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 第18课 我们的奖牌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 第18课 我们的奖牌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4-17 20:2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主题:
我们的运动会
课题:
《我们的奖牌》
类别:
泥工
班级:
一(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奖牌的作用,知道奖牌图案与涵义之间的关联,初步了解奖牌主体图案简洁鲜明的造型特点,初步学会用搓、捏、叠加、压印等泥工技法制作运动主题的奖牌。
过程与方法:在情境交流中,知道奖牌的作用,发现奖牌图案与涵义的关联;在两次尝试、资源对比、参与示范中,学习奖牌主体图案的制作方法;在讨论、作品欣赏中,学习奖牌整体制作和装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奖牌带来的荣誉感,体验奖牌图案简洁鲜明的美,乐于用彩泥创意表现。
教学重点:
用彩泥制作运动主题图案简洁明了的奖牌
教学难点:
奖牌主体运动人物图案的创意制作
模块一
造型表现
,主题二
雕塑

2.1
雕塑造型
学习内容:
2.1.2初步学会构思表现
学习要求:①能根据主体,大胆想象表现对象的造型。②初步学会根据物象特点捏塑形象,能用叠加、压印、排列、组合等方法进行装饰表现。
学:知道(A)
教材分析:
《我们的奖牌》是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我们的运动会”中的第三课,属于小学美术九大学习领域中的“泥塑”板块。
本课所属单元中的前两课皆为绘画课程,学习技能上有所不同,但从主题内容和情感价值上有共通之处,旨在让学生对于运动员精神有情感、价值上的认同。其中第一课《拉拉队》集中于正面表情和简单动态的表现,第二课《比赛跑》集中于侧面跑步动态的表现,而本课的教材内容则较开放,奖牌的中心图案可以是人物或人物以外的与运动相关的任意元素,过于开放且跨度过大的内容会导致教师抓不住重点难以切实指导,容易导致教与不教一个样。因此从学生学习具有延续递进的角度,从泥工易于表现简练概括的造型较适合表现人物动态的优势,对本课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梳理选择,确定将内容集中为运动人物为主题的图案制作,既是前一个课的跑步动作从绘画到泥工、从复杂到简洁的延续、多元的拓展学习,也是其它运动动态的丰富拓展的学习,为今后学习各种人物动态的表现能打下基础。
除此之外,本课旨在让学生知道奖牌图案与涵义之间的关联,知道奖牌的作用,初步了解奖牌图案简洁鲜明的造型特点,能用叠加、压印等泥工基本技法制作运动主题的奖牌,并能感受到奖牌带来的荣誉感及其图案具有的简洁概括之美。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制作运动主题图案简洁明了的奖牌,难点是奖牌主体运动人物图案的创意制作。
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运动会、运动精神等有了基本的情感、价值上的认同;在技能认知上,既有侧面动态的表现基础,也通过第一学期泥工学习,较熟练的掌握了搓、捏、团、压等基本泥工技法,且能初步使用点线面进行简单装饰,还通过本学期《交通标志》一课对于标识类设计有了简洁概括、图案与涵义相关联的认识;在内容认知上,或多或少对于运动项目以及我国的优秀运动员有所认识。
相对本课的学习,学生缺乏人物各种运动动态表现的学习,直接用彩泥捏出各种运动动态的是学生面临最大的困难。
由于认知、情感、技能方面的差异,学生捏塑人物的大小、跑步动态的幅度、构思表现的运动动态、创意表现等方面会呈现丰富的资源。




教学环节
教师话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
交流
与感知
(知道奖牌的作用)(1’)
1.延续上节课内容创设情境
师生小结:奖牌是对能力和付出的肯定和鼓励,代表着荣誉。
2.出示板书,揭示课题
3.出示教具,引出任务:用彩泥制作奖牌
1.进入情境,交流,了解奖牌的作用
2.明确课题
3.回应任务
引导学生在延续上节课的情境导入中主动明晰奖牌的作用,初步发现奖牌图案与涵义的关联。
二、
尝试
与发现
(知道奖牌主要图案的造型特点及要求)
(12’)
1.组织讨论造型特点
提问:用彩泥怎么做?运动员要表现五官么?
小结并板书:
主要图案造型简洁
可用泥点、泥条
2.组织第一次尝试:用彩泥做一个跑步的人
巡视收集资源:
1)动态是否明确
2)幅度大幅度小
3)偏大偏小
3.展示资源,组织对比,引导发现:
1)动态要点
师:哪个是可用于跑步项目的奖牌?为什么?
师生小结:抓住动态特征表现
动作明显
3)大小要求
提问:哪个合适摆放在奖牌上?太大怎么办?
小结并板书:大小合适
4.引导拓展其他运动动态的表现:
1)问题引导:完成的奖牌颁给谁?还有哪些运动员为国争光赢得奖牌?
2)播放视频:颁奖集锦
3)引导并采纳学生资源,邀请学生参与示范:将跑步动作变成其他动态
4)组织再次尝试并随机展示:在跑的动态基础上创意表现其它动态
1.思考交流。
预设:
生:团泥点做脑袋,搓泥条做身体四肢
生:不需要,奖牌上的图案不要复杂
2.尝试用彩泥做跑步的人
预设:
1)动态不明显
2)幅度偏小
3)太大、太小
……
3.对比发现交流:
预设:
生:跑的快的……身体前倾得更厉害……
生:太大、太小…要合适……人变小,底座做大……
4.交流、观看,打开思路
1)预设:
生:刘翔;游泳、跳水……
2)观看视频
3)与教师互动,参与示范
预设:
生:摆动作……
4)尝试创意表现
预设:新动作、道具…
紧扣本课教学重点,利用学生差异,组织学生运用旧知尝试捏出跑得快的人,以促进有效资源的生成。
围绕本课教学重点收集有效的学生资源,并结合美术学科视觉特性,以视觉对比的形式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三次直观的视觉对比中,逐步明晰奖牌图案的造型特点、大小要求以及动态要点。
“太大了怎么办?”从细节上关注学生美术思维以及不抛弃、不放弃,勇于解决问题等品质的形成。
在激动人心的颁奖集锦的视频观看中,既拓展思路,又在直观的视觉冲击力和氛围中,代入产生强烈的自豪感,激发浓厚的制作热情。
组织从学生中来的互动示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示范,既便于学生掌握创意表现人物动态的方法,又能有效避免对教师的依赖。
三、
欣赏
与交流
(了解奖牌的构成要素和制作方法)
(2’)
1.引导了解组成元素:
1)提问:还缺什么?什么形状?怎么做?
2)师生小结:压出奖牌扁扁的底座,多种形状。
2.引导对比明确制作要求
提问:如果你是运动员,会想要哪一块奖牌?
小结:光滑均匀、有装饰
3.出示优秀学生作品,组织欣赏发现装饰:
1)提问:装饰在哪里?可以用哪些泥工技法?
2)出示PPT,小结并板书:用压、贴、印……简单装饰
1.思考交流
预设:
生:底座
生:爱心、菱形……
生:剪、捏……
2.对比观察并交流
预设:
生:光滑的、均匀的、美观的……
3.预设:
生:在周围、底部……加上装饰
基于学生对简单的形体制作及点线装饰已有的泥工基础,在互动思考、交流和欣赏中,对于非本课教学重点的奖牌底座和装饰的制作,既有交代,又一笔带过。
四、
构思
与创作
(制作一运动主题奖牌)(13’)
1.出示作业要求:
造型简洁
动作明显
大小适合
光滑均匀
简单装饰
2.巡视辅导
1.明确创作要求
2.按照要求创作
凸显教学重点、简明扼要的作业要求,便于学生理解及达成。
巡视辅导即时点评,给予鼓励打开思路。
五、
展示与评价(7’)
1.创设颁奖情境,引导展示
2.引导交流:你的奖牌是颁给谁的呀?为什么?
3.按作业要求总结评价
1.进入情境展示作品
2.交流介绍自己的想法
3.评价夸奖别人的优点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展示、介绍、评价中,体验奖牌带来的荣誉感,制作完成的喜悦感和成功感。
示范图例:
板书设计:
我们的奖牌
造型简洁
动作夸张
大小合适
光滑均匀
简单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