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美国化学家诺塞拉研制出一种可以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催化剂,这将使氢气生产成为可能,并使太阳能使用步入新的时代,被称为“水发电技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发电技术”是指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同时放出能量来发电
B.“水发电技术”可实现发电过程中的零污染物排放
C.若水分解产生的H2、O2分别通入燃料电池的两极,通H2的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D.“水发电技术”的能量转换形式为:化学能→电能→热能
2.下列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A.①②③⑦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⑥⑦
3.如图为一原电池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Fe电极上发生反应:
B.若电解质溶液为浓硝酸,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C.若电解质溶液为饱和食盐水,Cu电极上有气体逸出
D.若电解质溶液更换为酒精,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4.如下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选项
M
N
P
A
稀硫酸
B
稀盐酸
C
溶液
D
溶液
A.A
B.B
C.C
D.D
5.某原电池工作时总的反应为Zn+Cu2+=Zn2++Cu,该原电池的组成可能是
选项
正极
负极
电解质溶液
A
Zn
Cu
CuCl2溶液
B
Cu
Zn
稀H2SO4
C
Cu
Zn
CuSO4溶液
D
Fe
Zn
ZnSO4溶液
A.A
B.B
C.C
D.D
6.一种微生物电池可用于污水净化、海水淡化,其工作原理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电极作原电池的正极
B.处理后的硝酸根废水pH降低
C.电池工作时,中间室的Cl-移向右室,Na+移向左室,实现海水淡化
D.左室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C6H12O6-24e-+6H2O=
6CO2↑+24H+
7.某实验小组用以下装置探究了铝和铜组成的原电池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中放电的情况,NaOH溶液浓度对铝一碱电池的放电电流和持续放电时间的影响如下表。
C(NaOH)/mol·L-1
0.1
0.5
1.0
1.5
2.0
放电电流I/mA
0.13
0.26
0.40
0.52
0.65
放电时间t/min
45
14
9
8
7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铜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放出氢气
B.负极反应为Al-3e-+4OH-=[Al(OH)4]-
C.NaOH溶液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放电电流越大
D.该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可充电后重复使用
8.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只有甲
B.只有乙
C.只有丙
D.除乙均可以
9.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C.铅酸蓄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10.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电池分别属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
B.干电池在长时间使用后,锌筒被破坏
C.铅蓄电池在工作中,负极每消耗1
mol铅,则硫酸溶液中就转移2
mol电子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1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充电是使放电时的氧化还原反应逆向进行
B.放热反应一定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C.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可达到100%
D.锌锰干电池中碳棒是负极,锌片是正极
12.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于2020年12月17日完成探月任务,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嫦娥五号”采用长征五号火箭运输,其芯一级和芯二级采用液氧液氢发动机,助推器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嫦娥五号”本身采用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发动机,其反应方程式为C2H8N2+2N2O42CO2+4H2O+3N2;“嫦娥五号”的电源系统由电源控制器、锂离子蓄电池组及太阳电池阵组成,锂离子蓄电池放电的反应式如下:Li1-xCoO2+LixC6=LiCoO2+
C6(x<1),下列关于长征五号火箭及“嫦娥五号”探测器燃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油来源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B.燃烧产物无污染是液氢作发动机燃料的主要优点之一
C.N2O4是“嫦娥五号”发动机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还原剂
D.将燃料和氧气压缩冷却成液体,目的是便于储存并缩小航天器的体积
13.一种突破传统电池设计理念的镁—锑液态金属储能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所用液体密度不同,在重力作用下分为三层,工作时中间层熔融盐的组成及浓度不变。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可由太阳能电池充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Mg(液)层的质量减小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Mg2++2e-=Mg
C.该电池充电时,Mg—Sb(液)层发生还原反应
D.该电池充电时,Cl-向中层和下层分界面处移动
14.用如图所示装置,可由乙二醛制备乙二酸,反应原理为+2Cl2+2H2O+4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利用上述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电极的反应式为
C.盐酸除起增强溶液导电性的作用,还提供参与电极反应
D.理论上每得到乙二酸,将有从右室迁移到左室
15.用单质铁去除酸性水体中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量转化形式主要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电极材料分别为Fe和Fe3O4
C.负极反应为+8e-+10H+=+3H2O
D.该原理的总反应可表示为+3Fe+2H++H2O=+Fe3O4
二、实验题
16.物质中的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电能。
(1)将锌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将锌片、铜片按照上图所示装置连接,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有气泡产生、___________。
(3)稀硫酸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的作用是:传导离子、___________。
(4)下列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CaO+H2O=Ca(OH)2
②2H2+O22H2O
③Cu+2Ag+=Cu2++2Ag
1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在常温下,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编号
电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
1
Al、Mg
稀盐酸
偏向Al
2
Al、Cu
稀盐酸
偏向Cu
3
Al、C(石墨)
稀盐酸
偏向石墨
4
Al、Mg
氢氧化钠溶液
偏向Mg
5
Al、Zn
浓硝酸
偏向Al
试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正极或负极)是否相同?__(填“是”或“否”)。
(2)由实验3完成下列填空:
①铝为__极,电极反应式:__。
②石墨为__极,电极反应式:__。
③电池总反应式:__。
(3)实验4中铝作负极还是正极?__,理由是__。写出铝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
(4)解释实验5中电流表指针偏向铝的原因:__。
(5)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铝在原电池中作正极或负极的因素:__。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四、原理综合题
18.(1)从能量的变化和反应的快慢等角度研究反应:2H2(g)+O2(g)=2H2O(g)。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
从断键和成键的角度分析上述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H—H
O=O
H—O
键能(kJ·mol-1)
436
496
463
则生成1molH2O(g)可以放出热量_______kJ。
(2)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
。
a.盐酸与烧碱溶液反应
b.Ba(OH)2·8H2O+2NH4Cl=BaCl2+10H2O+2NH3↑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d.高温煅烧石灰石使其分解
e.铝和盐酸反应
f.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3)A、B、C、D
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
现象
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
C的质量增加
A上有气体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甲中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
_______极(填“A”或“B”)。
②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
③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B
【分析】
【详解】
A.水分解的过程是吸热过程,选项A错误;
B.“水发电技术”可实现发电过程中的零污染物排放,选项B正确;
C.“水发电技术”的能量转换形式为太阳能→化学能→电能,选项C错误;
D.氢氧燃料电池中,通H2的为电源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2.A
【详解】
根据构成原电池的“两极一液一线一反应”判断;装置④不能形成闭合回路;装置⑤不具有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只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形成电流;装置⑥中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①②③⑦,答案选A。
3.C
【详解】
A.若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则铁为负极,铜为正极,Fe失去电子,电极上发生反应:,故A正确;
B.若电解质溶液为浓硝酸,铁发生钝化,则铜为负极,铁为正极,铜失去电子生成铜离子,则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故B正确;
C.若电解质溶液为饱和食盐水,则发生吸氧腐蚀,铁为负极,铜为正极,Cu电极不可能有气体逸出,故C错误;
D.若电解质溶液更换为酒精,不能形成原电池,则电流表指针不偏转,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
4.C
【详解】
该装置是原电池,M棒变粗,N棒变细,说明N是负极,M是正极,负极上金属失电子,正极上金属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则该电解质溶液是盐溶液,且N的金属性大于M,所以符合条件的只有C。
5.C
【详解】
根据电池反应式知,Zn失电子化合价升高作负极,不如锌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可溶性铜盐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只有C项:Zn作负极、Cu作正极、硫酸铜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可以实现该原电池反应,故C正确;
答案为C。
6.D
【分析】
据图可知a电极上C6H12O6被氧化生成CO2,所以a为负极,b为正极,硝酸根被还原生成氮气。
【详解】
A.a电极上C6H12O6被氧化生成CO2,所以a为负极,A错误;
B.b为正极,硝酸根被还原生成氮气,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知电极反应式为2NO+6H2O+10e-=N2↑+12OH-,生成氢氧根,所以pH增大,B错误;
C.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中间室的Cl-移向左室,Na+移向右室,C错误;
D.左室C6H12O6被氧化生成CO2,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知电极反应式为C6H12O6-24e-+6H2O=
6CO2↑+24H+,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7.D
【分析】
电极分别问Al电极、Cu电极,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Al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u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池总反应为:。
【详解】
A.Cu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反应放出氢气,A项正确;
B.Al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Al-3e-+4OH-=[Al(OH)4]-,B项正确;
C.由表中数据可知,NaOH溶液浓度越大,电流越大,反应速率越大,C项正确;
D.该电池为一次电池,不可重复使用,D项错误;
答案选D。
8.C
【详解】
甲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故甲不符合题意;乙两个电极是相同的电极材料,不能构成原电池,故乙不符合题意;丙满足两个活泼性不同电极,两个电极间接接触,形成了闭合回路,能构成原电池,故丙符合题意;
丁中酒精是非电解质,不能构成原电池,故丁不符合题意;选项C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选C。
9.D
【详解】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是可充电电池,属于二次电池,A正确;
B.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碳棒作正极,B正确;
C.铅酸蓄电池在放电时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正确;
D.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负极流向正极即从锌电极流向铜电极,D错误;
故答案为:D。
10.C
【详解】
A.干电池是一次性电池,铅蓄电池是可充电电池属于二次电池,氢氧燃料电池属于燃料电池,A选项正确;
B.在干电池中,Zn作负极,被氧化,因此长时间使用后,锌筒被破坏,B选项正确;
C.铅蓄电池工作过程中,负极每消耗1
mol铅,外电路转移2
mol电子,硫酸溶液中不能转移电子,
C选项错误;
D.氢氧燃料电池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且工作的最终产物是水,故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D选项正确;
答案选C。
11.A
【详解】
A.
充电和放电是电池反应向不同方向进行的过程,充电是使放电时的氧化还原反应逆向进行,使电池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A正确;
B.
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原电池反应必须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
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很高,但是不会达到100%,还会伴有热能等能量的释放,C错误;
D.
锌锰干电池中锌片是负极,碳棒是正极,D错误;
故选A。
12.C
【详解】
A.
煤油是石油分馏的产品,来源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A正确;
B.
液氢燃烧产物是水,则燃烧产物无污染是液氢作发动机燃料的主要优点之一,B正确;
C.
在反应C2H8N2+2N2O42CO2+4H2O+3N2中,N2O4中N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降低为0,得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C错误;
D.
将燃料和氧气压缩冷却成液体,目的是便于储存并缩小航天器的体积,D正确;
故选C。
13.C
【详解】
A.放电时,Mg(液)层为负极,发生反应Mg-2e-=Mg2+,所以Mg(液)层的质量减小,故A项正确;
B.放电时Mg-Sb(液)层是正极,正极反应为:Mg2++2e-=Mg,故B项正确;
C.该电池充电时Mg-Sb(液)层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而不是还原反应,故C项错误;
D.该电池充电时,上层是阴极、下层是阳极,Cl-向阳极移动,故D项正确;
故选C。
14.C
【详解】
A.该装置为电解池,能量转化关系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错误;
B.为阴极,阴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故B错误;
C.盐酸作为电解质溶液起提供的作用,在极放电生成,此外,盐酸还有增强溶液导电性的作用,故C正确;
D.由反应+2Cl2+2H2O+4HCl可知,每生成乙二酸转移,将有从右室迁移到左室,则理论上每得到乙二酸,将有从右室迁移到左室,故D错误;
答案为C。
15.C
【分析】
构成的原电池中,Fe失电子作负极,生成亚铁离子,在正极上得电子生成,结合原电池原理分析。
【详解】
A.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选项A正确;
B.Fe失电子作负极,Fe3O4作正极,选项B正确;
C.Fe失电子作负极,生成亚铁离子,在正极上得电子生成,则正极反应为:+8e-+l0H+=+3H2O,选项C错误;
D.反应原理是铁与硝酸根离子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铵根离子,即该原理的总反应可表示为:+3Fe+2H++H2O=+Fe3O4,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6.Zn+2H+=Zn2++H2↑
电流表指针偏转
作正极反应物
②③
【详解】
(1)Zn与H2SO4反应产生ZnSO4和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2H+=Zn2++H2↑;
(2)将锌片、铜片按照如图所示装置连接,若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由于金属活动性:Zn>Cu,则Zn为负极,Zn失去电子,变为Zn2+进入溶液,电子由Zn经电流表流向Cu电极,在正极Cu片上H+得到电子变为H2逸出,故看到的现象是: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表指针偏转;
(3)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传导离子,同时作正极上的反应物;
(4)只有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才可以设计为原电池反应。
①反应CaO+H2O=Ca(OH)2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为原电池,①不符合题意;
②反应2H2+O22H2O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为原电池,②符合题意;
③反应Cu+2Ag+=Cu2++2Ag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为原电池,③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②③。
17.否
负
2Al-6e-=2Al3+
正
6H++6e-=3H2↑
2Al+6HCl=2AlCl3+3H2↑
负极
在NaOH溶液中,活动性Al>Mg
Al-3e-+4OH-=AlO+2H2O
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Zn在浓硝酸中发生反应,被氧化,即在浓硝酸中,活动性Zn>Al,Al是原电池的正极
另一个电极材料的活动性;电解质溶液
【详解】
(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不相同;
故答案为:否。
(2)①由实验3电流表指针偏向石墨,是负极,石墨是正极,电极反应式:2Al-6e-=2Al3+;
故答案为:负;2Al-6e-=2Al3+。
②是负极,石墨是正极,化学反应是失去电子被氧化为,盐酸中的得到电子被还原为,电极反应式:6H++6e-=3H2↑;
故答案为:正;6H++6e-=3H2↑。
③总反应式为:2Al+6HCl=2AlCl3+3H2↑;
故答案为:2Al+6HCl=2AlCl3+3H2↑。
(3)实验4中在溶液中活动性,则是负极,是正极;铝电极的电极反应式:Al-3e-+4OH-=AlO+2H2O;
故答案为:;在NaOH溶液中,活动性Al>Mg;Al-3e-+4OH-=AlO+2H2O。
(4)
在浓硝酸中钝化,在浓硝酸中被氧化,即在浓硝酸中活动性,是负极,是正极,所以在实验5中电流表指针偏向铝;
故答案为: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Zn在浓硝酸中发生反应,被氧化,即在浓硝酸中,活动性Zn>Al,Al是原电池的正极。
(5)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铝在原电池中作正极或负极的因素为:另一个电极材料的活动性和电解质溶液;
故答案为:另一个电极材料的活动性;电解质溶液。
18.a
242
acef
bd
A
Cu2++2e-=Cu
D>A>B>C
【详解】
Ⅰ.(1)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因此图像a正确;断裂1mol?H-H需要吸热是436kJ,断裂0.5mol?O=O需要吸热是496kJ÷2=248kJ,形成2mol?H-O需要放热是463kJ×2=926kJ,则生成1molH2O(g)可以放出热量为(926-436-248)kJ=242kJ;
(2)a.盐酸与烧碱溶液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b.Ba(OH)2?8H2O+2NH4Cl=BaCl2+10H2O+2NH3↑是吸热反应;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是放热反应;
d.高温煅烧石灰石使其分解是吸热反应;
e.铝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f.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是放热反应;
则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cef,属于吸热反应的是bd;
Ⅱ.①装置甲中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说明A电极上发生金属单质被氧化的反应,为原电池负极,B电极是正极,则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负A;
②装置乙中C的质量增加,说明C电极是正极,B电极是负极,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③甲装置中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A为负极,说明活动性A>B;乙装置中C电极是正极,B电极是负极,则活动性B>C;丙装置中,A上有气体产生,说明D电极被氧化为负极,活动性D大于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