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7 23:2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学习目标
1.土地改革前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私有制),土地改革后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也是私有制),即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属于农民,土地私有制并没有变。
2.土地改革的性质:反封建的民主改革(属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3.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新生政权。
新课导入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
新课导入
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 “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
新课讲解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全国土地改革前,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项目
占农户数
占总耕地数
地主、富农
不到7%
50%以上
贫农、雇农
57%以上
14%
新课讲解
2.土地改革的过程
(1)时间:1950—1952年底。
(2)法律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概况: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 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某民歌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与上述现象有关的文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故选择C项。
新课讲解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1.政治方面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不是封建制度
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新课讲解
2.经济方面
(1)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2)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祥 对 比
1947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比较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项目
1947 年的土地改革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
不同点
法律文件
《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富农政策
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
新解放区
实施范围
老解放区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相当于
历史意义
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积极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相同点
都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都属于私有制
近代以来促使中国封建社会瓦解的三件大事
微 拓 展
(1)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思想上: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3)经济上: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政治意义的是( )
A.彻底摧毁了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D.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C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是经济方面的意义,故选择C项。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下图农民手中这份关于土地改革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C
当堂小练
2.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 )
A.知识分子 B.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C.领导干部 D.工人
B
当堂小练
3.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约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这次土地改革的完成对经济的影响是( )
A.彻底废除了中国2 000多年的封建专制
B.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C.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D.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
D
当堂小练
4.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该法令的实施( )
A.激发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热情
B.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C.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D.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
当堂小练
5.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时,我国的农产品产量显著提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