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19级语文教育四班
姓名
学号
课题
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读会认14个字,会读会写10个字,注意“称”和“秤”的区别,区分柱、杆,区分做
作
故;
仿写“一边……一边……”“到底”“才”“像”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分角色朗读,朗读技巧更进一步;
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能想出什么方法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平时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注意“称”和“秤”的区别,区分柱、杆,区分做
作
故;;
教学难点
仿写“一边……一边……”“到底”“才”“像”
理清文章路线
教学方法
谈话法、电教辅助法、疑问导入、拓展法、自读法、讲授法、练习法、游戏法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时间分配及方法、手段
导
课
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这张图片,这是在哪里呢?
对,那同学们知道菜市场用什么称菜吗?
对!就是秤。
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秤有哪些呢?
PPT展示:大象图片
刚刚出示那些称能测得图片上大象的体重吗?
古代有个聪明的小孩叫曹冲,他可以称象。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谈话法
(2分钟)
电教辅助法
(2分钟)
疑问导入(1分钟)
新
课
出示文学常识,介绍曹操与曹冲与曹操二人,了解背景。
知道“曹”不是草字头;(板书“曹”)
二、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标注段落序号,圈出不认识的字词。
2.对比字词,找出不认识的字
(1)区分“称”和“秤”;
(2)区分柱、杆;
(3)教师讲解
区分做
作
坐
座(前两个一组,都有单立人旁,做——动手做
做饭、做工、做手工等
作——作业、作文、工作、
坐——坐下、请坐(请坐下)
座——广字头
是椅子背,座位、一座山、一座房;)
(4)认识词语“议论”
(5)多音字
(6)描红、临写生字,教师个别指导。(一个字写两遍)
三、再读课文,弄清故事的起因
1.自由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他讲了什么事情?
(板书:得大象)
2.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他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圈出文中描写大象的语句。
(板书:大象——又高又大
身子——一堵墙
腿
——四根柱子)
3.官员们见到“又高又大”的大象时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呢?
(1)指名读官员们说的话。
(2)思考:官员们见到大象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抓住“一边……一边……”“到底”体会官员内心想法,并仿写。
(3)小小演员
游戏名称:小小演员
游戏规则:模仿“一边看一边议论”的样子,一边做动作,一边读,从中感受官员们想知道大象体重的迫切心情,看谁演得好。
拓展法
(3分钟)
自读法
(8分钟)
圈画法(2分钟)
讲授法
(5分钟)
讲授法
(15分钟)
练习法
(5分钟)
游戏法
(5分钟)
课堂小结
大家看着大象,十分惊叹,才有了“曹冲称象”的故事,想听后事如何,请听下回上课!
激趣式结课(2分钟)
课后作业
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本课学过的生字。
熟读课文
(1分钟)
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时间分配及方法、手段
导
课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和曹操一起看到了又高又大的大象,大家都想知道大象到底有多重。他们想怎样称大象呢?
谈话导入
(2分钟)
新
课
一、
对比阅读,体会“曹冲称象”之妙
1.
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官员的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体重吗?
官员
造大秤
曹操直摇头
2.曹操听了直摇头。分角色朗读曹操和官员们的对话,读出曹操的不满意。
3.读第4自然段
(1)找出描写曹冲称象的词语,描述其称象步骤。
曹操赶象上船
化线
赶上上岸
装石
称石:石重=象重
曹操微笑点头
(2)体会“才”在文中的含义,并造句。
(3)PPT展示操作步骤
4.读第5段,曹操前后反应是什么?
齐读全文
随机指名读
做课后习题,排序;文中讲述了什么事?学生回答,教师启示。
二、通读全文,认真思考
思考:全文讲了什么样的故事?
思考:曹冲是什么样子的孩子?
(板书)爱观察
爱动脑
齐读课文
二、回顾字词,温故知新
分组读字词
学义词
自读法
(3分钟)
示范朗读法
(2分钟)
分角色朗读
(5分钟)
练习法
(5分钟)
电教辅助法
(3分钟)
练习法
(5分钟)
探究法(8分钟)
提问法(5分钟)
复习法(5分钟)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曹冲称象》就学完了,以后我们遇到事情也要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
自然式结课
1分钟
课后作业
阅读全文
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本课的生字。你还能想到其他的称象方法吗?想一想。
(1分钟)
板书设计
提纲式
教学后记
在教学过程当中,我多处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害怕学生不能够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专门设计了动画、板书,帮助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