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威尼斯的小艇
【简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读课文3遍,想想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方面的内容,试着搜集关于威尼斯的小艇的资料。给“写字表”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写在课本95页对应生字上下,不会的可以查字典。圈画出本课优美的词句,有不懂的地方用横线划出来,在空白处提出问题或做上批注。
教学内容
揭示课题,学习首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感悟动静;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认识“尼、艄”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哗”,会写“尼、斯”等15个字,会写“纵横、船艄”等12个词语。能说出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方面的内容,并体会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能根据第2自然段的内容说出小艇的特点,并体会“像挂在天边的新月”“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两处表达的好处。理解课文第2-4自然段与“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之间的关系,体会小艇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能说出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方面的内容,并体会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能根据第2自然段的内容说出小艇的特点,并体会“像挂在天边的新月”“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两处表达的好处。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1.多媒体课件2.检测题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1.观看船夫驾驶威尼斯小艇的片段。
新授
探究一:揭示课题,学习首段板书课题,提示“艇”的写法。介绍作者,介绍名著激发兴趣。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大意。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小结并揭示总起句。小艇的作用与“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密不可分。探究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内容的主要方面。想一想: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组织全班交流。课文写了小艇的样子、乘坐的感受、船夫技术高超、威尼斯人的活动。自学生字交流识记方法。艄与哗的读音。指导写字。注意翘和簇字的书写。探究三:精读课文,感悟动静默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哪里有动的感觉,哪里有静的感觉。找出相关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组织学生交流。(1)静的感觉: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2)动的感觉: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体会小艇的造型和行动灵活轻快的特点能够适应威尼斯纵横交错的河道。指导学生朗读句子。一静一动的描写好在哪里?出示小艇的图片,让学生介绍时说清它的特点。让学生读3、4自然段,交流哪些内容给人以动感。小结课文,布置作业小结:通过课文对小艇的描写,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威尼斯的动静之美。
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提炼学习方法。
作业
1.基础作业:抄一抄,记一记:纵横、船艄、手忙脚乱、簇拥、笼罩2.拓展作业:试着通过文中的语句,加上自己的联想,写一写小艇的造型,写清它的特点。
【详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读课文3遍,想想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方面的内容,试着搜集关于威尼斯的小艇的资料。
2.给“写字表”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写在课本95页对应生字上下,不会的可以查字典。
3.圈画出本课优美的词句,有不懂的地方用横线划出来,在空白处提出问题或做上批注。
【教学目标】
1.认识“尼、艄”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哗”,会写“尼、斯”等15个字,会写“纵横、船艄”等12个词语。
2.能说出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方面的内容,并体会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第2自然段的内容说出小艇的特点,并体会“像挂在天边的新月”“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两处表达的好处。
4.理解课文第2-4自然段与“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之间的关系,体会小艇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能说出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方面的内容,并体会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能根据第2自然段的内容说出小艇的特点,并体会“像挂在天边的新月”“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两处表达的好处。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学习首段
1.
播放视频:播放船夫驾驶威尼斯小艇的视频,初步感受威尼斯小艇的轻快与特点。
1.
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注意“艇”的写法:“舟”中的一“横”变为“提”,不能出头;右面“廷”的第一笔“横”写得长,下面一横写得短。
2.简介作者: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他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3.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朗读,说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4.小结: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有许许多多纵横交错的大小河道,人们出行就要靠小艇。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因此,小艇的作用与“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密不可分。
设计意图:
通过有趣的视频导入进入课文情境,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了解作者的同时也让孩子们了解威尼斯这座城市的魅力。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课文写了小艇的样子、乘坐小艇时的感受、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还有威尼斯人的活动。
(相机板书:样子
乘坐感受
船夫驾驶技术好
人们的活动)
3.学生自学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教师相机指导易错字,如“艄”读“shāo”,不要读成“xiāo”;多音字“哗”在“哗笑”中读“huá”,拟声词“哗”读“huā”。
4.指导写字。提示学生注意:“翘”字中的“尧”不要多写一点,第六笔竖弯钩要写得长一些;“簇”字第九笔是横折钩而不是撇。
设计意图:
本环节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一问题展开,通过对每一自然段内容的初步概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围绕小艇写了什么,为下文理解这些内容与作者要表达的中心之间的关系作铺垫。
1、精读课文,感悟动静
1.
让学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让你读的时候有一种静的感觉,哪些地方又给你动的感觉?读读相关的句子,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
组织学生交流。
预设:
(1)静的感觉: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2)动的感觉: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追问:为什么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把小艇比作水蛇,让你感受到什么?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小艇的造型和行动灵活轻快的特点能够适应威尼斯纵横交错的河道,符合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的条件。
3.指导学生朗读句子,重点读好“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仿佛田沟里的水蛇”,突出小艇的样子,以及它灵活便捷、速度快的特点。
4.提问:这样一静一动的描写好在哪里?
预设:让我们生动地感受到小艇形如新月、动如水蛇的特点,从而充分理解为什么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5.出示小艇的图片,让学生用文中的语句或加上自己的联想介绍小艇的造型,介绍时要说清它的特点。
6.让学生读第3、4自然段,交流还有哪些内容给人以动感,并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预设:
(I)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
让学生想象小艇“起航”“沿着蜿蜒河道前行”的样子,感受景致的独特,体会“说不完的情趣”。
(2)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
引导学生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与“主要的交通工具”之间的联系。
①让学生找一找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表现在哪里。
②引导学生抓住“毫不手忙脚乱”“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平稔地穿过”“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等语句品读,感受船夫在不同情况下的胸有成竹,体会这里的动态描写在表现船夫驾驶技术好的同时,也展现出水城的美和活力。
③提问:写船夫驾驶技术的这部分内容让我们感觉到一种动感,这与“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有什么关系?
预设:正因为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船夫日日驾驶小艇,才练就了高超的本领。
设计意图:
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能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作为本单元开篇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到哪些内容有动或静的感觉,这样的表述更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容易被理解,同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1、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1.小结:通过对小艇的样子、乘坐小艇的感受和船夫的驾驶技术的描写,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威尼斯的动、静之美。
2.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试着通过文中的语句,加上自己的联想,写一写小艇的造型,写清它的特点。
设计意图:
在指导学生读懂每一部分写的是什么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关注小艇的动态和静态入手,再细读课文,体会这些内容与作者表达的目的,把文章写的是什么与为什么这样写紧密联系起来。
【板书设计】
18.威尼斯的小艇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样子
乘坐感受
船夫驾驶技术好
人们的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