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牧场之国
【简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背诵课文中积累的优美语句,仿写牧场之国其他动物的自由自在。
教学内容
听写词语,落实掌握;反馈仿写,再次体会动物的自由,感受真正荷兰的魅力;学习傍晚的牧场,品味静,向往静,进一步感受真正荷兰的内涵。
教学目标
通过听写词语,巩固生词。借助仿写,感受拟人的写法,促进理解感悟真正的荷兰的内涵。以动衬静的写法,品味傍晚牧场的静,进一步感受真正的荷兰的内涵。
教学重点
以动衬静的写法,品味傍晚牧场的静,进一步感受真正的荷兰的内涵。
教学难点
以动衬静的写法,品味傍晚牧场的静,进一步感受真正的荷兰的内涵。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听写词语,复习巩固。
新授
探究一:
反馈仿写,感受“自由”1.根据评价表自评。2.寻找3星指名反馈。3.指导融入牧场景色的描写,做到情景交融。4.再次齐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探究二:静读批注,品味“静”1.真正的荷兰还是什么样的?轻声朗读第5自然段,写批注。2.指名反馈,引出“静”。3.寻找带给你“静”的感受的词语或句子。4.想象体会,感情朗读。5.寻找有声音的句子,引出“以动衬静”。探究三:感受向往,升华“静”
1.反向思考,如果不静了会怎样?2.出示作者背景,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境。3.升华“静”,不只是环境的静,更是内心的一份平静、安宁的心。4.感情朗读,回味“静”。
练习
背诵积累第5自然段。
小结
荷兰之所以能拥有如此天堂般优雅洁净、景色宜人的环境,是因为荷兰人民由衷地热爱和保护,给予动物们足够的尊重。他们的付出也同样得到了自然的回报,使他们能在这片优美、独具景致的土地上自由安闲地生活。课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搜集更多有关荷兰的风景、风情,更立体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国家。
作业
基础作业:摘抄第5自然段优美的语句。2.拓展作业:选择一个情境,仿照第5自然段,写出动、静之美。放学后的校园
群鸟飞过的湖面
火车进站
【详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背诵课文中积累的优美语句,仿写牧场之国其他动物的自由自在。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写词语,巩固生词。
2.借助仿写,感受拟人的写法,促进理解感悟真正的荷兰的内涵。
3.以动衬静的写法,品味傍晚牧场的静,进一步感受真正的荷兰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以动衬静的写法,品味傍晚牧场的静,进一步感受真正的荷兰的内涵。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1、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同走进了牧场之国,感受到,正是因为这里的动物们自由自在,是牧场的主人,所以恰佩克不断地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看看还有什么原因会让作者觉得:牧场之国才是真正的荷兰。
2.听写词语,复习巩固。
1个学生黑板上听写,其他孩子在作业本上写,写完马上批改反馈,错误率高的重点指导。
仪态端庄
远眺
骏马飞驰
遮掩
阻挡
辽阔
赞许
板凳
吆喝
铃铛
恢复
沉睡
牲畜
灯塔
设计意图:
在课堂上马上听写词语,并让学生及时订正,能第一时间发现易错字,再重点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探究一:
反馈仿写,感受“自由”
1.
根据评价表自评。
标准
星级
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标点准确。
☆
用上拟人的方法。
☆
结合牧场的景物描写,做到情景交融。
☆
2.寻找3星作品,指名反馈,说说优点。
3.指导拟人和情景交融的写法,学生自主修改。
4.再次齐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设计意图:
评价先行,让学生根据评价表自我评价,做到心中有数,评改更有针对性。同时反馈小练笔,让学生与作者建立链接,为读懂作品服务。
探究二:静读批注,品味“静”
1.动物们自由自在,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了吗?在恰佩克的心目中,真正的荷兰还是什么样的?轻声朗读第5自然段,在你有感受的地方写写批注。
2.指名反馈:
预设:宁静的、美好的。
3.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带给你这样的感受?动笔划一划。
(1)你的脑海中出现的怎样的画面?
(1)有感情地朗读。
4.寻找有声音的句子,引出“以动衬静”。
真的一点儿声音都没有吗?并不是的,偶尔传来的汽笛声,船只行驶的声音,为什么却不会让人们觉得吵呢?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平时,我们也常说“教室里静极了,只听见老师的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声音。”这种写法就叫做以动衬静。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自己独有心得的关键词句做批注,让他们感悟、朗读、想象、比较,多种感官参与体验,让难点不难。指导学生不断地朗读,想象读,把自由静谧的感受融入内心,外话于声。
探究三:感受向往,升华“静”
1.反向思考,如果不静了会怎样?
出示对比课件:
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狗叫了起来,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不停地踢马房的挡板。
有声音了,不安静了,你们是什么样的感受?
2.出示作者背景,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其实作者恰佩克也有这样的感受,只不过他有着不一样的经历,因此体会的也更为深刻。让我们来看看作者的相关资料吧。
课件出示:
卡雷尔·恰佩克是捷克著名作家。他在亲身经历了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来到荷兰旅行,沿途看到秀美的风光,和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宁静的生活情景,有感而发写下了《牧场之国》。
3.升华“静”。
此时此刻,荷兰的牧场还仅仅只是声音的安静吗?
作者有着一颗平静的心,住在这里的荷兰人也都有一颗平静、安宁的心。这时候的牧场就像作者的故乡,就是作者心中的家园,宁静和平,安全温馨。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4.感情朗读,回味“静”。
让我们用最轻柔的声音读读这段文字,随同作者一起将夜晚的荷兰留在我们的心中。男生读黑色部分,女生读蓝色部分,最后一句一起来。
设计意图:
写景散文通常都是作者心灵的写照。从作者眼中的景,到心中的景,再到笔下的景,一步步挖掘作者心中的情。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感悟牧场夜晚的静谧之后,适时出现作者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提升。引导学生明白不仅要关注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更要关注为什么写,写作即是表达我们情感的需要。
三、练习(背诵)
在探究活动三的基础上,摘抄课文第5自然段中优美的语句,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
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多积累多背诵,做到厚积薄发。有了充分的语言积淀,相信在他们下次情动的时候,也能流畅地做到辞发,用笔尖流淌出当时的感受。
4、小结
荷兰之所以能拥有如此天堂般优雅洁净、景色宜人的环境,是因为荷兰人民由衷地热爱和保护,给予动物们足够的尊重。他们的付出也同样得到了自然的回报,使他们能在这片优美、独具景致的土地上自由安闲地生活。课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搜集更多有关荷兰的风景、风情,更立体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国家。
五、作业
1.基础作业:摘抄第5自然段优美的语句。
2.拓展作业:选择一个情境,仿照第5自然段,写出动、静之美。
放学后的校园
群鸟飞过的湖面
火车进站
设计意图:
积累优美的语言,丰富语言储备。同时学习语言的最好方式就是运用,以写促学,在运用中学习语言。
【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以动衬静
心灵的宁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