一个问题……是结合为一个国家、在一个联邦政府的领导下”“美利坚人民,应该继续坚定联合”中可以看出,杰伊的文章呼吁各州批准联邦宪法,建立联邦政府,故C项正确,B项排除;1783年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故A项排除;1789年,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故D项排除。
课后练习
材料一 当果断的拿破仑把革命事业掌握在自己手里,当他认为自己就是革命(即1794年热月9日后被贪婪的资产阶级所扼杀的那次革命),当他这个“寡头的”民主(一个法国作家就是这样称呼他的)接二连三地派遣军队袭击德国的时候,“基督教德意志”社会就最终地被消灭了。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诚然,他的行动表现出来是暴虐的,但是他的暴虐甚至不及公会的代表们可能表现出来并且实际上已经到处表现出来的一半,不及被他打倒的王公贵族们所惯于表现出来的一半。在法国已完成其任务的恐怖统治,拿
课后练习
破仑以战争的形式把它搬到了其他国家,这种“恐怖统治”德国是十分需要的。拿破仑摧毁了神圣罗马帝国,并以并小邦为大邦的办法减少了德国的小邦的数目。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它在原则上承认平等。
材料二 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有生命力的民族大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摘编自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课后练习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拿破仑入侵德国之举的态度和理由。
(2)对比材料一,列宁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与恩格斯有何不同?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战争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拿破仑战争性质的认识。
答案:(1)态度:肯定拿破仑战争。
理由:因为拿破仑战争摧毁了德国的封建旧秩序,传播了革命的思想,有利于德国的统一。
课后练习
(2)不同:列宁否定拿破仑战争。
失败原因:被奴役的欧洲各国人民的反抗。
(3)认识:前期的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因为战争是为了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后期的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其目的是奴役其他国家。法国与英国、俄国的战争还具有争霸的性质。
谢谢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碰撞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学习目标
掌握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主要原因
了解英国在将印度变为其殖民地的同时也把哪些一同移植到印度
基础巩固
知识点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1.美国文化
(1)独立战争前,美国文化呈现多元特征。北美居民在种族、血统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他们的语言发展为美式英语。他们的饮食文化、艺术生活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但是英国文化传统仍然居于主导地位。“美利坚人"
已经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
(2)独立战争直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从此,人人生而平等、
人民主权和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发展种植园经济和继续实行奴隶制,是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面。
2拉丁美洲文化
在拉丁美洲,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种族融合现象非常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2)在欧洲移民活动的区域内,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美的主要宗教。拉丁舞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3)西属拉丁美洲独立后,建立了17个共和国(巴西独立后建立了帝国,1889年成立巴西合众国)。它们取消奴隶贸易和奴隶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但对黑人与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追与歧视仍然存在。战争促进了战后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成为独立战争后拉美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
知识点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1.背景
(1)拿破仑对外战争传插了自由、平等、法治、共和等启蒙思想。
(2)拿破仑压迫被征服地区,引起当地人不满。在反抗法国征服的斗争中,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
(3)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2.十二月党人起义
(1)时间:1825年12月。
(2)目的: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按照西方的方式改造国家.
(3)结果:起义失败,但在俄国传播了民主、自由、革命的主张。
3.波兰1830年起义:在被俄国统治的波兰地区,1830年11月,一批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激发了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
4.德意志1848年革命:德意志处于分裂状态,随着经济的发展,德意志要求改革与统一的呼声高涨。1848年2月和3月,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这次革命虽然失败,但德意志的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挡。
知识点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1.中国:鸦片战争后,在挽救国家独立的过程中,以林则徐,魏源、郑观应等为代表的志士仁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他们的思想,对周边国家如日本也产生了影响。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戍戍变法,也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
2印度:英国在将印度变为其殖民地的过程中,把英语、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但是受过英式教育的印度上层精英却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并提出“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另外,印度的传统文化顽强地保留下来。
3.埃及:埃及曾先后受到法国与英国的殖民统治100多年,独立后实行君主立宪制,
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伊斯兰教仍然是其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得以保留。
提升优化
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文化重构的推动作用
(1)拿破仑战争冲破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秩序,加速了欧洲各国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①法国大革命前,德意志名义上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实质上它是由300多个小诸侯国组织而成的,政治上四分五裂、封建割据,经济上极端落后。拿破仑击溃第三次反法联盟,占据了莱茵河左岸及许多小邦国之后,消灭了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宣布公民平等与自由。后来建立的莱茵同盟有16个邦加入,普遍实行了资产阶级改革,推行《拿破仑法典》,取消了历时八百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拿破仑战争首先使莱茵区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莱茵区后来成为世界瞩目的工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拿破仑打败普鲁士,普鲁士受到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与改造。普鲁士由于面临亡国危险,为了民族复兴,便开始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施泰因改革通过颁布的法令先后废除了贵族的某些特权,废除了农奴制,使各城市获得了自治权,改善了国家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施泰因的改革,为普鲁士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推进了普鲁士的历史进程。拿破仑以战争手段涤荡了德意志诸邦以及意大利诸国和波兰、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推动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法国大革命提出的平等、自由与博爱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随着拿破仑战争传播到被拿破仑征服的封建各国,给予了那些封建国家的人民以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拿破仑在他征服的国家和地区中,扶植当地的资产阶级先进人士建立共和国,实行法国的革命制度、革命原则和《拿破仑法典》,从而使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自由与平等思想在欧洲各国人民当中生根发芽,极大地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秩序和封建制度。
(3)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各国民族的觉醒。拿破仑的政治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同时,他还进行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废除各省自主、特权和封建制度,代之以行政集权、公民平等和国内市场的统一,创造了发展政治民族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这个意义上他甚至可以算是几个现代民族的缔造者之一。
思考探究
例1:列宁曾这样评价“十二月党人”:这些革命者的圈子是狭小的,他们同人民的距离非常远,但是,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参加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受到启蒙思想影响
B.希望废除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学习西欧改造俄国
C.仅限于资产阶级阶层,脱离人民,导致起义失败
D.传播民主自由的革命主张,推动俄国政治变革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月党人”虽然失败了,但是其传播了民主自由的革命主张,推动了俄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和政治变革,所以在列宁看来,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D项符合题意;“十二月党人”的经历和思想状况,不是对列宁观点的准确理解和全面分析,A项不符合题意;十二月党人的主张不能说明其“事业没有落空”,B项不符合题意;“限于资产阶级阶层,脱离人民”是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的教训,只是对材料部分信息解读,与列宁观点的主旨不符,C项错误。
例2: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海地、委内瑞拉、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国家。关于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拉丁语族的印第安人长期居住于此
B.因其拉丁舞享誉世界,故以此自称
C.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其主要语言
D.以罗马时期的拉丁文字为书写工具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是因为这一地区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下,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其主要语言,而这两种语言属于拉丁语系,C项正确;印第安人不属于拉丁语族,A项错误;拉丁美洲的由来与拉丁舞无关,B项错误;拉丁美洲的文字不是“罗马时期的拉丁文字”,D项错误。
课后作业
1.19世纪90年代,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由此可见,他主张
A.全盘西化
B.固守传统
C.维新变法
D.民主革命
2.某思想家在自己著作的序言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该书是
A.《变法通议》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劝学篇》
3.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独特的建国历程,形成了美国特殊的移民文化,这种文化成为美国的标志,在美国的整个发展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下列关于美利坚文化形成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文化多元性体现在各种文明平分秋色
B.“美利坚人”一词最早出现在独立战争过程中
C.1787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美利坚民族正式形成
D.白人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根深蒂固
4.《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5.观察下列历史人物与书影,哪项说法与史实不相符合
该书关注时局,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B.图中人物早期满脑子都是封建纲常伦理道德
C.“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与制度
D.该书出版时,在广州的英国人大为惊恐
6.“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此评价着重于
A.论证拿破仑占领德国的正义性
B.肯定拿破仑对德战争客观上的进步性
C.纠正德国人对拿破仑的错误指责
D.否定拿破仑对德战争的掠夺性
7.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写道:“……粉碎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割去了长在这个基础上的封建头脑……而他在法国境外则到处根据需要清除各种封建的形式,为的是要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可见,拿破仑战争
A.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B.推动了法国经济的发展
C.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
D.推动了世界民主法制发展
8.1807年普鲁士颁布土地改革敕令,规定“不得以家庭出身或婚姻,或以承继农奴地位,抑或以契约创设新的农奴制关系”“那些由继承,或由其自身权利,或由永佃、或由公簿持有而占有其农地的农奴及其妻儿的各种现有农奴制关系和一切相互的权利义务,均应完全停止”。关于普鲁士的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比较彻底地废除了封建制,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
B.受到拿破仑战争的影响,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C.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一定的自由、平等思想
D.为普鲁士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材料“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体现的是梁启超变法改革的主张,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
2.B
【详解】
根据“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可知该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故选B;ACD与题意不符,排除。
3.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由来已久并且根深蒂固,D项正确;美国文化并非各种文明平分秋色,A项错误;独立战争前,“美利坚人”一词就已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B项错误;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利坚民族正式形成,C项错误。
4.B
【详解】
试题分析:《海国图志》为近代魏源所著。结合所学知识,《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情况,排除A;魏源在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主要是为了学习西方的军事、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排除C;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的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维新变法思想,排除D;根据题干信息“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说明《海国图志》对西方的介绍涉及西方政治体制,因此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开眼看世界”

5.C
【详解】
魏源著作是《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代议制度思想,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来抵抗外国的侵略,并没有涉及制度的学习,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海国图志》关注时局,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A正确;魏源代表的是地主阶级,故B项正确;该书出版之时,英国人被书中内容感到惊恐,故D项正确。
6.B
【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可知,拿破仑早期战争把启蒙思想和精神带到法军所到之处,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肯定了拿破仑对德战争客观上的进步性,B正确。A.C.D与题意不符,排除。
7.A
【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粉碎了封建制度的基础”“清除各种封建的形式”“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可知拿破仑战争的作用是打击了封建势力,推动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故A正确;题干主要说明拿破仑打击了法国和欧洲的封建势力,并没有体现对外战争对法国经济的作用,故B错误;拿破仑将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理论带到了他所征服的地区,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不单单是传播自由平等思想,C说法太片面了,排除;拿破仑在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而不是推动了世界民主法制,故D错误。
8.A
【详解】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拿破仑侵略战争的打击、农民的骚动、国内资产阶级的不满,使普鲁士政权处于危机之中,为巩固统治,普鲁士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土地改革,废除农民(农奴)对领主的一切人身隶属关系,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农民仍需承担以货币和实物形式缴纳租赋及提供徭役等封建义务。因此普鲁士的改革保留了封建残余,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制。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表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