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手指》教案 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2《手指》教案 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8 18:3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手指
【简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借助字典和文中注音,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把难读难认的字多读几遍。2.理解“扶衬、附庸”等词语的意思,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观察自己的手指,想想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
教学内容
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归类识字写字;找出中心句,借助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结构;了解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拇、弦”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等15个字,会写“拇指、接触”等9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借助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结构。2.默读课文,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图片及谜语导入,联系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对五根手指作用的了解,读题,揭题,了解作者。
新授
探究一: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预习,正音,依据学情,指导写字。3.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探究二:借助关键词句,梳理文章结构1.找出全文关键句,梳理文章结构。2.根据课文结构,划分段落层次。3.教师小结,学习文本构段方法。探究三:品读关键词句,初知手指作用1.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中心句。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3.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五根手指的?4.结合课文内容,初知五指作用。
练习
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写写批注。认真练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各两遍。
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方法。
作业
1.基础作业:巩固书写本课生字新词。2.拓展作业: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写下自己的感受。
【详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借助字典和文中注音,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把难读难认的字多读几遍。
2.理解“扶衬、附庸”等词语的意思,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观察自己的手指,想想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拇、弦”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等15个字,会写“拇指、接触”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借助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结构。
2.默读课文,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1、导入
1.谜语激趣,了解作者。
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猜出是什么了吗?对,是手指。我们每个健全的人都有十根手指,伸出你的一只手,能准确说出每根手指的名字吗?
预设: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虽然咱们都能喊出五根手指的名字,可是你对它们的作用知道多少,谁来说说看?(学生简单交流)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丰子恺爷爷一起去深入了解一下。
回忆四下丰子恺《白鹅》,想想语言特点,再度加深对丰子恺的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猜谜语导入新课,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回顾《白鹅》语言特色,更是为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做铺垫。
二、新授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赶紧来看看每个人身上都有的“双手”这件宝贝吧。
探究一: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正音,依据学情,指导写字。
本课的生字字音方面,要提醒学生注意“弦、秽”的读音,“窈窕”的变调。字形方面,归类识字,依据学情,重点指导“揿、搔”等字的记忆,关注“薄”是上下结构,在不同语境、词组里读音的不同。
3.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本文向我们仔细描述了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
探究二:借助关键词句,梳理文章结构
1.找出全文关键句,梳理文章结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全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找出全文的关键句,并根据关键句理清文章结构。
预设:全文关键句也是中心句是“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想想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
2.根据课文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由此可以把课文分成哪三个部分的内容?
预设: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述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分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姿态、作用和性格。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3.教师小结,学习文本构段方法。
利用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会帮助我们很快领悟文章主旨,理清课文层次,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触类旁通,活学活用。
设计意图:
通过寻找关键词,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形成一定的把握文本核心的阅读策略;通过梳理有关联的自然段的内容,意在培养学生梳理文脉的能力。
探究三:品读关键词句,初知手指作用
1.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中心句。
自由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读一读中心句,体会语言特点。
抓住“姿态、性格”等词语体会其语言的拟人化。
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五根手指的?
预设:姿态、性格、作用。
4.结合课文内容,初知五指作用。
设计意图:
围绕“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五根手指的?意在培养学生形成根据阅读目的提取相关信息的阅读思维。
三、练习巩固
1.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写写批注。
2.认真练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词语各两遍。
设计意图: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虽然不是本单元重点关注的语文要素,却是学习课文应该一以贯之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五指,初知五指的作用,是为下文深入学习奠基。
四、小结
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较多,通过随文识字、归类识字,学情检测、重点攻克等方式方法能大大降低了识写写字的难度。借助关键词句,提取信息,梳理文脉,感知内容。通过学习中心句,初步体会作者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了解文章整体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五根手指,为下节课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
1.基础作业:巩固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拓展作业: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写下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
继续关注书写,即便在小学高段依然不能放松。品味语言,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语言的风趣幽默,是本课也是本单元需要重点关注的语文阅读要素,阅读也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22.手指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姿态、性格、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