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正、负数》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认识正、负数》。
一、课标分析。课标要求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让学生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课标第二学段数与代数内容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材分析。认识正、负数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正、负数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通过对正、负数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事物的理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今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打下基础。教材在编排中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以“中国的热极—吐鲁番”为现实背景,先借助温度计和海拔高度示意图来直观形象地认识正、负数,再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其他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最后归纳概括出正、负数地意义,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初步认识正、负数地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较正、负数的大小。其中正、负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
三、学情分析。正、负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学生虽然经常在天气预报中见到用正、负数表示温度,但是对正、负数比较陌生,因此教学难点是正、负数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根据课标对教材的要求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认知规律,我将本节课地教学目标确定为: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的读、写正、负数;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
3、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策略。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在本节课地教学中,我将重点采取如下策略:一是融陌生的知识于熟悉的生活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从温度的表示入手,借助温度计来引导学生学习正、负数。二是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先借助温度计和海拔高度示意图直观形象地认识正、负数,再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其他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最后归纳概括出正、负数地意义。
六、教学过程。基于以上认识,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下面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课伊始,我将创设一个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地情境: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下我国最热的地方—新疆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出示情境图。谈话式引入: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零上13℃与零下3℃是什么意思?怎样表示?引入对正、负数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探究第一个红点问题。
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问题。
我用启发式谈话引入:谁能说一说零上13度与零下3度表示什麽意思?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班内交流。我会根据学生的交流借助温度计简要介绍0度分界线的知识。当学生探究表示方法时,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例如用相反的箭头,对错号,加减号表示零上或零下。我都会予以肯定,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经历符号化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我进行小结:可以用一组相反的符号表示出零上、零下温度。通常这样表示:(教师板书)+13℃ -3℃。
探究第二个红点问题,比海平面低155米是什么意思?怎样表示?让学生借助海拔高度示意图,自主探究表示海拔高度的方法,然后交流。
根据学生的交流,我进行小结:一般的以海平面为分界线,海平面以下115米通常表示为“-115米”。
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观察+13、-3、-115三个数的特点,并向学生介绍正、负数的意义及读写法:像+13、+38、+29……都是正数,“+”是正号,通常省略不写;像-3,-10,-155都是负数,读作负三,负十……“-”是负号;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思考小电脑标示的问题,“你能用正负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吗 ”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表示。我会结合学生的交流补充一些例子。通过比较,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表示。
探究第三个红点问题,-3℃与-10℃哪个温度低?”
先让学生猜测-3℃和-10℃哪个温度低,再借助温度计比较。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两个负数地大小,加深对负数的理解。
本环节借助温度计和海拔高度示意图引导学生由直观到抽象地认识正、负数,有利用学生建立起正、负数的概念。整个环节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经历探究知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充分感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环节,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1——4题,集体订正,及时点拨。
第四环节,总结反思,梳理知识。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收获进行总结反思,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知识系统,培养他们自觉建构知识的良好习惯。
各位评委:《认识正、负数》一节的教学设计,坚持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为核心,以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为主线,着力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去理解正、负数,努力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和谐发展,说课中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