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卷
1.(08河北)下表所示,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欧洲和世界所占位次
1928 1932 1937
在欧洲所占位次 2 1
在世界所占位次 5 3 2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08成都)有一些史学家称1917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的一年,其主要依据是这一年: A.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B.俄国爆发二月革命 C.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3.(08南京)俄国十月革命:
A.发生于公元1917年10月17日 B.首先取得莫斯科起义胜利
B.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D.领导人是列宁
4.(08四川乐山)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表明他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有益探索的是
A.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创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5.(08四川内江)小张在学习了十月革命后对其进行了评价,其中错误的评价是:
A.这是人类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D.这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伟大革命
6.(08新疆乌鲁木齐)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A.新经济政策实施后 B.苏联成立时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 D.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7.(08湖北荆门)下列有关苏俄新经济政策内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大型企业仍由国家管理
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D.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8.(08广东佛山)《列宁在十月》是欧洲电影发展史上一部有较大影响的故事片,它展现的情节有
A.“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发行 C.巴黎公社革命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9.(08广东)苏俄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指的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 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0.(08广东汕头)下列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理解,错误的说法是
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
B.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表明资本主义经济有相当的生命力
C.新经济政策实行的时间非常短暂,表明它不太适合当时的国情
D.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上借鉴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理念
1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下列哪项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
A.农、轻、重发展的比例要协调 B.应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
C.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D.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
12.(08威海)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并立的政权是
①沙皇政府 ②人民委员会 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3.(08威海)1924年,列宁逝世,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信封寄信人的地址栏上应写的国名是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
14.(08连云港)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
A.经济发展迅速且全面和谐 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致力于工业化且成果显著 D.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08随州)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地在
A.彼得格勒 B.莫斯科 C.斯莫尔尼宫 D.冬宫
16.(08宜昌)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世界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是( )A.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B.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
C.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与改良 D.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17. (08南宁)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依据国内形势的变化调整经济政策。在1922年初的苏俄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C
A.小商贩在自由市场出售面包 B.工人到市场购买粮食
18.(07常德)下列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动了马列主义在世界的传播 B.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C.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D.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农民的粮食全部交给国家 D.资本家经营鞋帽厂
(07年成都)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人是
A.列宁 B.斯大林 C.弋尔巴乔夫 D.叶利钦
19(07安徽)“每逢佳节倍思亲”,2007年春节小丽给远在国外的亲人写信,收信人地址中不应该出现的国名是
A.韩国 B.巴西 C.法国 D.苏联
二、非选择题
1、(08山东泰安)列宁,罗斯福和邓小平是三位20世纪以来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伟大人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俄国经济,1921年列宁采取的一项伟大的经济措施是什么?(1分)新经济政策。
⑵为克服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怎样的对策?该对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1分)
采取罗斯福新政以摆脱危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⑶为了彻底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20世纪七十年代末,邓小平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2分)
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
⑷你认为这三位伟大人物共有的优秀品质有哪些?(1分)
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有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等。
2.(08湖南长沙)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天仙配》选段
材料二:市场不是万能的,已被资本主义实践所证实,同样计划也非无所不能,这也被社会主义各国的计划经济实践所证实,两者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市场和计划相结合,市场起基础作用,已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发展趋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自然经济有哪些基本特点?(2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分)自给自足、男耕女织(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得满分)(2分)鸦片战争后。(2)“市场不是万能的,已被资本主义实践所证实”,请你列举一个典型事件论证这一观点?(2分)为应对这一事件,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请问“新政”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分)
1929—1933年经济危机造成的。(2分)特点:国家政权干预经济。(2分)
(3)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二三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的成就?(3分)但“计划也非无所不能”,随着苏联经济的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显露,请问20世纪90年代它给苏联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2分)基本实现农业集体化和国家工业化,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3分)(答对两点均记满分)1991年,苏联解体或者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2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要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应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2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者)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市场起基础作用)。(2分)
3.(08江苏徐州)(10分)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促进经济的发展都做过有益的探索。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彼此间也有可以相互借鉴的宝贵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力,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应负担的国家义务,……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决议(节录)
材料二: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现代分册》
材料三:
①1922年,苏俄农民踊跃交纳粮食税 ②罗斯福总统与美国农民进行交谈
(1)从图①可以判断出,苏俄当时实行了什么政策?(2分)根据材料一说出上述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2分)(1)新经济政策 (2分) 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2分)(答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也可得2分)
(2)结合材料二说出罗斯福新政有什么特点?(2分)(2)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或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
(3)结合材料二观察图②,试猜想一下,罗斯福总统会与美国农民说些什么?(2分)(3)劝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总是;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2分)(符合题意也可得2分)
(4)以上是两种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成功改革,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4)参考答案: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实事求是;要勇于探索和创新。
4(08江苏扬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试了许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请回答:
(1)十月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1分)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材料二中的“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1分)把资本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运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
(3)后来僵化了的“苏联的模式”指的是什么?(1分)(3)斯大林模式
(4)为改变苏联僵化了的模式,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戈尔巴乔夫进行了改革,但结果失败了,从中我们应吸取哪些历史教训?(2分)(4)改革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
5.(07河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开始,政府一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强了国家干预,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国民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材料二:在斯大林经济体制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曾取得巨大成就。194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后来,该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虽历经几次改革,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陷入困境,出现了危机。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经济体制基本采用苏联模式,经济建设取得过巨大成就,但是后来社会经济却逐渐丧失了活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形成了新的经济体制,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1)材料一中美国经济的复兴得益于什么改革?(2分)32.(1)罗斯福新政。
(2)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中国经济体制曾经共有的特征,(1分)并说明这种体制特征在中国是怎样变化的。(3分)(2)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改变: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0年代后期,在城市推行国有企业改革;90年代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逐步完善。
(3)上述材料和问题能为调整经济体制提供哪些借鉴?(4分)(3)不同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调整经济体制要从具体国情出发;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调整经济体制要勇于创新。
6. (08湖北咸宁)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两个“新经济”,意义有不同。请回答: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美国新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又是什么?(5分)
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1分)大力发展商品经济。(1分)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分)主要特征:信息化,(1分)全球化。(1分)
7、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