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为人民服务
【简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有感情朗读课文。2.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可以通过查资料的方法解决,也可以留到课上一起讨论。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和严谨的内在结构。
教学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2至3自然段。体会课文严谨的结构,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阅读链接”,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为人民服务”思想内涵,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新授
探究一:细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1.理清第2自然段四句话的关系。2.细读本段第2—4句,深入理解句意。3.学生尝试背诵这一段。探究二:自主学习3—5自然段,体会严谨的内在结构1.学生默读3—5自然段,要求:看看毛主席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做好批注。2.学生默读,做批注。3.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探究三:联系生活,深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内涵1.启发思考:我们身边还有没有为人民服务的人呢?2.指名学生交流。
练习
1.背诵2-3自然段。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读一读,感受句子的关联。(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提炼学习方法,更加深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作业
1.基础作业: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2.拓展作业:观看电影《张思德》,写下自己的感受。
【详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可以通过查资料的方法解决,也可以留到课上一起讨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2至3自然段。
2.体会课文严谨的结构,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3.结合“阅读链接”,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为人民服务”思想内涵,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1、导入(3分钟)
1.教师板书课文标题,学生齐读课文标题。
2回顾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回忆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3.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毛主席是如何清楚地表达“为人民服务”这个观点的。
设计意图:
回顾旧知,对课文内容的梳理为下文重点教学毛主席是如何清除地表达“为人民服务”这个观点做好铺垫。
二、新授(25分钟)
(一)探究一:细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1.理清第2自然段四句话的关系。
(1)引导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如果找两个同学来读这四句,怎么分配任务较好?为什么?
(2)学生读后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第一句话提出了观点,后三句话是对第一句话的解释说明。
(3)思考:我们了解了这四句话之间的关系,再想想看毛主席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的。
2.细读本段第2-4句,深入理解句意。
(1)用课件出示第2句。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国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①学生自主读这一句,启发思考:怎样的死就是重于泰山,怎样的死就是轻于鸿毛?
②读“阅读链接”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谈谈你对司马迁这句话的理解。
◇当学生说“周总理的死就是重于泰山”时,教师可追问:联系《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中了解到的革命先烈事迹,说一说谁的死就是重于泰山,谁的死就是轻于鸿毛。
③小结:无论是周总理,还是张思德,或是李大钊、刘胡兰等革命先烈,他们都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生前都是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所以他们的死就是重于泰山。毛主席引用了司马迁的名言来表达“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这个意思,这就是引经据典。
(2)用课件出示第3句。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①引导学生自读这句话,想想毛主席进一步说明了什么。
②指名交流后,教师小结:这一句具体解释了什么样的死比泰山重,什么样的死比鸿毛轻,进一步证明了“死的意义不同”这一观点。(在课件上标红“为人民利益”“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和“泰山”“鸿毛”这两对意思相对的词语和词组)
③提问:看看这些标红的词语和词组,你有什么发现?
④指名回答,教师小结:不仅内容相对,而且感情也有天壤之别。
⑤教师指导朗读:读一读句子,想想毛主席在演讲时会带有怎么样的情感,请大家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前面是极力颂扬,后面会表现出极为憎恶的情感)
引导学生结合“阅读链接”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交流从人们的哪些举动中,能看出总理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从“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休,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一句中可看出总理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正是因为总理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人民对周恩来总理有着无尽的不舍。
(3)教师小结:在这一段,毛主席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接着引用古人的话证明观点,然后说明不同的人死的意义的区别是什么,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
3.学生尝试背诵这一段。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观点的,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语言内在的逻辑美。
(二)探究二:自主学习3-5自然段,体会严谨的内在结构
1.引导学生默读第3-5自然段,要求:看看毛主席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作好批注。
2.学生默读,作批注。
3.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我觉得“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几句话在表达上结构上比较严谨。
教师提示:
(1)用课件出示原文片段与删除关联词的片段(在删除关联词片段中,“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可改为“任何人可向我们指出”),引导发现:对比读读,你发现了什么?颠倒句子的顺序行不?
(2)学生讨论交流。当学生说不清楚不能颠倒顺序的理由时,教师追问:围绕“不怕批评”这个中心意思,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第一句指出不怕别人批评和指出我们的缺点,第二句指出不怕任何人批评,第三句指出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第四句明确了正确批评的标准。这四句话的内容越来越具体,逐层深入地阐明了正确对待批评的问题)
(3)小结:课文运用了几组关联词语和意思密表达非常完整和严密。
◇:我觉得“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这个例子举得好。
教师提示
(1)组织讨论:毛主席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表达什么观点?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课文用举例的方法来证明我们不怕批评。
设计意图: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3-5自然段时,可重点提示学生关注第3自然段第1-4句,通过品析这几句来感受关联词使句间更加严密的作用,从而体会句间严谨的内在结构,学习作者是怎样清除地表达一个意思的。
(3)探究三:联系生活,深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1.教师启发思考:我们的身边还有没有为人民服务的人呢?
2.指名学生交流。
不仅联系过去的雷锋、焦裕禄等,还要联系现在的。例如疫情期间,钟南山、李兰娟等医护工作者都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榜样,可以具体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先进事迹。
3.欣赏歌曲《为了谁》,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设计意图: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一篇篇打动人心的文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文章,更是在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处景。这一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对“为人民服务”的含义也理解的更加深刻。
三、练习(7分钟)
1.背一背:背诵2-3自然段。
2.写一写:学了课文,请同学们再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
本课的语言逻辑性强,非常适合学生学习积累,也为提升学生习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好铺垫。
4、小结(3分钟)
本文通过悼念张思德同志,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文中有许多句子都可以作为我们人生的座佑铭,时刻提醒着我们“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同时要把“为人民服务”这句话牢牢地记在我们心中!
五、作业(2分钟)
1.基础作业:背诵课文2-3自然段。
2.拓展作业:课文中有不少警句,可作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
设计意图:
积累语言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背诵、抄写都是积累语言的好方法,同时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12为人民服务如何看待死亡如何对待批评如何对待困难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