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为人民服务》教案 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2《为人民服务》教案 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8 18:4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为人民服务
【简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并圈画出词语,能运用工具书查找理解不懂的字词。2.搜集张思德及文章写作资料。3.思考: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教学内容
掌握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把握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目标
1.会写“彻、迁”等9个生字,会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2.知道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把握课文内容。3.体会课文严谨的结构,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字词学习,知道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严谨的结构,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毛主席的伟人风采以及张思德同志的生平资料,导入新课。
新授
探究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提出自读要求,并大声朗读。2.检查生字词并指导学习。探究二:小组合作,梳理脉络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2.小组合作交流并选派代表在全班汇报。探究三:结合资料,初步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1.启发思考: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毛主席的演讲中只有两句话提到了张思德,这是为什么?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3.学生阅读教师准备好的当前队伍中存在问题的资料并说说感受。4.师生共同归纳。5.理清篇章与段落的关系。
练习
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gé
mìng
w?


h?i

shēng(
)战士来自(
),他们不怕困难,不怕流血(


xuē


chè
d?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
)与(
)。(
)地为人民利益工作,

rèn
是他们共同的使命与(
)。2.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提炼学习方法升华情感。
作业
1.基础作业:抄写“革命、解放”等18个词语。2.拓展作业: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
【详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
熟读课文并圈画出词语,能运用工具书查找理解不懂的字词。
2.
搜集张思德及文章写作资料。
3.思考: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教学目标】
1.会写“彻、迁”等9个生字,会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
2.知道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并用小标题概括,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严谨的结构,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并能用小标题概括。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严谨的结构,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
回顾旧知。
(1)过渡:(用课件展示毛泽东主席的图片)还记得画面上的人吗?我们学过很多有关毛主席的课文,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再次领略伟人的风采。
(2)提问: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宣布了什么?(用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3)提问:毛主席在哪首词中高度赞赏了梅花坚强不屈的精神,鼓励大家要敢于战胜困难?(用课件出示:悄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提问:在历经了千难万险的长征后,毛主席写了《七律·长征》这首诗,其中的哪一抒发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豪情?(用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青山只等闲。)
2.简介写作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张思德是谁?毛主席为什么会在其追悼会上作这样的演讲呢?我们先了解一下张思德用课件出示张思德的生平资料。看完资料,说说你的感受。
3.学生观看资料片段后交流。
4.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新课文的学习:张思德同志是为救战友而牺牲的,毛主席在演讲中有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他是如何评价张思德同志的?他还讲了哪些内容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为人民服务》。
(板书课文标题)
设计意图:
《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的所作的演讲。由于文章内容背景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为遥远,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课前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整理与背景相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学生更好理解课文。
二、新授(25分钟)
(一)探究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要求: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扫清字词障碍。
(1)用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牺牲
泰山
彻底
批评
目标
送葬
(2)请一位同学带着大家一起读。
(3)指导书写易错字。提出要求:观察本课的生字字形,看看哪些字容易写错。
◇“牺”容易多写一“横”,“泰”容易把下半部分写成“水”。
(4)教师重点指导书写“葬”。
①学生观察结构。
②教师边讲解边作范。教师可提示学生:这个字的本义是人死后用草覆盖埋葬,后指用棺木将死者埋入土中。在书写时,要注意不要把下面的“撇”写成“竖”。
③学生练习书写。
④教师点评。
⑤学生修改。
3.再读课文,要求:圈出难理解的词语,再通过与同桌交流、查字典、向教师求助等方法弄明白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
提出初读要求,并在初读的基础上顺势检查学生的预习和生字词掌握情况。六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不错,生字教学也不需要面面俱到,抓住易错字进行指导即可。
(二)探究二:小组合作,梳理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然后选派代表在全班汇报。
◇学生找到第2自然段中的“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教师提示:
这一句是关于看待什么问题的?(如何对待死亡)
围绕“为人民服务”作者首先论述的是如何看待“死”,看看下面的每个自然段又是主要论述看待什么问题的。
◇第3段讲的是不要怕别人批评,不要怕别人指出我们的缺点;第4段讲的是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和光明;第5段讲的是对于死去的同志,不管是谁,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教师相机板书:如何对待死亡
如何对待批评
如何对待困难
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
3.引导学生借助板书,说说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之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以生为本,在学生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点拨,以细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围绕主要观点,如“这一句是关于看待什么问题的?”来引出第2自然段的论述内容。由扶到放,后面几个自然段的论述内容自然而然就概括出来了。梳理脉络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3)探究三:结合资料,初步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
1.启发思考: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毛主席的演讲中只有两句话提到了张思德,这是为什么?
◇因为对历史背景不了解,学生的交流可能会有困难。
2.教师相机将提前准备好的资料提供给学生阅读,并提出要求:与同桌交流当时我们的队伍存在哪些问题。
3.同桌交流并汇报。
◇学生回答“有些同志认为张思德死得不值得”“不爱听批评”“影响团结”等时,教师相机板书:死得不值
不听批评
影响团结
4.启发学生思考:看看板书,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的演讲中只有两句话提到了张思德吧。
5.师生共同归纳:毛主席针对当时革命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演讲,是要号召革命队伍中的每一个同志都要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学习他的精神,那就是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理清篇章与段落的关系。提出要求:毛主席说怎样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尝试运用“因为……所以……”这一关联词来回答。
◇因为我们是全心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因为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不怕别人批评。
◇因为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有责任克服困难。
◇因为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要给死去的同志开追悼会,寄托哀思,使人民团结起来。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教师课引导学生在梳理课文思路的基础上,理清篇章和重点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通过拓展相关资料,不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初步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三、练习(7分钟)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mìng
w?


h?i

shēng
(
)战士来自(
),他们不怕困难,不怕流血(
),

xuē


chè
d?
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
)与(
)。(
)地为人民利益工作,

rèn
是他们共同的使命与(
)。
(二)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内容,分别考察学生的字词和课文脉络掌握情况。
4、小结(3分钟)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字词以及理清了课文的脉络,知道了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观点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补充了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悼念会上作《为人民服务》讲话的背景资料,初步体会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下节课我们重点学习毛主席是如何清楚地表达“为人民服务”这个观点的。
五、作业(2分钟)
1.基础作业:抄写“革命、解放”等18个词语。
2.拓展作业: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
设计意图:
从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拓展、延伸,进一步“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12为人民服务如何看待死亡
死得不值如何对待批评
不听批评如何对待困难
影响团结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
【教学反思】
为人民服务
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为人民服务
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