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手指
【简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风趣幽默,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写批注。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2—6自然段,总结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幽默,并能摘抄相关语句;引导学生说说由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哪些人,明白课文阐述的道理;仿照课文表达,完成“小练笔”。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总结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2.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3.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4.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幽默,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2.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
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板书课题,入课。
新授
探究一:细读文本,品味语言(一)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文,理清层次。2.重点研读大拇指作用的部分。3.品味语言特点,师生合作朗读。4.由物及人,生发联想。5.小结学法。(二)自学课文3—5自然段。1.自主学习,理清结构。2.默读课文,回顾学法,完成表格。3.小组讨论,交流补充,完善表格。4.品味语言,指导朗读。探究二:由物及人,领悟道理1.由物及人,领悟道理。2.明确中心,理解用意。3.拓展积累。探究三:仿照课文,练习表达1.引导学生运用“把事物当作人来写、把事物当作其他事物来写”的表达方法,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2.小结习作要领,指导写作。3.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练习
1.完成小练笔后,小组互评,派代表全班交流评议。2.根据小组成员建议,修改小练笔。
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方法。
作业
1.基础作业:继续修改完善小练笔。2.拓展作业:将自己小练笔中的语言与《手指》一课语言进行对比阅读,再次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摘抄文中相关语句。
【详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风趣幽默,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写批注。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总结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2.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
3.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4.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幽默,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2.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
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1、导入
1.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清了课文脉络,初步了解了五根手指的不同作用。谁还记得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五根手指的?
生:姿态、性格、作用。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深入探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作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授
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姿态、作用和性格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2—5自然段)。
探究一:细读文本,品味语言
(一)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大拇指的?(姿态、性格、作用)
2.结合具体的句子指导交流。
预设:
描写姿态的语句: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形体、个头、构造)
描写性格的语句: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肯吃苦、默默奉献)
描写作用的语句: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3.指导重点研读大拇指作用的部分,看看围绕“最肯吃苦”列举了哪几种情况,划出在这些情况中大拇指最肯吃苦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扶住琴身、抵住水、按住血、扳住重物、翻书页、揿电铃。(排比句的运用最能突出大拇指的吃苦耐劳,拟人化的写法增添文章的趣味性。)
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大拇指的吃苦耐劳。
4.品味语言特点,师生合作朗读。
这一自然段的描写中,你还觉得哪些语言很有趣?说一说,读一读。
学生交流,指导读好大拇指的性格特点及作用,读出作者语言的风趣幽默。学生练读后,师生合作朗读。
5.由物及人,生发联想。
作者笔下的大拇指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和同学交流。
6.小结学法。
(二)指导自学课文3—5自然段。
1.快速浏览3—5自然段,你发现这几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有什么特点?
预设:构段方式和第2自然段一样,也是按照手指名称、姿态、性格和作用这几个方面来描写的。
2.默读课文,对照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3—5自然段,完成表格。
手指名称
姿态
性格
作用
3.小组讨论,交流补充,完善表格。
手指名称
姿态
性格
作用
食指
不窈窕、线条强硬
机敏、善于合作
工作复杂、干活以他为主:推动笔杆,试探危险或冒险等。
中指
相貌堂皇、个子最高、曲线优美
养尊处优、做事不出力
略为扶衬大拇指和食指
无名指小指
体态秀丽、样子可爱
能力薄弱
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掏掏耳朵、抹抹鼻涕,按压丝竹管弦,作兰花指,附庸其他手指
4.品味语言,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教学由扶到放,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理清层次,抓住重点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描写的风趣幽默,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揣摩作者的情感。然后小结学法,引导学生自学描写其他手指的部分,授之以渔,学以致用。
探究二:由物及人,领悟道理
1.由物及人,领悟道理。
作者笔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和同学交流。
2.明确中心,理解用意。
默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手指的全体……美丑之分了”这句话讲了哪两层意思?理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预设:第一层,体会作者为什么说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第二层,理解“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进而懂得人人都有用,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3.拓展积累。
设计意图:
理解文本阐明的道理,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并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环节先引导学生结合手指特点联想生活中类似的人,再分层理解文章中心,领悟主旨,这样的分步教学,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梯度渐进,螺旋上升。
探究三:仿照课文,练习表达
1.引导学生运用“把事物当作人来写、把事物当作其他事物来写”的表达方法,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2.小结习作要领,指导写作。
①交流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舌头这五官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②自主选择五官之一,把它当作人来写,想好使用第几人称写作。
③如果把五官之一当作其他事物来写,想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④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写,举例时,要围绕想要表达的意思写,可以尝试用上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
3.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本文语言表达方式多样,感染力强,结构清晰,是用来仿写的优秀范本。“小练笔”的安排既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也是对学生“输入——输出”能力的培养。
三、练习巩固
1.完成小练笔后,小组互评,派代表全班交流评议。
2.根据小组成员建议,修改小练笔。
设计意图:
学生习作后互评既是一种能力培养,也能在评价他人习作的同时反观自己的习作,互相启发,互为借鉴。他人的意见也为自己的习作修改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
4、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2—6自然段,较为深入地了解了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体会作者语言的风趣幽默,并能引导学生说说由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哪些人,明白课文阐述的道理;仿照课文表达,完成“小练笔”。
五、作业
1.基础作业:继续修改完善小练笔。
2.拓展作业:将自己小练笔中的语言与《手指》一课语言进行对比阅读,再次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摘抄文中相关语句。
设计意图:
对比阅读自己小练笔中的语言与作者语言,体会差距,再次品味文本语言的幽默风趣,使学习走向纵深。
【板书设计】
22.手指
姿态
作用
性格
由物及人——团结才有力量
语言风趣幽默
拟人化手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