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马诗
【简案】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自由读诗,能注意“燕山”、“金络脑”等词的读音,把古诗读得正确、流利。2.抄写《马诗》。注意书写正确、端正,行款整齐。3.试着借助注释,理解诗意。遇到不懂的地方,可查找资料。4.读读第55页单元学习提示“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了解作者李贺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等。
教学内容
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意,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体会诗人高尚的精神品质和远大的志向。拓展自主积累李贺写的其他《马诗》。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会认、会写“络”,并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2.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等方法,理解诗句意思;3.抓住“沙如雪”、“月似钩”等意象,感悟“何当”用字之精妙,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人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咏马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渴望有所作为的情感;4.背诵古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积累李贺其他的《马诗》。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回忆学习古诗方法,谈谈马在心中的印象,导入新课。
新授
探究一:初读诗文,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2.读注释,说说诗意,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探究二:体察诗蕴
品悟诗情
1.自读第一、二句。(1)这两句诗作者写了什么?
(2)作者写的大漠和月亮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写出这些特点的?请圈画出相关的词语。(3)概括写法(4)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5)作者为什么要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简介燕山及当时的背景。2.品读三、四句。(1)“金络脑”是指什么?什么样的马才配得上“金络脑”呢?(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这是轻捷矫健的骏马。)(2)诗人对这匹轻捷矫健的骏马怀有怎样的感情?(赞美、喜爱之情)(3)前方战事频繁,而这匹骏马受到了重用吗?你从哪个词中看出来了?(何当—何时将要)(4)这首《马诗》通篇没有写一个“马”字,李贺在诗里到底要表达什么呢?在预习时,你通过自己的方式了解过李贺了吗?(5)补充作者资料探究三:整体参读
总结写法1.结合李贺的生平,你觉得他写《马诗》是为了什么呢?2.小结:《马诗》看似写马,实则借马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志向。这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我们在很多文章如《梅花魂》、诗如《墨梅》等,同学们并不陌生。3.读读本课后面的两首诗,你有什么发现?探究四:课外延伸,注重积累你还收集了哪些和马有关的古诗?互相读一读,又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喜欢的一两首背一背!
练习
1.背诵《马诗》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提炼学习方法。
作业
1.基础作业:巩固书写生字词。2.拓展作业:积累有关李贺写的其他《马诗》。
【详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自由读诗,能注意“燕山”、“金络脑”等词的读音,把古诗读得正确、流利。
2.抄写《马诗》。注意书写正确、端正,行款整齐。
3.试着借助注释,理解诗意。遇到不懂的地方,可查找资料。
4.读读第55页单元学习提示“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了解作者李贺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等。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会认、会写“络”,并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等方法,理解诗句意思;
3.抓住“沙如雪”、“月似钩”等意象,感悟“何当”用字之精妙,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人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咏马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渴望有所作为的情感;
4.背诵古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积累李贺其他的《马诗》。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1、导入(3分钟)
1.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般是什么?
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注释)悟诗情,反复诵读入诗境。
2.读题,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马在你心目中是一种怎么样的动物?(课件出示各种马的图片)
3.过渡:在古代战场上两军交战时,大将军可都是骑着战马,威武得很。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马诗》就是写战马的,诗的作者是唐朝的李贺,他可是非常了不起的诗人,7岁就成了全国有名的诗人,是个神童。课前已经让同学们搜集过李贺的资料,可以分享一下。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马诗》,看看李贺笔下的马是怎么样的?
板书课题:马
诗
唐
李贺
设计意图:
通过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为进一步自主学习古诗降低难度。通过让学生自己搜集关于“马”的资料以及作者的资料,可以落实本单元的语文素养——“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理解”,还可以增强学生筛选资料的能力,更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20分钟)
(一)探究一: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读读注释,说说诗意,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
2.教师检查初读情况。
(1)检查易错读音。
多音字:
燕山(yān)
月似钩(sì)
燕
似
燕子(yàn)
似的(shì)
(2)检查诗歌朗读节奏。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指名读诗,同桌互读,全班齐读,做到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4)结合注释,说说诗意,提出不懂的地方。
◇
出示图片:大漠风光
燕山上空的月亮
◇
“走”的意思是跑,“快走”的意思是“驰骋”。
◇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设计意图:
提出初读要求,并在初读的基础上顺势检查学生的预习和生字词掌握情况,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并进行有效指导,真正做到语文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解决学生不会或不懂的问题,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2)探究二:体察诗蕴
品悟诗情
1.自读第一、二句,思考:
(1)这两句诗作者写了什么?
(2)作者写的大漠和月亮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写出这些特点的?请圈画出相关的词语。
(3)概括写法:这两句诗中,作者运用比喻的写作方法,将“沙”“比作“雪”,将“月”比作“钩”,描绘出富有特色的边塞战场。“钩”是指“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以青铜铸成,常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吴钩”已经超越兵器本身,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上升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3)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4)作者为什么要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简介燕山及当时的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正是藩镇割据、战事频繁的时代,而“燕山”指的是燕然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诗人用“燕山”来借指边塞。这两句创设了一种悲凉、肃杀的氛围,为后两句的抒情做了铺垫。在“大漠”“燕山”这样特定环境下,“月似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武器和疆场征战的场景。
设计意图:
一二两行诗是环境描写,“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样的场景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隐藏地悲凉之感也是难以理解的。因此通过图片的展示,写作背景资料的补充让学生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更加亲近了文字,对文本的理解也更到位了,为后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品读三、四句。
(1)“金络脑”是指什么?什么样的马才配得上“金络脑”呢?
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这是轻捷矫健的骏马。
“金络脑”指的是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表示非常贵重的鞍具,象征着马受到主人的重视。
(2)诗人对这匹轻捷矫健的骏马怀有怎样的感情?(赞美、喜爱之情)
(3)前方战事频繁,而这匹骏马受到了重用吗?你从哪个词中看出来了?
“何当”即“何时将要”,表达出一种遥遥无期的意味,既含无限期盼,又寓无尽无奈。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令人感慨扼腕。
(4)学到这儿,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首《马诗》通篇没有写一个“马”字,李贺在诗里到底要表达什么呢?在预习时,你通过自己的方式了解过李贺了吗?
(5)补充作者资料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
设计意图:
三四两行是体现诗人情感品质的诗句,全诗没有一个“马”字,题目却是《马诗》,学生对情感主题的体悟肯定是不深刻的,因此通过补充作者的生平资料,进一步感受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
(三)探究三:整体参读
总结写法(12分钟)
1.结合李贺的生平,你觉得他写《马诗》是为了什么呢?
借马抒情,希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2.小结:《马诗》看似写马,实则借马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志向。这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我们在很多文章如《梅花魂》、诗如《墨梅》等,同学们并不陌生。
设计意图:
唐诗中很多都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对文章的主题升华更加有帮助,学生习得这种写作方法,将终身收益。
(四)探究四: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1.你还收集了哪些和马有关的古诗?互相读一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喜欢的一两首背一背!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诗来查找资料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
李贺一共写了二十三首《马诗》,积累更多的古诗,对于理解李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文化更加有帮助,也是学生文化的提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查找资料学习也是对本单元语文素养形成的再运用。
三、练习
1.
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大漠
,燕山
。
,快走
。
2.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两句诗作者用了
的写作方法,我是从“
”
和“
”这两处看出来的。诗人用这两句诗描绘出了
的画面。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①句中的“何当”的意思是(
),“快走”的意思是(
)
。
A.何时当作
B.何时将要
C.很快地走
D.跑,驰骋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诗意。作者借
来表达自己
的志向,这是
的写作方法。我感受到作者是
的人。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4、小结(3分钟)
这节课,我们通过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注释)悟诗情的方法一起学习《马诗》,感受到了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
五、作业(2分钟)
1.基础作业:背诵《马诗》
2.拓展作业:搜集其他《马诗》读一读,选择喜欢的诗歌再背一背。
设计意图:
从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拓展、延伸,巩固生字词,积累古诗,增加语文积淀,并提升学生对诗人高尚的精神品质的情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马
诗
沙如雪
月似钩
金络脑
踏千秋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纵马驰骋渴望报国
环境描写
托物言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