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
1.铜是青铜时代重要的战略物资,赫梯人将叙利亚地区的铜输送到埃及和两河流域,促进了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材料主要说明( )
A.赫梯人商业活动范围广
B.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发展依赖赫梯人的商业活动
C.文明扩展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
D.埃及和两河流域资源匮乏
2.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由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由于( )
A.农耕和畜牧业产生 B.早期城市出现
C.私有制逐渐产生 D.国家开始形成
3.据统计,1世纪时,罗马全年娱乐日为66天;2世纪时,节庆娱乐日为123天;4世纪时,节庆娱乐日为175天。在娱乐日里,奴隶角斗、斗兽、戏剧、赛车等活动的费用皆由国库支出。这段材料说明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是( )
A.农业发展的落后 B.工商业出现大衰退
C.统治者奢侈腐化 D.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4.“(波斯)帝国版图如此辽阔,民族成分极其复杂,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尖锐,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针对上述状况波斯帝国统治者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城邦制度 B.民主制度
C.君主专制 D.奴隶制度
5.“我们终年劳作,不得休息,我们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你们。而你们却不让我们共享国家权利,连我们的孩子与你们通婚都是违法的。”对材料中“我们”解释正确的是(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6.某历史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以下三幅图片,请判断他们的学习主题是( )
A.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D.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7.早期罗马法规定,在买卖过程中,一方欺骗了另一方,如果手续齐全,则受骗方仍需履行法律义务;但从1世纪开始,法官要调查受骗当事人和施骗嫌疑人,如果属实,则对受骗人加以保护。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罗马法与时俱进 B.重视法律形式
C.罗马法体系完善 D.法律伸缩性小
8.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 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9.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葬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葬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这主要反映了( )。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私有制的产生
C.人类已进入定居状态 D.国家开始形成
10.文明的发祥总是和河流密切相关。西亚的中心地带荒凉而干旱,这片漫无边际的沙漠, 如今看来毫无生气,可它却拥有多个“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 最早的文字,甚至最早的药典,等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及迦勒底人共同创造了这一古老、辉煌的文明。孕育这一文明的是(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11.亚历山大通过东征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然后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这主要说明了亚历山大东征 ( )
A.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B.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C.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D.落后民族必然被先进民族侵占
12.下列文献中,反映了古代希腊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的是( )
13.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按位计值方法的是( )
A.古代中国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代埃及人 D.古代希腊人
14.据史书记载,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者从海道来到中国,这是中西直接友好往来的最早记载。“大秦”应是指( )
A.波斯帝国 B.罗马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亚述帝国
15.公元前3100年左右,苏美尔城邦有3个政治机构:城邦首领、公民大会和贵族会议。城邦首领兼有宗教和世俗职权;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城邦首领,决定城邦战和大事;贵族会议主持和操纵公民大会。这反映出当时苏美尔的城邦政治( )
A.是典型的贵族政治
B.是典型的民主政治
C.仍保留军事民主制残余
D.已确立了完备的议会政治
16.在雅典公民生活的公共空间中,市政广场周围会聚了议事大厅、公民法庭、公民大会广场等众多市政建筑,从而成为雅典公民政治生活的核心区域。这有利于( )
A.宣扬法律至上的理念 B.扩大公民的参政权利
C.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 D.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17.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菲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卫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
A.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B.私有制产生和阶级的出现
C.国家机关的正式形成 D.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18.有人认为,国家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秩序和安全,增加公民福利,以提高全体人民的幸福感。这一观点 ( )
A.指明了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公正性
B.揭示了国家是政治中最根本的问题
C.说明了社会管理职能是实现政治统治职能的保证
D.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19.下列叙述属于亚历山大所为的是 ( )
①兵不血刃攻入埃及
②灭波斯
③打败罗马军队,控制意大利半岛
④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⑤他在位时,雅典处于全盛时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③⑤
20.研究发现,在苏美尔城市国家中,王似乎还不是唯一和绝对的统治者,在他的身边有长老会和人民大会。在有些城市国家,长老会的权力还比较大,材料现象出现的历史因素是( )
A.在早期国家阶段还深受原始民主制的影响
B.苏美尔城市国家规模较小
C.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苏美尔城市国家实行民主制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有雅典公民都可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选举或者被选举为国家公职人员,直接控制、行使或监督国家权力。城邦的一切官员,绝大多数由机会均等的抽签方式选出,任期一般以一年为限,不得连任。根据平等选举制和短期任期制可以计算出,雅典公民中的三分之一有机会被选入议事会。所以说,作为国家主人的雅典公民,无须通过任何中间环节,就可以“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
——摘编自程汉大《雅典宪政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材料二 在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印度)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22.历史上,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影响广泛而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在征服战争过程中一旦遇到抵抗,他不惜大动屠刀。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岀卖为奴,财富被洗劫一空。
材料二 (亚历山大)征服战争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合,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西方,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同时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
材料三 罗马帝国将各个文明汇聚成大河。罗马帝国统治下有着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它采取不同的政策因地制宜,客观上维系了罗马帝国的存在,维护了地区和平,促进罗马帝国的强盛。同时罗马使原来隔绝的地区开始有了交流,东西方文明交流进一步频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帝国扩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
从材料“将叙利亚地区的铜输送到埃及和两河流域”可以看出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故C项正确。
2.A
【解析】
农耕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游牧生活转变为定居生活方式,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3.C
【解析】
材料信息涉及娱乐日时间增加和活动费用支出,说明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是统治者奢侈腐化,故C项正确。
4.C
【解析】
波斯是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国家,不是城邦制度或民主制度,故C项正确,A、B两项错误;奴隶制度是社会制度,不是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5.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古印度种姓制度之下,吠舍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他们向国家上税,供应第一二等级,符合题干中“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你们”、“你们却不让我们共享国家权利,连我们的孩子与你们通婚都是违法的”,故选C项;在古印度种姓制度之下,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属于统治阶层,这与题干中“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你们”不一致,排除A项;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属于社会的统治阶层,排除B项;在古印度种姓制度之下,首陀罗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地位最为低下,排除D项。
6.D
【解析】
亚历山大将希腊文明带到东方,马可波罗丰富了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的经贸往来,三者共同反映了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故选D项;亚历山大并非是因仰慕中华文化而进行对外扩张,排除A项;亚历山大帝国的势力范围未及中国,不属于中外交流的范畴,排除B项;丝绸之路属于中外经贸往来的实证,并不属于帝国扩张的范畴,排除C项。
7.A
【解析】
法官对受骗人的调查保护体现的是法官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说明罗马法与时俱进,故选A项;由材料可知,早期罗马法重视法律形式,随着时代发展法官也注重对事实的调查,排除B项;《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排除C项;由材料可知,罗马法具有相当的伸缩性,排除D项。
8.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解读材料信息,材料展现了雅典司法审批的流程,最终是陪审团投票确定当事人是否有罪,从中可看出民主原则贯穿了雅典的司法过程。在雅典,妇女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雅典注重保护成年男性公民的利益,而且雅典拥有完整的司法审判程序,B.C.D表述均错误。
9.B
10.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900年左右,在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最早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苏美尔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以上这些成就都属于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故选B项;在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中,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和建造了世界最著名的金字塔等诸多文明,而这些内容在题干中没有提及,排除A项;在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中,出现了等级分明的“种姓制度”和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等诸多文明,而这些内容在题干中没有提及,排除C项;题干中述及的空间范围是“西亚”,而黄河流域的空间范围是“东亚”,排除D项。
11.C
【解析】
亚历山大建立的新城成为了新的经济文化中心,表明亚历山大东征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故C正确;材料中主要体现了亚历山大建造新城,并未体现给东方人民带来灾难,故排除A;材料中未体现亚历山大的掠夺行为,故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落后民族被侵占的必然性,故排除D。
12.D
【解析】
古希腊的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他被认为是“史学之父”。
13.B
【解析】
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按位计值方法的是古代印度人。
14.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大秦”是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的称呼。
15.C
【解析】
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城邦首领,是对部落联盟时期各部落成员民主推选首领的继承,这说明苏美尔城邦仍保留某些原始的民主传统。
16.C
【解析】
题干显示雅典市政广场作为政治生活的核心区域,周围建造了众多市政建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城市布局有利于培养公民参政意识,C项正确;以市政广场作为城市建设和公民政治生活的核心区域,与宣扬法律至上的理念、扩大公民的参政权利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无关,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17.D
【解析】
从古代埃及、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等早期文明的成就中都有发明文字和建筑城市可知,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是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D项正确;农业和畜牧业、私有制和阶级、国家机关等,都与材料所举例证不符,A、B、C三项错误。
18.D
【解析】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题干中的观点把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看成国家的主要目的,以国家的社会管理属性掩盖了国家的阶级性,D符合题意;题干中的观点不能体现公正性,A错误;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题干中的观点并没有揭示国家是政治中最根本的问题,B错误;C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19.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并没有打败罗马军队,控制意大利半岛,他在位时雅典并非处于全盛时期,③⑤错误,B、C、D排除; 亚历山大兵不血刃攻入埃及,灭掉波斯,后来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①②④正确,A正确。
20.A
【解析】
注意材料问的是历史因素,A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21.(1)特点:直接民主;公民有较大权利;抽签选举,轮番而治;主权在民,几乎一切官职都向成年男性公民开放。
原因:小国寡民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城邦鼓励公民参与政治活动;梭伦等改革家的推动。
(2)世界各文明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多元性;不同文明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影响。
22.(1)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2)罗马帝国的统治,使地中海地区保持了比较长期的和平。帝国境内不同地区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奴隶制商品贸易不断发展;东西方文明交流进一步频繁。
(3)文明交流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和发展;大国扩张是文明交流的一种形式;应该促进文明文化的和平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