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第2课
课标要求 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素养目标 1.了解农耕文明的优势,认识农耕文明对古代文明扩展的作用。
(唯物史观)
2.了解古代各大帝国的扩张历程,认识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时空观念)
3.搜集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的史实,理解古代各大帝国崛起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作用。(史料实证)
基础导学 主干梳理
综合探究 素养提升
随堂巩固 基础落实
内容索引
01
02
03
基础导学 主干梳理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1.农耕文明的扩展
(1)条件: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 、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
(2)概况
①埃及文明的扩展:势力曾达到 ,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
②西亚文明的扩展: 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
社会分工
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王国
亚述
2.海洋文明的扩展(希腊文明)
(1)条件:凭借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
(2)方式:移民。
知识拓展 公元前8到前6世纪,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地区进行了广泛的大规模的殖民运动,传统上称这一时期为“殖民时代”。
(3)范围:向地中海和 地区殖民。
(4)影响: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 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黑海周边
西班牙
1.思维深化
促使古希腊向外殖民的动因有:城邦内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集团在本城邦难以立足纷纷外迁;工商业比较发达;在狭小的城邦范围内,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满足不了更多人口的需要,“唯一的出路就是强迫移民”。
理解提升
2.问题思考
材料 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就与贫穷为伍”。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这样的条件并没有阻碍古希腊的文明化进程。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而强大的东方邻国本可以轻易地把这些不速之客们赶回大海,但他们对希腊人的到来却表示欢迎。他们认为,商贾云集,有利于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摘自《古希腊城邦史》,原文有改动
古希腊为什么要进行海外殖民活动?这种活动对希腊文明起到什么影响?
提示 原因:①山地较多,土壤贫瘠;②海洋阻隔、海岛众多;③人口增长速度快,对生存造成压力;④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的城邦布局。
影响:①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吸收了东方先进文化成果,创造了自己的独特文明。②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1.形成条件: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
2.主要帝国
(1)波斯帝国
①崛起时间:公元前6世纪。
②征服扩张:兴起于伊朗高原,征服包括两河流域、 、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③帝国统治: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地方实行 ,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④走向衰亡:公元前4世纪晚期,被 灭亡。
埃及
行省制
马其顿
(2)亚历山大帝国
①崛起时间:公元前4世纪晚期。
②帝国建立:马其顿国王 成功灭亡波斯帝国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③政治统治: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亚历山大
(3)罗马帝国
①起源: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邦。
②征服扩张:首先征服意大利,后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整个 变成了罗马的内海。
③政治统治: 迅速发展。
④确立国教: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的 ,到 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⑤帝国灭亡: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
地中海
奴隶制
巴勒斯坦
4
理解提升
1.思维深化
(1)亚历山大的征服使东西方文化在历史上第一次发生大规模的冲撞和交融,这使得富于理性和逻辑的西方哲学与古代埃及、西亚丰富的数学、天文学知识相结合,使希腊化的自然科学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东西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也相互影响。
(2)罗马帝国不断扩张的历史影响
①积极影响
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拉丁语、拉丁文字,为后来的英语打下了基础。
促进了世界的贸易往来,尤其是在东西方之间开辟了丝绸之路。
传播了基督教,使基督教传出欧洲大陆,为基督教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颁布了法律,罗马法律为人类社会制度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②消极影响
扩张战争使大量的人民流离失所,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破坏了环境。
在阿拉伯地区传播基督教,为后来的十字军东征埋下了火种。
2.问题思考
(1)波斯帝国版图辽阔,民族成分极其复杂,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尖锐,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为巩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波斯国王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提示 措施:加强王权,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并神化自己的权力;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重要职务;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2)亚历山大的东征,从西方到东方、从希腊到印度,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直到今天,他的名字还被很多人传颂,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 这是因为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三、文明的交流
1.技术和文艺
西亚农耕技术
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
西亚冶铁技术
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西亚神话
传入希腊
埃及雕刻
为希腊人像雕刻所模仿
2.字母文字
(1)起源:西亚地区的 。
(2)演化
腓尼基
东方
字母→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
向西
希腊字母→拉丁字母→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
阿拉马
腓尼基人借用古埃及人的几个象形文字,并简化苏美尔人的若干楔形文字,为便于书写迅速舍弃掉旧文字系统的好看字样,终于把数千个不同图像变为简单而书写便利的22个字母。……这22个字母渡过爱琴海传入希腊。希腊人又增添了几个自己的字母,并把这种经过改进的文字系统传入意大利。古罗马人稍微改动字型,又把它们教给了西欧未开化的野蛮人。总之,西方文字起源于腓尼基人的文字,而非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和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
知识拓展 ——
西方文字的起源
3.经贸往来
(1)波斯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已到达地中海东岸。
(2)汉朝与罗马帝国: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3)东汉: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 出使大秦。
(4)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
甘英
理解提升
1.思维点拨
和平交往是古代文化传播的主流方式,它不仅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融合,而且能增进不同地区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各地的共同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
2.问题思考
材料
腓尼基文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字母文字的演变历史,并分析字母文字会被广泛接受的原因。
提示 演变历史:腓尼基文字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
原因:①经济因素:古代亚非欧帝国,商业比较发达,经济交往的需要。②字母文字的优势:书写简捷、易于记忆、有固定顺序、每个字母都有固定读音等。
返 回
综合探究 素养提升
1.条件
一、奴隶制大帝国兴起的条件及区域性影响
地理因素
依靠大河或海洋的有利条件,便利了对外贸易和扩张
经济因素
农耕经济发达,商业和对外贸易发展,增强了实力
政治因素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统一;较为完备的官僚机构和军事实力
文化因素
具有发达的文化并向周边地区扩展、渗透
外交因素
利用自身优势和军事实力,殖民扩张;吸收和借鉴不同地区文明
2.区域性影响
各大帝国扩张,建立了世界性的大帝国,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同时也传播了先进的文明,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1)波斯帝国: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希腊、小亚细亚和波斯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开始了希腊化的进程;促进了帝国商业的繁荣和东西方文明的传播。
(2)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帝国的建立及希腊化世界的形成推进了从中亚、印度到东地中海、欧洲之间古代各文明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交往。
(3)罗马帝国: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帝国在1-2世纪达到繁荣的顶峰;罗马化使帝国统治下有着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各个地区成为一体,从而客观上维系了罗马帝国的存在,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强盛。
史料一 殖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是由于人口增加、耕地有限而到海外寻找土地,也有因土地兼并破产失地而到海外另谋生路;经济上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商业发展谋求原料和开辟市场。也有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而被遣送出国或安插于外者;在遇到严重灾荒时,也有殖民海外以求渡过难关者。……子邦和母邦、殖民地区和希腊本土之间展开频繁的经济往来,使希腊世界的奴隶制商品经济获得较充分的发展,广泛密切的贸易联系还进一步扩大了海外市场……构成了一个海洋与大陆交错、东方与西方联结的前所未有的地中海最大贸易圈和经济圈。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希腊海外殖民运动的原因,并说明希腊海外殖民运动的影响。
史料实证
提示 原因:商业发展;自然灾害;人地关系紧张;政治斗争;追求社会稳定。
影响:政治上,民主政治的建立;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缓解希腊城邦的内在矛盾;文化上,吸收东方文明成果。
史料二 当罗马扩张时,征服的也只是城市。像罗马这样的城市能够征服世界,但要管理这个世界就不容易了。必须有一种能使凝聚力薄弱的各成分团结起来的统治方式。罗马帝国在发展民法立法的同时,建立起专制政治的管理体制。给整个罗马世界盖上一张等级森严的官吏网,使当权者的意志在社会上生效。最后,解体的时刻到了,蛮族从各方面侵入进来,各行省不再抵抗、不再费力去关心总体的命运。
根据史料分析疆域广大的古代罗马帝国形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帝国政府维系庞大帝国的措施和效果。
提示 特点:依靠军事征服获得广阔的疆域;主要由孤立分散的城市构成,内部缺乏融合。
措施:通过法律协调不同民族的关系;建立专制制度和官僚制度来贯彻统治者的意志。
效果: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未能长久的维持统一的帝国政权,最终走向分裂。
辩证认识古代中西文明交流的方式
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的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
文明传播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暴力战争;和平交往。虽然暴力战争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但它对社会和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的破坏也是非常巨大的。而和平交往既有利于各个地区的科学和文化交流,又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所以在今天的各国交往中应大力提倡和平这种方式。
唯物史观
1.波斯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传播
波斯帝国从居鲁士立国开始,通过一系列对外扩张战争,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成为东西文明交流的重要中介。波斯帝国是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它不仅有自身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有统治庞大帝国的制度文明(政治制度、军事制度、经济制度、交通制度、宗教制度等)。从文明的交往和传播来看,波斯帝国既是西亚北非古代文明的终结,也是西方古典文明的先河。
二、东西方文明在交融中传播
2.亚历山大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传播
罗马帝国和帕提亚帝国、帕加马深受希腊的影响,可以算作广义的希腊化时期。希腊化指希腊文明对东方的影响,其实这一时期地中海和西亚北非历史的基本特点是东西方文明的大交汇,以及东西方各方文明之间更加密切的交往,希腊化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承上启下的、东西方各文明首次大规模交流的时代。此时,希腊文明走出本土疆界,进入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碰撞、大交流、大汇合的总潮流。这给东西方世界智慧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3.罗马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传播
“罗马帝国的统治开启了世界性的交流和联系;多种商品的交换,以及普遍享有的和平促进了文明的进化”。罗马文明在取得自身伟大成就的同时,在西方文明传统的形成上起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作用,它把极具开创、进步意义的希腊文明继承下来,并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
史料 公元前1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曾身穿一身丝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轰动一时。后来,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贵族的风尚。公元166年,罗马皇帝的使节在越南日南(时为汉郡)登陆后,前往洛阳进谒汉桓帝,中国与罗马两国“始乃一通焉”。
根据史料,概括汉朝与罗马交往的特点,并阐述历史意义。
史料实证
提示 特点:丝绸商贸往来兴盛,实现官方交流。
意义:促进了东西方商贸往来和丝绸之路的兴盛,丰富了民众的社会生活。
家国情怀
古代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之路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欧洲、北非等地区建立起密切的商贸联系,丰富了亚欧国家的物质文化生活;连通了古中国文明、古罗马文明、 古伊斯兰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等世界主要文明体系,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流融合; 推动了沿途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网络构建 史论要旨
1.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
2.古代文明区各自的扩展为奴隶制帝国的兴起创造了条件,而帝国的扩张客观上又进一步扩展了文明区域。
3.各文明间思想、技术和文化的传播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返 回
随堂巩固 基础落实
1.史书描述某一民族因人口过剩而向外殖民,指出:“这一个民族移植所到之处,其制度、宗教和生活方式亦随之而至。他们比照自己的母邦,建立独立自主的城邦。新殖民城邦与母邦相似的经济生活,产生与母邦相似的社会、政治纷争。”这一民族应是
A.公元前七世纪向外移民的希腊人
B.十七世纪中移往美洲的英国清教徒
C.十九世纪初移民东南亚的中国人
D.二十世纪中移民巴勒斯坦的犹太人
1
2
3
4
5
6
√
解析 由材料“他们比照自己的母邦,建立独立自主的城邦”可知这只符合古希腊的政治环境,A选项符合题意;
B、C、D选项的移民与材料无关,排除。
1
2
3
4
5
6
1
2
4
5
2.“在他们的立国观念中,‘政府就是武力的别称’,生产是服务于对外战争的需要的。”这反映了亚述帝国
A.经济异常落后 B.军队战斗力强
C.军事色彩浓厚 D.横跨欧亚非
解析 材料“政府就是武力的别称”体现了军事色彩浓厚,至于亚述帝国的经济及军队战斗力是否强大,材料没有涉及,材料也没有涉及亚述帝国的疆域,故选C项。
6
√
3
3.波斯帝国在地方实行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1
2
4
5
6
解析 波斯帝国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D正确。
√
3
4.“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西罗马帝国遂告灭亡。这标志着奴隶制度在西欧的崩溃。”西欧奴隶制崩溃于
A.公元前4世纪前期 B.公元前5世纪前期
C.4世纪后期 D.5世纪后期
1
2
4
解析 题旨表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奴隶制在西欧的崩溃。5世纪后期,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故D项正确。
5
6
√
3
5.世界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式,既有和平交流也有武力冲突。下列各项中有一项明显与其他交往方式不同,它是
A.腓尼基文字的发明与传播 ` B.伊苏斯战役
C.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D.罗马征服地中海
1
2
4
5
6
√
3
解析 A项属于和平交流,其余各项都属于武力冲突,故A项符合题意。
6.据《后汉书》记载,公元166年,两个彼此称呼对方为“大秦”但并未自称“大秦”的国家有了第一次外交接触。这两个国家处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一条蜿蜒在它们之间的、横跨数个文明带和气候带的“道路”将它们间接连接起来,这条“道路”是
A.罗马大道 B.丝绸之路
C.波斯御道 D.中国驰道
1
2
4
5
6
返 回
√
3
解析 传统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到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故选B项。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