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杨氏之子
【简案】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借助拼音和字典,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自学课后的生字“诣、禽”。
2.搜集有关杨梅的资料,认识杨梅。3.读读《世说新语》中表现孩子聪慧的小故事,会讲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
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随文识字写字;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熟读成诵。
教学目标
1.认识
“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常用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2.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础上,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教学难点
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础上,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导入,回顾《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说说哪些聪慧孩子的小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揭题,释题。
新授
探究一: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朗读,相机正音,读准多音字“为、应”,随文识字、写字。3.指导全班学生连起来再读小古文,读正确,读流利。探究二:再读课文,读懂内容1.
自由轻声读课文,说说课文讲的是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重点理解孔君平和杨氏子的对话。3.连起来说一说小古文的意思。4.在读懂意思的基础上读好句子的停顿,读出韵味。探究三:理清结构,品味语言1.找出课文是围绕那句话写的,是怎么围绕这句话写的,写法技巧指导。2.品味语言,熟读成诵。3.《世说新语》故事拓展阅读《咏雪》。
练习
1.把这则小古文诵读给同桌听,听听同桌对自己的评价。2.在方格子中,认真练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注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每一个连词书写2遍。
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方法。
作业
1.基础作业:继续练写完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或朋友听。2.拓展作业:听了杨氏之子的回答,孔君平会有怎样的反应?发挥想象,试着用文言文写下来,然后读给同学听。
【详案】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借助拼音和字典,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自学课后的生字“诣、禽”。
2.搜集有关杨梅的资料,认识杨梅。
3.读读《世说新语》中表现孩子聪慧的小故事,会讲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
“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常用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2.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础上,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教学难点】
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础上,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1、导入
1.读了《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说说哪些聪慧孩子的小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复习回顾《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王戎的小故事,再次感受王戎的聪慧,揭题。
3.
释题:“杨氏之子”中“之”是什么意思,“杨氏之子”呢?(之:的。杨氏之子:姓杨的人家的儿子)。那么,姓李的人家的女儿怎么说?(李氏之女)想想看,你是——
生:邓氏之子(邓氏之女)、方氏之子……
设计意图:
统编四年级上册学生曾学习过《世说新语》中的一篇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世说新语》,感知其中孩童的聪慧小故事,重点回顾感受王戎的聪慧,由此导入新课,新旧知识衔接,自然过渡到本课的学习内容。再由题目《杨氏之子》拓展开,李氏之女、邓氏之子……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言文的语境之中。
二、新授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杨氏之子》,看看这个姓杨人家的儿子如何聪慧机智。
探究一: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借助课前预习和文中的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每句话读通,画下你觉得拿不准的地方。
2.检查朗读,相机正音,读准多音字“为、应”,随文识字、写字。
师:课文都预习了,谁来读一读下面两句话?
课件出示:
(1)为设果,果有杨梅。
(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指导读准多音字:“为设果”的“为”是给的意思,在这里读第四声,句子的意思是“杨氏子给(孔君平)摆上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应”在这里表示反应快,听到声音就回应,如应声而起,应声而动,应声答曰等,读第四声。
师:课文中的两个多音字读准了,现在请一位同学完整地把课文读一遍。(出示课文)结合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准“诣、禽”的字音及分析“梁、诣、禽”的字形,理解字义,指导书写。
3.指导全班学生连起来再读小古文,读正确,读流利。
设计意图: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这是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易错的地方,因此在教学伊始将含有这两个多音字的句子单独拎出来,在语境中理解字义,选择读音。再借助拼音识记课后的“诣、禽”两个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字形,理解字义,指导书写,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探究二:再读课文,读懂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说说课文讲的是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大致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是发生在杨氏子和孔君平之间的故事,讲述了梁国一户杨姓人家中的九岁男孩和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谈的经过。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重点理解孔君平和杨氏子的对话。
预设:
(1)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结合课文注释“惠”同“慧”、“甚”用现代词语替代“特别、十分”等方法理解。(板书结合注释、现代词语替代)
指导仿说。“我们班有一位姓李的同学非常聪明”,用文言文怎么说?(吾学堂李氏之子,甚聪惠。)
(2)第二句“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采用借助注释(诣:拜访。乃:就,于是。)、联系上下文(其父:杨氏子的父亲)、组词(出来)等方法理解。
(3)第三句“为设果,果有杨梅。”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片理解第三句话。
(4)第四句和第五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两句对谈很有意思,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补充(“指”的事物——杨梅)、结合插图、现代文替代(家禽:家中的鸟)等方法理解句意。
3.指导学生正确划分第四和第五句的节奏与停顿,读好这两句话。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小结回顾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常用方法,用白话文(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连起来说一说小古文的意思。
5.指导学生划分全文节奏和停顿,读准读好停顿,读出味道。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师生、生生文白对读。
设计意图:
“通过各种方法了解课文的意思,在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中的停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本环节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从整体入手,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从学生的讲述中掌握学情。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组词等方法理解句子词句,既是对新知的把握,也是在复习巩固此前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常用方法。接着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断句,读出文言文的味道便水到渠成。环节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探究三:理清结构,品味语言
1.找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是怎么围绕这句话写的,写法技巧指导。
师:知道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吗?(总起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子“甚聪惠”?
学生再读课文后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理清课文结构:先概括叙事杨氏子“甚聪惠”,再举出具体事例说明。
2.品味语言,熟读成诵。
(1)你听懂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为什么他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他水果呢?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所以你们是一家的呀!
杨梅——杨家果
(2)孩子的回答巧妙在何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来反驳。
孔雀——孔家禽
(3)比较语言,再次体会杨氏子的机智聪慧、有礼貌。
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我们的回答和杨氏之子相比,你体会到什么?(杨氏子聪明机智,语言幽默、有礼貌。)
(4)语言训练
如果来访的客人姓李,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
如果来访的君平不姓孔,也不姓李,而是其他的姓,你会用自己的姓说一句吗?
(5)课文学到这,谁能学着古人读书的样子把它背下来?
3.《世说新语》故事拓展《咏雪》。
你能用本课学到的方法尝试着把《咏雪》这篇小故事读通读顺,并大致讲讲它的意思吗?
设计意图:
品味语言,感受人物语言的风趣幽默,是本课也是本单元贯穿始终的语文要素。在本环节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再从具体事例中体会杨氏子的“甚聪惠”。从杨氏子和孔君平的对话中细细品味到杨氏之子的思维敏捷、机智幽默、有礼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格。故事拓展是将课内习得的方法进行温习与检验。
三、练习巩固(诵读及书写本课生字词)
1.把这则小古文诵读给同桌听,听听同桌对自己的评价。
2.在方格子中,认真练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注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每一个连词书写2遍。
设计意图:
熟读成诵,始终是学习本篇文言文的目标之一。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语感,训练言语的表达。生字书写即使到了小学高年级,依然要积极关注,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并做到熟读成诵。认识了一位机智聪惠的九岁男孩,通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了词句及课文的内容,细细品味了人物语言的风趣幽默。又通过反复朗读,教给方法,读好小古文的停顿和味道。
五、作业
1.基础作业:继续工整、规范、美观地练写完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2.拓展作业:听了杨氏之子的回答,孔君平会有怎样的反应?发挥想象,试着用文言文写下来,然后读给同学听。
设计意图:
始终关注书写的工整、规范和美观,好习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同时尝试着用文言文写孔君平的反应,从仿到创,进行言语表达,是更深一层的语感训练。
【板书设计】
25.杨氏之子
杨梅——君家果
借助注释、插图
联系上下文、现代文替代
孔雀——孔家禽
组词、补充(聪慧机智、语言幽默、懂礼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