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南安军
宋代: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
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新知导入
戏剧是什么?
戏剧是一门集舞台、语言、音乐、肢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艺术。
西方:戏剧就是话剧(起源于希腊)
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
新知导入
戏剧文学的特点
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要适合舞台表演
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要尖锐
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 台词 (对话、独白、旁白)
舞台说明(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新知导入
戏剧的种类
根据内容性质 分为:悲剧 喜剧 正剧
根据表现手段 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
根据结构形式 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根据演出场合 分为:舞台剧、街头剧、广播剧、电视剧
根据作品反映的时代 分为:现代剧、历史剧
17、屈原(节选)
郭沫若
情景导入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人们看到他的名字,就会想到一位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头戴切云高冠,在瑟瑟秋风之中,行吟泽畔,引吭悲歌。最终因心忧国运,悲愤抱石投江。今天我们通过戏剧《屈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目标导航
1.了解有关戏剧的知识、作者的生平及重要作品,了解剧本创作的时代背景。
2.朗读课文,把握剧中的人物情感及人物的性格。赏析文中的修辞手法,象征意义,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3.学习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我国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女神》。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解放后,发表了《蔡文姬》等戏剧,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
背景简介
《屈原》(节选):课文标题表明了戏剧的主人公是爱国诗人屈原,表现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斗争精神。文章节选自历史剧《屈原》的第五幕第二场。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作者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国殇( ) 靳尚( ) 诡谲( )
商於( ) 脚镣( ) 徘徊( )
伫立( ) 睥睨( ) 雷霆( )
稽首( ) 咆哮( ) 迸射( )
污秽( ) 木梗( ) 驰骋( )
虐待( ) 瘦削( ) 镗镗鞳鞳( )
pì nì
gěng
shāng
tāng tà
huì
qǐ
bèng
liào
nüè
chěng
jìn
guǐ jué
yú
pái huái
zhù
páo xiào
tíng
xuē
学习字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稽
( )滑稽
( )稽首
削
( )瘦削
( )削铅笔
弄
( )播弄
( )弄堂
哗
( )哗众取宠
( )流水哗哗
jī
qǐ
xuē
xiāo
nònɡ
lònɡ
huá
huā
多音字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诡谲:狡诈,狡黠。这里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播弄:摆布。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雷霆:1.雷暴;霹雳。2.比喻威力或怒气。
踌躇:犹豫。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向神表示悔过,请求宽恕。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记词义
俄顷:很短的时间。
驰骋:奔驰。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徘徊: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疑不决。3.比喻事
物在某个范围内浮动、起伏。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污秽:不干净的东西。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本文节选内容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靳尚和郑詹尹密谋害死屈原,反映了权贵势力对屈原的忌恨,也从侧面反映了屈原忠贞爱国、痛恨丑恶的性格,第二部分是屈原在被囚禁中的内心独白,即《雷电颂》,表现了他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的形象,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愤怒,对光明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精研细读
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是:“东皇太一庙之正殿……各室均有灯,光甚昏暗,室外雷电交加,时有大风咆哮。”设置这一场景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故事发生的环境描写,室内空寂昏暗,渲染了靳尚与郑詹尹阴谋加害屈原的紧张氛围;室外雷电交加,大风咆哮,为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提供了自然背景,增添了悲壮的气氛,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精研细读
从对话上看,靳尚和郑詹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他们都是阴险、丑恶、奸佞的黑暗政治权贵的代表,与郑詹尹相比,靳尚位高权重,更显得狠毒、诡计多端。而郑詹尹则显得卑鄙、狡诈,还有一些胆怯,是朝中奸佞们的帮凶。?
精研细读
文章在屈原出场时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这一舞台说明,是屈原的肖像描写和动作描写,对屈原的形象外貌做了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中屈原震天撼地的内心独白做了铺垫。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一个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
精研细读
有感情地朗读下面一段话,并进行赏析。
但是我,我没有眼泪。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呵!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运用了呼告、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呼唤着在黑暗中咆哮着、闪耀着伟大的自然力来毁灭这个黑暗的世界,创造光明的未来。表达了屈原彻底毁灭黑暗社会的决心,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和无畏精神。
精研细读
作者运用了象征手法,对本文中的事物赋予了特殊的含义。请指出以下文中事物象征意义。
1.风、雷、电象征 。
2.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 。
3.“无形的长剑”象征 。
4.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等“土偶木梗”象征 。
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人民群众
屈原坚定的信念
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主题概括
文章主要叙写了靳尚和郑詹尹秘密策划谋害屈原的过程,及屈原在大殿里的内心独白,表现了权贵黑暗势力对屈原的惧怕和陷害,也表现了屈原爱国爱民,向往光明,忠贞不屈的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课堂总结
本文成功塑造了一位爱国爱民、忠贞不屈、英勇无畏的屈原形象,这与多种修辞手法运用是分不开的。首先,在写屈原内心独白时,运用了拟人、呼告、比喻的修辞方法,如借助风、雷、电的自然伟力,表达屈原热切地期待毁灭一切黑暗的愿望;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也使整个独白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前文提到屈原不喝酒,但靳尚要求郑詹尹用毒酒来谋害屈原,请你发挥想象,写出郑詹尹劝屈原饮毒酒的过程。不少于200字。
示例: (郑詹尹左手提灯,右手拿一杯酒,由左侧之门入场。)
郑詹尹:三闾大夫,你又在做诗了吗?我看你好像朗诵了好长的一首诗。怕是口渴了吧。我给你备了一杯甜酒来,请你润润喉吧。
屈 原:多谢,我手脚被铐,不便饮酒。
郑詹尹:我看你的喉嗓一定渴得很厉害的,这酒我捧着让你喝。
屈 原:谢谢你,我现在口不渴。我本来也不喜欢喝酒。我口渴了,一定领你的盛情。
郑詹尹:好的,你慢慢喝也好,我就不打扰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