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简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搜集有关李大钊同志的相关资料。熟读课文并圈画出词语,了解字音、字形和字义。思考:读完课文,想想课文回忆了李大钊的哪些事情。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再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借助资料理解课文,提出新的质疑。
教学目标
1.会写“稚、避”等15个字,会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3.练习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重点
练习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难点
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提出新的疑问。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歌曲,板书课题,并围绕关键词质疑,激趣导入。
新授
探究一:自读课文,扫清障碍1.初读课文。2.检查预习情况。探究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整体感知课文。2.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适时批注。3.小组合作梳理课文脉络,并完成填空。4.小组代表汇报。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探究三: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提出新的疑问1.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2.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搜集新的资料。
练习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bì
miǎn
江姐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为了(
)暴露党组织,面对丈夫被害,
mó
gu?
cán
bà她强忍悲痛,继续工作。不幸被捕后,(
)般的敌人(
)地对
kù
xíng
yán
lùn她以种种(
)。江姐始终从容面对各种(
)的考验,最后带着必胜的信念英勇就义。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填一填。
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提炼学习方法,引出下节课学习内容。
作业
1.基础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词。2.拓展作业:根据课上梳理的问题,查阅资料。
【详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搜集有关李大钊同志的相关资料。
2.熟读课文并圈画出词语,了解字音、字形和字义。
3.思考:读完课文,想想课文回忆了李大钊的哪些事情。
【教学目标】
1.会写“稚、避”等15个字,会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3.练习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重点】
练习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概括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难点】
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提出新的疑问。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1、导入(3分钟)
1.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五月的鲜花》)“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同学们,当这首优美、激昂的旋律在我们耳畔响起时,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今天我们将学习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认识一位这样的开创者、一位伟大的革命先烈。
2.板书课文标题,学生齐读课文标题。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预习是,看到这篇课文的标题,你有什么疑问?
4.指名回答。
◇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什么?
5.小结: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女儿李星华对父亲李大钊的回忆性文章。(出示这节课我们就走近李大钊同志,看看这位革命志士给女儿留下了哪些回忆。
设计意图:
播放革命歌曲,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质疑课题,引发学生思考,为学习李大钊的精神品质,为后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授(20分钟)
(一)探究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按照要求自读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
(1)用课件出示词语。
军阀
避免
僻静
严峻
魔鬼
苦刑
执行
袍子
皮靴
含糊
(2)指名读词语和齐读词语,注意读正确。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难写字和易错字:“阀”“哼”“执”。
(1)学生先观察字形结构,然后练习书写这三个字。
(2)教师重点指导:“阀”的第八笔“撇”不要漏写,“哼”不要多加—“横”,“执”字中的“横折弯钩”不要写成“横折折钩”。
设计意图:
明确初读要求,并在初读的基础上顺势检查学生的预习和生字词掌握情况,重点指导难写字和易错字的书写,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扫清障碍。
(二)探究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课文,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作者回忆了关于父亲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在哪些自然段写到的。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并适时批注。
3.教师用课件出示表格,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梳理课文脉络,并将表格补充完整。
段落
叙述顺序
具体事情
第2-7自然段
被捕前
第8-18自然段
反动派到家里搜捕父亲,父亲被捕
第19-29自然段
第30-33自然段
全家得知父亲遇难的讯息
4.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相机板书: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
5.借助表格,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给予学生静读课文的时间,深入思考,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通过组织学生的读课文,说时间、找时间中逐步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运用扶放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的方法,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三)探究三: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提出新的疑问
1.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课前大家搜集了哪些资料?这些资料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李大钊吗?侧重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时代背景、李大钊生平简介的资料。
2.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搜集新的资料:结合大家刚才交流的资料,再读读课文,你对哪些地方有了新的理解?想想,还有没有你很想了解,但课文中没有写的内容呢。
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上面两个问题。教师侧重对第二个问题进行指导,可运用分类汇总的方法。
◇不影响理解的问题:闫振三后来怎么样了?
◇有助于理解的问题:李大钊被捕前为什么不离开北京?李
◇大钊被捕后都经历了什么?
设计意图:
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本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查阅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在下一节课进行分享,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练习(10分钟)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bì
miǎn
江姐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为了(
)暴露党组织,面对丈夫被害,她强
mó
gu?
cán
bào
忍悲痛,继续工作。不幸被捕后,(
)般的敌人(
)地对她以种种
kù
xíng
yán
lùn
(
)。江姐始终从容面对各种(
)的考验,最后带着必胜的信念英勇就义。
(2)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填一填。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内容,在语境中根据拼音写词语,一方面考察了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对新词的书写,另一方面也进行了语言的积累。按照时间顺序填写事情,也是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进一步明确巩固,提高概括的能力。
4、小结(4分钟)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一起和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发生的事情,学会了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那么,李大钊在女儿的心中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呢?我们还要细细品读课文,关注课文的外貌、神态、言行等描写,感受革命者的英雄气魄。我们下节课去学习。
5、作业(3分钟)
1.
基础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2.拓展作业:根据课上梳理的问题,查阅资料。
设计意图:
围绕教学目标,落实本单元语文素养,从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拓展、延伸,巩固生字词,到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迹,
以此受到感染和教育。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
【教学反思】
被
捕
被
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