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春四川岳池杜家中学部编历史八下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含答案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选择题
1、如下是一位同学的自学笔记,在“内容”处应填写的是(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1954年9月
地点:北京
内容:
A.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序言中指出:“这个宪法以一九四九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 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C. 确定了我国的国旗与国歌
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证明,概括来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做了两件大事:建立新中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
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五”计划开始实行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C.开国大典和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4、“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某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5、2017年12月24日,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 AG600在广东珠海成功首飞。这是我国工业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成就是( )
A. 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B.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6、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7、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8、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A.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 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9、61岁的郭承志珍藏着一张1956年聊城市福利事业公司发的“公私合营股票”,上面写着:“兹有照相业私方郭兆仁于1956年1月向聊城市福利事业公司投资,经资产估价定股为人民币四千三百六十元九角七分……由聊城市福利事业公司按季付息。特此凭证,发给投资人郭兆仁。”此股票的历史价值在于其见证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改造民营资本的壮举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
10、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吸取的最主要教训是( )
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B.充分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
C.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D.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1、我国政府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 )
A.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
12、“国家对私营企业实行统购包销,即由政府以统一价格购买和销售产品,将企业纳入计划经济的系统中……加强政府对企业的控制和管理,资本家可获分部分利润。”这则史料反映的重大事件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社会主义工业化
13、“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专家学者遭到无端迫害,反映了当时( )
A.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B.没有制定法律
C.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D.“二月逆流”的出现
14、某次会议期间,广东省代表蔡廷锴说:“现在是真正的民主。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5、高考作文题能彰显时代精神,2018年北京地区高考作文题目是《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而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时代》。那么,1956年开启的“幸福时代”的含义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16、刘丹的爷爷对刘丹说:“‘文革’时期虽然建设遭到破坏,但某些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选项可以作为论据的是( )
A.我国结束了依赖“洋油”的时代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我国仿制成歼-5型歼击机D.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二、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 1954年,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状况?
(2)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材料三 下图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企业分布在哪里?试举两例说明。
(4)材料三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比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私合营,对于当时很多资本家来说,几辈人辛辛苦苦创办的家业就这样交出去,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材料二 1956年,荣毅仁代表上海工商界集体给毛泽东写信,表示要在6天内实现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 他说:“我已经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表示了决心,我一定把所得的利润以投资企业和购买公债的方式,用来支援国家的建设。我个人愿意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来尽我的责任,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主义有贡献的人。”
材料三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从材料一叙述的现象到材料二中荣毅仁等 “红色资本家”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2)材料三中“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云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发行的一本图书,目录如下(节选)
引子 1958年北戴河之夏
第一章 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
第二章 发动“大跃进”,出台“总路线”
第三章 高产“卫星上天”,钢铁“元帅升帐”
第四章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
(1)根据节选图书目录判断在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怎样的良好愿望?在“总路线”的指引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造成了哪些不良的后果?
材料二
材料三 这场持续了十年的政治运动,给十亿中国人民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损失以及人身伤害,更大的伤害是心灵层面的,只有那些经历过这次运动的人,才能了解它真正的含义。
(3)材料二图片中三位英雄模范分别是谁?他们的称谓分别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们应该学习什么精神?
(4)材料三中“这场持续了十年的政治运动”指的是什么?在这场运动中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的人物是谁?
(5)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曲折和失误,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2021春四川岳池杜家中学部编历史八下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含答案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选择题
1、如下是一位同学的自学笔记,在“内容”处应填写的是(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1954年9月
地点:北京
内容:
A.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A
2、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序言中指出:“这个宪法以一九四九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 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C. 确定了我国的国旗与国歌
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答案】B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证明,概括来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做了两件大事:建立新中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
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五”计划开始实行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C.开国大典和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答案】A
4、“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某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答案】B
*5、2017年12月24日,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 AG600在广东珠海成功首飞。这是我国工业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成就是( )
A. 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B.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答案】B
6、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答案】C
*7、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D
*8、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A.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 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答案】C
*9、61岁的郭承志珍藏着一张1956年聊城市福利事业公司发的“公私合营股票”,上面写着:“兹有照相业私方郭兆仁于1956年1月向聊城市福利事业公司投资,经资产估价定股为人民币四千三百六十元九角七分……由聊城市福利事业公司按季付息。特此凭证,发给投资人郭兆仁。”此股票的历史价值在于其见证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改造民营资本的壮举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
【答案】C
10、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吸取的最主要教训是( )
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B.充分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
C.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D.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答案】C
11、我国政府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 )
A.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
【答案】B
12、“国家对私营企业实行统购包销,即由政府以统一价格购买和销售产品,将企业纳入计划经济的系统中……加强政府对企业的控制和管理,资本家可获分部分利润。”这则史料反映的重大事件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C
13、“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专家学者遭到无端迫害,反映了当时( )
A.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B.没有制定法律
C.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D.“二月逆流”的出现
【答案】A
14、某次会议期间,广东省代表蔡廷锴说:“现在是真正的民主。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D
*15、高考作文题能彰显时代精神,2018年北京地区高考作文题目是《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而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时代》。那么,1956年开启的“幸福时代”的含义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答案】C
16、刘丹的爷爷对刘丹说:“‘文革’时期虽然建设遭到破坏,但某些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选项可以作为论据的是( )
A.我国结束了依赖“洋油”的时代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我国仿制成歼-5型歼击机D.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 1954年,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状况?
(2)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材料三 下图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企业分布在哪里?试举两例说明。
(4)材料三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比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1)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2)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3)东北。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答出两点即可)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私合营,对于当时很多资本家来说,几辈人辛辛苦苦创办的家业就这样交出去,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材料二 1956年,荣毅仁代表上海工商界集体给毛泽东写信,表示要在6天内实现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 他说:“我已经在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表示了决心,我一定把所得的利润以投资企业和购买公债的方式,用来支援国家的建设。我个人愿意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来尽我的责任,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主义有贡献的人。”
材料三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从材料一叙述的现象到材料二中荣毅仁等 “红色资本家”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2)材料三中“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答案】 (1)说明民族资本家的心态经历了恐慌、疑虑、担忧、心存不安到积极主动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民族资本家心态的转变,同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政策、恰当的说服教育以及民族资产阶级个人的思想觉悟是分不开的。
(2)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3)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云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发行的一本图书,目录如下(节选)
引子 1958年北戴河之夏
第一章 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
第二章 发动“大跃进”,出台“总路线”
第三章 高产“卫星上天”,钢铁“元帅升帐”
第四章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
(1)根据节选图书目录判断在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怎样的良好愿望?在“总路线”的指引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造成了哪些不良的后果?
材料二
材料三 这场持续了十年的政治运动,给十亿中国人民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损失以及人身伤害,更大的伤害是心灵层面的,只有那些经历过这次运动的人,才能了解它真正的含义。
(3)材料二图片中三位英雄模范分别是谁?他们的称谓分别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们应该学习什么精神?
(4)材料三中“这场持续了十年的政治运动”指的是什么?在这场运动中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的人物是谁?
(5)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曲折和失误,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答案】(1)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3)图(a):王进喜——“铁人”,图(b):焦裕禄——党的好干部,图(c):雷锋——解放军好战士。艰苦奋斗,坚定信念,以国家利益为重。(言之有理即可)
(4)“文化大革命”。刘少奇。
(5)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立足本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健全民主与法制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