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观察与测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观察与测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2-25 20:5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观察与测量
单元教学目标:
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2、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课时:10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P12)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实物或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
第一步:
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
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
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步:
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三步:
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
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
二、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
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
(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
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
(2)、连一连。
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
三、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实物或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二.填图号。
三、数学小天地。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桌子有多长(P14)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课前准备:
尺子、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2、小组讨论: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用手、笔、文具盒、书、本子、橡皮等)
二、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
1、疑问过渡: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
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
(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
(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
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7、小结测量方法: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第1题:先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再请学生进行测量;最后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
2、第2 题:先估后量再填。
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对于才一年级的学生,要在一堂课中掌握厘米的概念,还要学会正确的估算、测量,还是那句话,教材过难。
在练习中出现了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练习和书本的不配套。举例:看随堂……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桌子有多长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课前准备:
尺子、铅笔等
教学过程:
1. 1米=( )厘米,也可以写成:1m=( )cm;
2. 在( )里填上“m”或“cm”。
衣柜高2( ) 黄瓜长20( ) 房子高5( )
毛巾长1( ) 橡皮长4( ) 大树高3( )
教室长10( ) 桌子高90( ) 一块橡皮长5( )
3. 量一量
4. 量一量你的食指大约长( )cm。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教学内容:去游乐园(P16)
教学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对米的概念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师:去年我们参加了体检,大家还记得咱们的身高吗?
生:我的身高是1米21厘米。
那我帮你量一量,有没有长高啊!长高了,1米25厘米。
得出课题米的认识。
二、学习米
1、估计“1米”大约有多长。
2、感受1米的长度。(手臂或身高等)
3、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长度有1米的东西,在量一量。
4、猜想:1米有多少个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1M=100CM
5、估计教室里物体的长度,然后在进行测量。
三、实践练习,巩固知识。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题目:P16试一试。
2、一张课桌大约有多高。
谁猜对了?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学生观察图,然后独立完成。
完成后核对。
5实践操作。
学生自己画出一条长3CM的线段。
四、总结
你这堂课感觉学什么对方最难。为什么?还有什么不动吗?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教学内容:去游乐园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对米的概念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课桌的长度大约是多少?
(2)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米?
(3)黑板的长度大约是几米?
(4)你还想了解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吗?
二、试一试:填cm还是m呢?
(1)衣柜高2(    )。
(2)茄子长约16(    )。
(3)房子高约3(    )。
(4)教室的门宽约1 ( )。
三、谁爬得快?
小蜗牛和小蚂蚁是好朋友,它们都说自己爬得快,于是它们进行了一次比赛。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全长是100cm,也是( )m
小蜗牛已经爬了 40 cm,离终点还有 ( )cm。
小蚂蚁已经爬了70 cm,离终点还有 ( )cm。
谁最有可能先到终点?
四、画一画。
画一条长为3cm的线段。
【教学反思】
第7课时
教学内容:估一估,量一量
教学目标:
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过程:
一、估一估、量一量
1、让学生估计我们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长?
2、师生测量。
当出现不足1米时,学生讨论如何来表示。
得出可以用------米-----厘米来表示。
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1、试一试
(1)讲桌的高是---米---厘米。
(2)板报的长是---米---厘米。
(3)门的高是---米---米。,
学生先估测,再量一量,最后得出具体的数值。填写。
2、练一练第1题,
同桌合作,先估测,再进行测量,然后再把正确的数值写在数上。
目的是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3、估计淘气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后,再独立完成。
核对,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得。
【教学反思】
第8课时
教学内容:估一估,量一量
教学目标:
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过程:
1、先让学生理解题意有,再算一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
内容是P19第三题。
2、找一找,量一量。
先小组里交流,谁比谁高,谁比谁矮?然后小组里进行测量。
3、P19第5题。
想让学生小组内进行,先估计,同学间再进行互量。讨论出测量的方法。
4、实践运用。
(1)多少人手拉手长度大约是10米?
(2)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活动。
三、课堂总结。
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后延伸
回到家里,对自己家里的一些物体先进行估计再测量。
【教学反思】
第9课时
教学内容:单元小结
教学目标:
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过程:
一、填空。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
(2) (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25。
(3)89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4)个位是5的两位数有( )、( )、( )。
十位是5的两位数有( )、( )、( )。
(5)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
(6)大于87小于93的数有( )。
(7)按照从1-100的顺序数数是,45后面第3个数是( ),59后面第4个是( ),72前面第5个数是( )。
二、看图写数。
三、比大小。
44 ○ 55 88 ○ 86 64 ○ 64
100 ○ 98 25< □ □ >69
四、填cm还是m呢?
(1)一把小刀长6( )。 (2)一条围巾长约95( )。
(3)黑板长约3( )。 (4)小明身高约1( )35( )。
(5)铅笔盒长约22( )。 (6)课桌长约100( )。
(7)一棵杉树高约8( )。 (8)门大约高2( )20( )。
【教学反思】
第10课时
教学内容:单元小结
教学目标:
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过程:
一、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O”或“ ”
(1)饲养小组养白兔35只,养黑兔的只数比白兔多得多,黑兔可能有多少只?(画“O”),养灰兔的只数比白兔多一些,灰兔可能有多少只?(画“ ”)
39只 25只 76只
(2)小红体重35千克,小明的体重和小红差不多,小明的体重可能是多少千克?(画“O”)
37 60 33
(3)小强每分钟算12道题,小林每分钟算7道题,小刚比小强算得慢,但是比小林快一些,小刚每分钟可能算几道题?(画“O”)
9 6 12
二、钥匙有多长?量对的打“√”。
三、
下面哪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画“√”)
【教学反思】
长4cm
长5cm
长5cm
长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